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古代人物传记文言文及翻译,文言传记原文及译文?

<孔子文言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淮南子·人间》篇记载说: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贤于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翻译如下:

孔子认为,颜回、子贡、子路都有他们过人之处,而且这些长处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他孔子所赶不上的("丘弗如也"),但由于不善于守中,不善于掌握恰当的分寸,因而都未能尽善尽美。他自己则兼有众人之长,而又能无过与不及,因此,虽然在具体方面不及诸人,却有综合优势。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唐陵人。祖父瑾乘,唐末以文进士,世居陵阳。父亦以进士官至宣城知府。欧阳修幼聪敏,有文名,官至集贤殿修撰。为人豁达,善饮,喜作诗赋,尤喜传谱,博学多才,以文名天下。

宋史欧阳修传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出生于唐陵。祖父瑾乘,唐末以文才考中进士,后世居陵阳。父亦以进士身份官至宣城知府。欧阳修幼时便聪明伶俐,有文名,后官至集贤殿修撰。他性格开朗豁达,喜欢饮酒,也喜欢写诗赋,尤其喜欢传承文化,博学多才,以文才著称于世。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和译文都是一部关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传记。其中原文使用古文写成,描述了欧阳修的生平事迹、学问成就和文学创作,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译文则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使得更多读者可以了解欧阳修的故事和思想。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值得认真学习和传承。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原文:

欧阳修, 字永叔 , 庐陵人。四岁而孤 , 母郑 ,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 ,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 ,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 ,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 ,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 ,目之曰“党人”。

自是 , 朋党之论起 ,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 ,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 ,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 ,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 ,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 ,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 ,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 ,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 ,群邪所忌 ,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 ,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 ,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 ,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 ,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 晚更号六一居士。

翻译:

欧阳修字永叔 ,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后来考中了进士 ,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

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 ,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

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 , 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 ,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很久 ,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 ,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1043),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 ,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计。

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

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

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

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

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升迁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

此文出自北宋《宋史·欧阳修传》。

刘向列奴传原文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言传记。此文中能用繁体来书写的字有:刘和传共两字,其余三字无繁体写法,具体书写转换过程为:刘作为姓氏繁体写作劉。传是个半改字,亻旁不变,专繁体写專,如同砖写磚,转写轉一样,传应写傳。因此,此原文译文写作:劉向列女傳。

《汉书·刘向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

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

更生以通达能属文,与王褒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

会初立《谷梁长秋》,征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

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皆领尚书事,甚见尊任。

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

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

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

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

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

迁光禄大夫。

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

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

逾礼制。

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

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

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

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

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

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译文: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十二岁时,因为父亲刘德被任用为辇郎。成年后,因为品行美好谨慎被提拔为谏大夫。

这时,宣帝按照武帝的先例,招引选出有名的儒士、才智出众的人放置在身边。

更生因为洞明事理能缀缉文辞,和王等一起进献应对,献上赋颂共几十篇。

适逢(朝延)刚把《谷梁秋》立于学官,征召更生教授《谷梁》,在石渠讲解谈论《五经》。

元帝刚即位,太傅萧望之担任前将军,少傅周堪担任诸吏光禄大廴,都兼掌尚书的事务,很受尊重信任。

更生的年纪比萧望之、周堪小,然而这二人器重他,推荐更生宗族忠诚正直,又能通晓经术有所作为,更生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和侍中金敞担任左、右拾遗。

四人一心辅助政事,憎恶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弭恭、石显玩弄权术。

萧望之、周堪、更生商议,想要禀告皇上,(让皇上)罢免他们。

没有禀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恭、石显等人诬陷,周堪、更生被关进监狱,和萧望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职。

