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广州历史地图变迁,广州行政区划图历史变化?

广州,近30年(1985年-2014年)的9次行政区划改革变化史。

第一次:1975年,此时广州的面积是那时的2倍多。

第二次:1985年,建立天河、芳村2个市辖区。

第三次:1988年,广州市开始“瘦身”,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也大概形成了如今广州的模样。

第四次:1992年,设立番禺市。

第五次:1993年,设立花都市和增城市。

第六次:1994年,设立从化市。

2000年,广州市组织开展了全国首个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明确了“北优、南拓、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其后延伸增加了“中调”的内涵。为配合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广州市先后启动两轮行政区划调整。分别是第7次和第8次,这是广州城市化道路上重要的节点。

第七次:2000年,撤花都、番禺市改区。广州变身为滨海城市,市区面积由原来的1443. 6平方公里扩大到3718. 5平方公里,为“南拓”奠定基础。

第八次:2005年,这次动作比较大,设南沙区和萝岗区,撤东山区和芳村区。而扩容之后的越秀、荔湾两区,则承担起“中调”使命,发展服务业,复兴老城区。

第九次:2014年,经过10年的沉淀,这一次行政区划的动作也是非常大。这一次也最终确定了现在广州的行政区划的模样。“新”广州下辖11个区,市辖面积由3843.43平方公里扩大到7434.4平方公里,市辖总面积超过上海,跃居第二。随着两县级市改区后,“新”广州从此实现无县化。

经过近30年的变化,广州逐渐成长、成熟,也不断优化自身的发展战略。2018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又对广州进行了新的定位,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契机下,广州未来发展的目标如下:

1、城市规模: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

2、城市定位:逐步建设成为“引领型全球城市”。

3、城市结构:番禺部分区域首次纳入主城区。

4、公共配套:至2035年城市轨道网络达2000公里为现在的5倍。

5、强南沙:30分钟直达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区和重大交通枢纽。

30年的行政区划改革和调整,见证了广州如今的模样。在新的契机下和挑战下,让我们一起期待广州的发展。

公元前6年,百济温祚王将首都从慰礼城(今首尔)迁移至西部面春宫里(今河南市)称为“河南慰礼城”;

370年,百济迁都;

940年,河南慰礼城更名为现如今的名称广州;

983年,设立广州牧;

1577年,升级为广州府(23个面:京安、五浦、都尺、实村、草月、退村、草阜、东部、西部、九川、中垈、细村、突马、乐生、大旺、彦州、旺伦、日用、月谷、北方、松洞、城关、仪谷面);

1626年,建立南汉山城;

1907年,改广州郡,并将郡政府设立在中部面山城里;

1914年,仪谷面、旺伦面划到水原面, 将杨平郡南终面划分进来(16个面);

1917年12月,郡政府从中部面山城里迁移到广州面京安里;

1963年1月11日,九川面、中垈面、彦州面和大旺面的5个里(逸院、水西、紫谷、栗岘、细谷里)划到首尔市;

1973年7月1日,大旺面、乐生面、突马面和中部面的一部分(6个里)划到城南市;

1979年5月1日,广州面升级为广州邑;

1989年1月1日,东部邑、西部面和中部面的一部分划到河南市;

2001年3月21日,广州郡升级为广州市,广州邑被分离为京安洞、松亭洞、广南洞五浦面升级为五浦邑;

2004年6月21日,草月面与实村面分别升级为草月邑与实村邑;

2009年5月4日,位于松汀洞570番地的广州市政厅新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

2011年6月21日,将实村邑名称改为昆池岩邑。

历史时期的广州为一地多名,先后有“番禺”、“广州”、“番州”之称,还蒙有“羊城”、“仙城”、“穗城”、“花城”之称。诸多名称,各有来由。

现学术界已确定广州建城始于秦,之前有认为广州城始建于春秋战国的“楚亭”、“南武城”均为张冠李戴、子虚乌有,无稽之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象、南海三群,并在今广州开始立城,称“任嚣城”、“赵佗城”,为南海群治,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广州最早的城。

汉时被改称为“番禺”,而“广州”之称则始于三国时期的吴国(春秋战国广州乃百越之地,无行政建制;秦汉为南海郡治,汉高祖至汉武帝期间,赵佗据岭南建立南越国;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国鼎立,岭南属吴)。

隋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因避太子杨广讳(古代官名、地名等碰到与帝皇名字里的字相撞,都要避讳),改广州为“番州”,除此,“广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羊城”、“仙城”、“穗城”名称,均与一个传说有关。

据传,古时,有五位身穿彩衣的仙人,分别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羊,手执五茎六穗水稻良种,腾云驾雾,降临楚亭(又称“楚庭”,传说为今广州城的前身,在今越秀山上,今也有五羊雕塑作为纪念),赠送给当地人民,并祝愿这个城市永无饥荒。

说毕,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留下的五只羊变成了五颗石头。

广州人民根据这个传说,逐渐便有了“羊城”、“穗城”和“仙城”之称的诞生。

也有人认为古时越人崇尚图腾,均以动物为图腾,“羊”也是越人氏族用以崇拜的图腾,所以有“羊城”之称。

至于“花城”之称,则与广州花卉种植以及广州人在历史长河中渐形成的除夕晚上爱逛“花市”民俗有关。

广州地处亚热带,阳光雨露充沛,沿河淤泥肥沃,藉优越的自然条件,广州不仅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代初年,而且品种繁多。

南汉时期广州就出现了最早的“花市”,但一开始只是固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直至19世纪中叶,每届除夕,花农携花卖于市,现今的“花市”则是从廿几持续到年三十。

明清两代,广州植花已成专业,花市也是定例,且热闹非凡!

