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丁勇岱、刘之冰、王挺、唐国强等人主演的年度大戏《跨过鸭绿江》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这部电视剧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拍摄时间,赶上上映,却制造出了一部精良的电视剧,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央视的巨大能量,以及各位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
但是,由于制作周期太短,上映匆忙,这部剧还是出现了多处常识性的错误,给这部优秀的电视剧,增添了一点点败笔。那么,电视剧中到底有哪些不符合历史的地方呢?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第一,电视剧一开始虽然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细节方面多方铺垫,但是却漏掉了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东北边防军的建立。要知道,美帝入侵朝鲜后,人民政权的东北,即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应对不时之需。组织上紧急改变战争策略,将13兵团和42军从东南调到东北,组建了东北边防军。
东北边防军,司令员是粟大将,这个任命说明了,组织上对进军朝鲜的主帅人选,早就有了安排,第一人选,就是粟大将。可惜,粟大将在淮海战役的陈官庄之战时,急火攻心,得了头痛的毛病,朝战时正在青岛休养,身体状况不允许他继续指挥大兵团作战。
所以,东北边防军虽然早就成立了,但司令员粟大将其实一直未到任,主持边防军工作的,一直是高书记。后来邓华从15兵团调任13兵团,才开始主持的边防军的军事工作,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在电视剧中并没有反应,甚至东北边防军这个字眼,都没出现过。
第二,关于15兵团司令员邓华和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对调职务的事情,电视剧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两人对调,是罗荣桓提出,并说服主席实行的。而电视剧中,却变成了林帅、罗帅联合提出,聂荣臻劝说主席实现的。
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大。实际上,林帅对黄永胜始终很欣赏,他怎么会提议把他换下来?而主席,他从秋收起义开始,就在领导黄永胜,他对黄司令,是非常了解的,还需要聂帅跟他说明黄司令的性格缺陷吗?这个我只能说,导演有点想当然了。
第三,关于邓岳的履历。
邓岳是40军118师师长,是1950年10月在两水洞打响入朝作战第一枪的指挥官。
在剧中,对于他的过往,导演用彭老总的话说道:邓岳啊,长征时期你还是跟在陈赓后面的红小鬼哪。
这个玩笑开大了!长征时,陈赓是红一方面军的,邓岳是红四方面军的,邓岳怎么可能跟在陈大将马后面行军?除非他穿越了。
第三,关于洪学智的问题。洪上将,出身于红四方面军,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洪上将角色转换,开始做起了军事主官,结果在四野一鸣惊人,成为一位杰出的名将,立下了赫赫战功。
电视剧中遵循了这个设定,随时在诠释洪学智的军事才能,在志愿军司令部,他和邓华上将,俨然是彭总的左膀右臂,多次进献良策。这个符合历史吗?说实话,不符合。
抗美援朝中,洪学智的主业是后勤工作,负责志愿军前线的后勤分配。当时彭老总就说过,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两个麻子功不可没,一位是高麻子,一位是洪麻子。洪麻子,就是洪上将的外号。
抗美援朝中,洪学智的主业是后勤,哪有那么多精力出谋划策嘛,在抗美援朝的历史中,真正担当这个角色的,其实是解方。解方出身于奉系军阀,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做过张少帅的副官,足智多谋,口才出众。
可惜,电视剧中多次强调解方的口才,却忽略了他的军事才能。作为我军最优秀的几位参谋长之一,解方在抗美援朝中是彭老总最主要的智囊,这一点,电视剧中完全没有反应,解方的戏份,也太少了。他的戏份,基本都分配给洪上将了。
志愿军司令部几位高层中,分工是这样的:彭老总负责统筹全局,并最终拍板,解方负责出谋划策,传达作战命令(这一点在电视剧中变成了韩先楚的活了),制定作战计划,邓华是政工方面的决策者,同时在军事方面,也是除了彭老总之外的二号人物,韩先楚负责啃硬骨头,哪个部队出了问题,他就前往督战,必要时,还会坐镇前线亲自指挥。
在抗美援朝中,韩先楚在第二次战役中督师38军,血战三所里,并亲自指挥了汉江南岸阻击战,这些在电视剧中都有所反应,对于韩先楚的定位,电视剧还是准确的。洪学智,负责搞后勤,杜平,主抓政工,是邓华在政工方面的第一助手。
第四点,几个虚构人物的戏份,有着很大的问题。韩栋饰演的郑锐,油嘴滑舌,吊儿郎当,哪里有半点志愿军排长的样子,在那个年代,哪有这种军人?我只能说,这个人物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
陆乘风,这个人物也不符合现实,他一会在50军,一会在42军,一会又在38军,形同儿戏。看得出导演是为了推动剧情,让这个人物反复在几个军中跳跃,但这个设定,也太儿戏了吧?更为叫人无语的是,他参加38军的战斗,还是郑锐私自拉去的。
党有政策军队有纪律,你郑锐一个志愿军排长,哪有这个资格,又哪有这个胆量?导演对这些剧情的安排,是不是有点儿戏了?那么多战斗英雄,安排到剧情中并不难啊,为啥要虚构这么两个不切实际的角色呢?这一点叫人非常不舒服。
当然了,瑕不掩瑜,这部电视剧,整体上还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
但是,如果能够在细节方面更为完善一些,在剧情方面安排的更为合理一点,是不是更好呢?当然了,三个月时间,赶工拍摄,能够拍出这个质量,已经非常不错了,笔者整体上对这部剧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被雷霆战将污染眼球后,能够出现这么一部好的主旋律剧,已经非常不错了。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史册号网友观点:虚构人物是最大的败笔,跨过鸭绿江是史实型电视剧,没必要虚构人物,五次战役那么多的英雄,英雄团队不演,可弄了两个虚构人物,太不尊重史实了。
不是导演把电视剧拍的有多好,而是人们对志愿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英勇气概有钦佩敬仰的好感,有同仇敌忾之情!
这篇文章对《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扮演的角色评价很中肯。
对于这种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制作,千万不要随心所欲的戏化。
哪怕时间长点,也不能急于求成粗制滥造,问为什么那么多经典英雄事迹不讴歌!
而虚构个郑瑞系列情节!
说的太对了,如果不尊重历史,哪来的经典,难道靠几个小丑跳出来吗?先烈们的在天之灵何安啊?所以只看了一集就果断放弃了,还是把20年前拍的那部剧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吧,拍这种宏观大戏必须尊重史实,不能戏说,不同于《上甘岭》《打击侵略者》局部战斗可以塑造故事。
许多不切实际的地方,在抓俘虏的时候还有一个文工女团员拣起手提琴拉了起来,难道她不要命了,这是战场。
细节决定成败!
这部剧太仓促了,为了赶任务,自然经不起推敲。
可惜了这样一个好题材。
尤其不喜欢扮演周总理演员的表演,太舞台化,就像演话剧,表演痕迹太重了,都不像正常人说话,感觉老是在念发言稿。
看一会我就不看了,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还有虚构人物——我无语,支持本文作者观点,郑,陆二人出现在剧中绝对是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