成帝即位,石显等人服罪,更生于是又被提拔任用,改名为刘向。

刘向凭借过去的九卿身份被召见授予中郎一职,让他管理保卫三辅都水。

升为光禄大夫。

这时皇上的大舅阳平侯王凤担任大将军执掌政权,依仗太后,专擅国权,兄弟七人都被封为列侯。

刘向看到习俗更加奢侈,而赵、卫之流出身低贱,超越礼制。

刘向认为王的教化应该从里到外,从亲近的人开始。

因此编次《列女传》,共八篇,用来警诫天子。

搜集传记、往事,写成《新序》《说苑》共五十篇,并把它们进献给皇上。

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

上书几十次,用来帮助皇上阅览,弥补遗漏的过失。

皇上虽不能都采用,然而内心赞许他的言论,经常咨嗟感叹。

刘向为人平易没有威仪,廉洁清静,喜好圣贤之道,不和世俗相接触,专心研究经术,白天朗读书传,晚上观察星象,有时不睡觉直到天亮。

刘向看到自己被皇上信任,所以经常颂扬宗族,批评王氏和在位的大臣,他的言论大多沉痛而恳切,这都出于叛度忠诚。

皇上多次想任用刘向做九卿,都不被在位的王氏和丞相御史支持,所以(刘向)始终没有晋升。

做列大夫官前后三十多年,七十二岁时去世。

《高士传陆通》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世说新语》中的一篇传记。

原文描述了陆通作为一位有才华的年轻人,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官员和学者的故事。

陆通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尊重。

他的故事鼓励人们努力追求知识和成就,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崇尚。

这篇传记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向读者展示了陆通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陆真人讳通,字接舆,春秋时楚人也。

高士传云:「楚昭王时政令无常,陆通乃佯狂不仕,时人称为楚狂。

孔予适楚,楚狂接舆迎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孔子欲与之言,通趋而避之。

楚王闻其贤,遣使持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之,通不应;使者去,通妻从市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老违之哉?门外车迹何深也!

妾事先生穷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食饱衣煖,其乐自足矣!

不如去之」。

於是夫妻变名易姓,隐蜀峨嵋山,寿数百岁。

道书以:後遇老君度之,夫妻皆仙去。

证位真人为天机内相也。

很好,我无法提供《史记·窦太后传》全文及译文。

《史记》是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史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包含了多个传记,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但并没有单独的《窦太后传》。窦太后的事迹主要散见于《史记》的《外戚世家》、《孝景本纪》以及《魏其武安侯列传》等篇章中。

如果你对窦太后的历史感兴趣,建议查阅《史记》原文或相关的历史研究著作,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考虑阅读现代学者所著的历史普及读物,这些书籍通常会对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详细的解读和介绍。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

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

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

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

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

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

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

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

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

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

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

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

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

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

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 

窦太后,赵国清河观津人。

吕太后的时候,窦姬以良家女子的身份选入宫中服侍太后。

后来太后把一批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

窦姬家在清河,想到赵国离家较近,就请求那个主管遣送的宦官:“一定把我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

”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

名册上奏,诏令说可以,应该启程了。

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

到了代国,代王偏偏只宠爱窦姬,生下女儿叫嫖,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

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子。

在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也接连病死。

孝文帝即位几个月之后,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

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

第二年,立小儿子刘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徙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下令清河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都按灵文园的做法。 

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

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穷,被人掠去后出卖。

他家中不知他被卖在何处。

又转卖了十几家,卖到宜阳。

他为主人进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山崖崩塌,把睡在下边的人全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没有被压死。

他自己算了一卦,断定他几天之内要被封侯,于是就从主人家去了长安。

听说窦皇后是刚被封立的,她的家乡在观津,姓窦氏。

广国离家时年龄虽小,也还知道县名和自家的姓,又曾跟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下来,把这些事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

窦皇后把这件事告诉文帝,广国即被召见,问他,他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不错。

又问他还能用什么来验证,他回答说:“姐姐离开我西去的时候,和我在驿站宿舍里诀别,姐姐讨来米汁给我洗头,又要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去。

”于是窦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涕泪纵横流下。

左右侍从也都趴伏在地上哭泣,一起为皇后助哀。

于是赏赐他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钱,又分封与皇后同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迁居到长安。

窦太后爱好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窦氏子弟都不得不读《黄帝》和《老子》,尊奉黄老学术。窦太后比景帝晚六年去世,她与文帝合葬在霸陵。

翻译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他。

这首诗的尾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

张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

扩展资料

原文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40429082208bef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