花市也并非只卖花,年年都有新意,热热闹闹的,人如潮涌!

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不大。

直到清代广州府行政区域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大于现广州地区一市六县的行政区域。

两广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家,那时候统称之为“岭南”,当然岭南并不仅仅包含两广,还有别的省份的部分区域。

唐朝的时候,设置了岭南道,辖两广、云南以及交趾部分区域,到了唐懿宗咸通三年的时候,应当是出于方便管理的缘故,又将岭南道划分为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西道治所在邕州,东道治所则在广州。

岭南或者说两广分家,即始于此。

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并灭了南汉之后,将岭南纳入宋朝版图之中,然后在岭南设置了广南路。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期,也和唐懿宗时期一样,为了能够更好地统治和管理面积广、人口构成和环境复杂的岭南地区,于是又将广南路一分为二,以广信为分界线,广信以东属广南东路,广信以西则称广南西路。

广南东路简称广东,广南西路则简称广西,所以广东、广西之称始于宋朝,“两广”之称谓也始于宋朝。

很多朋友都觉得,人们口中的“两广”,是广东、广西的合称,实则不然。

“两广”的起源,实为宋朝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合称,那么,“两广”中的“广”有怎样的含义呢?如:山东、山西中的“山”代表着太行山,湖南、湖北里的“湖”说的是洞庭湖,“两广”里的“广”所指代的也是地名吗?根据考证,这里的“广”说的是汉朝时期的广信。

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曾于此地设立交州。因为在设立行政区划时汉武帝表示“粤地初开,宜广布恩信”,为传达上级精神当地官员便将交州的中心命名为“广信”。

宋朝时期,朝廷以广信作为中心,将广信南部西侧的地区划为广南西路,广信南部东侧的地区划为广南东路。时人为了方便,便简称这两个地方为“广东”和“广西”。

从地图上来看,宋朝的地图还是规规矩矩的,行政划分上比较合理。翻开中国地图来看,现在两广地区的版图也是非常规整的。然而,在明清两朝,两广地区的行政区划就比较古怪了。

且看明朝时期的广东布政使司地图,上面包括了今海南地区。众所周知,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南建省,在此之前海南始终属于广东。但即便如此,明朝时期的广东版图还是有些突兀。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时期的广东版图,广东的西侧突出一片廉州府,与现代的地图存在巨大的差异。到了民国时期,广东的版图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不过,广东西部地区似乎已延伸到广西地区了,所以在现代人看来未免会觉得别扭。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明朝的“锅”。

元朝时期,两广地区并没有独立的行政区划。

当时的广东,隶属于江西行省,而广西则属于湖广行省。

元朝晚期,朝廷设立了广西行省。

明朝以后,又将广东划出江西行省,自此之后两广才开始独立出来。

在明朝初期完成行政区划后,当时两广地区的版图与我们现在从地图上看到的大同小异。

然而,明初西南地区社会治安动荡,少数民族频繁发动变乱。

为了镇压少数民族,朱元璋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安排,皇帝将黎族聚落和琼州府及广西的两大门户廉州钦州全都划给广东。

所以,明朝的两广版图才会变得怪异。

这种行政区划一直传承下去,直到建国后才有所改变。

所以说,在明初乃至解放前的这段时间里,广西这一行政区划是不沿海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六百年。对于广西人民来说,这种规划无疑是相当不公平的。因为整个行省都没有出海口,加上大多数地区地处偏僻的山区,所以广西无法借助贸易发展经济,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自民国以来,负责管理广西的官员便开始要求中央重新规划广西,但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当局根本无暇理会广西人的请愿。

直到解放以后,广西人终于迎来新中国的照顾。

中央对两广的辖区进行了重新划分。

自1951年开始,一直到1955年结束,在中央的规划之下,钦州、廉州得以被划入广西。

在此期间,怀集亦从广西并入广东。

不过,出于一些政治上的安排,1955年到1965年这十年间钦州、廉州再次被划入广东。

1965年后,两地又重回广西怀抱。

从这以后,广西终于不再是内陆省,广西人民得以享受到临海的便利。

从这以后,广西、广东的行政区划便像我们现代看到的一样了。

实际上,这项政策对于广西来说是十足的照顾。对于广东来说,最重要的沿海港口是北部湾地区。对于广东来说,再多几处临海城市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广西人想要“走出去”可谓无比艰难,对于广西人来说,这些沿海城市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将一些沿海城市的区划并入广西,是相当合理的行政安排。

从这以后,广西终于不再闭塞,“光复”了由明太祖朱元璋划出去的土地。当然,历史上的广西版图,比现阶段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广西更加广袤,在当时,雷州半岛亦属于广西。不得不说,新中国的到来,着实解决了许多封建时代遗留的弊政。在中央解决了两广的行政区划问题后,广西人终于得以“走出去”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30413054610bca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