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史记前十篇传记,史记列传十大著名篇?

史记的列传中最有名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李斯列传,淮阴侯列传,伯夷列传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司马迁撰写,共分为纪传、志、表三部分。其中,纪传部分是《史记》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十二本纪和八十个列传。以下是《史记》中十大著名列传:

《项羽本纪》

《韩信列传》

《张良列传》

《吕不韦列传》

《魏公子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田敬仪列传》

《司马迁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苏秦列传》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 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 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前十片概括: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茹列传》;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1、负荆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2、鸿鹄之志。陈涉作为穷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气愤,向邻居说道后却遭到邻居笑话,因此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毛遂自荐。毛遂挺身而出向楚王讲述利害关系,并获得增援。

4、破釜沉舟。项羽以破釜沉舟决心死战。

5、韦编三绝。孔子多次翻读《周易》至绳子多次断开。

6、越王勾践。越王在房里挂一个苦胆,提醒自己时刻记住被俘的痛苦和耻辱。

7、一言九鼎。毛先生讲话强过百万雄师。

8、一字千金。吕不韦说如果有人能增删《吕氏春秋》一字,就给一千金的奖励。

9、约法三章。只有三条法律。

10、纸上谈兵。赵括对兵法有自己的见解,其父亲认为他所学的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分别是: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鸿门宴、纸上谈兵、狡兔三窟、指鹿为马、四面楚歌、负荆请罪、背水一战、一言九鼎。

《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大事。史记中包含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故事,对于历代读它的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研究我国各时期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时,不可多得的珍宝。

1、卧薪尝胆

越国亡国后,越王勾践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每天夜里睡在柴草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吴国,使越国成为春秋末期的强国。

2、破釜沉舟

项羽在营救赵国的时候下命令,把船只凿穿沉入河里,把饭锅砸碎,表示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没有退路的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3、鸿门宴

项羽在鸿门设下大营,并设宴款待刘邦,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让他杀了刘邦,但项羽迟迟下不了决心,最终刘邦假装上厕所,从小道偷偷离开了洪门。

4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作战,总是滔滔不绝。但不会灵活运用,以至于在秦国公的赵国战役之中被白起打败,使赵军全军覆没,而自己也在交战中阵亡。

5、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6、指鹿为马

秦朝浣官赵高想要夺取秦二世胡亥的皇位,想测试文武百官的态度,便进献一只鹿给胡亥,但却说是一匹马。果然,有不少官员附和赵高说是马不是鹿,而说是鹿不是马的官员,全部都被赵高害死了。

7、四面楚歌

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兵力,把项羽部队紧紧围在垓下,项羽士兵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夜间,他们听见四面围住他们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以为刘邦已经到达了楚地,心里便丧失了斗志。

8、负荆请罪

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道歉的故事。

9、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时,韩信领兵攻打赵国。只身带一万二千人马。将一万人驻扎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派二千轻骑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前后夹击大败。

10、一言九鼎

赵国被秦国军队包围,毛遂求楚王增援,表明:“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感慨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回答如下:1.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破釜沉舟

2、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吴起合谋破釜沉舟

3、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投江

4、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坚持节操

5、 《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许诺淮阴侯

6、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效忠秦始皇

7、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蔡泽教育世子

8、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抗击秦国

9、 《史记·张良列传》:张良辅佐汉高祖

10、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助力秦始皇统一六国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献之一,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等。以下是《史记》中的10个著名故事:

1、 贯高与纪信:贯高为火车头,纪信为铁路技术员,两人为抢修破洞、保护铁路线安全,连居十八天不下车,成为“铁路英雄”。

2、 伍子胥复国:楚国被吴国侵略,伍子胥为报仇雪恨,历经坎坷最终帮助楚国获得了胜利。

3、 魏文侯和田文:田文是一个普通百姓,但魏文侯看重他的才华并提拔他,最终田文成为魏国的大官。

4、 计穷力竭篇:钟离汉也被称为“小李广”,他在战斗中被敌人困住,但最终通过巧妙计划逃脱,获得大胜。

5、 程婴放鹤:程婴为唐明皇治病,将放飞鹤作为疗法,最终唐明皇得以痊愈。

6、 虞舜禹贡父:虞舜辽东猎玩时,发现贡父熟知天文地理,便委任他担任国家官职。

7、 地宫谋杀:项羽登基后,刘邦被阴谋杀死在地宫,项羽一度以为刘邦已经死了,但后来发现刘邦被拯救出来,最终联合起来打败了秦朝。 

8、 司马迁劝学:《史记》作者司马迁在18岁时劝导一位知名官员去学习,寄语青年要勤奋努力,多读书。

9、 公输般胜利:公输般在战斗中一直未出手,故意输给鲁国,从而引出一个更加激烈的战争。

10、 龙阳泉会:汉武帝开设的选拔官员的考试,考场环境优美,考生入浴后进行文理笔试,成为汉代考试代表。

以上是《史记》中的10个著名故事,这些故事影响深远,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所体现。

1、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一起在赵国当官。

蔺相如比廉颇的功劳大,所以官位也在廉颇之上。

廉颇不服气,数次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

后来廉颇知道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于是光着上身,背上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自己的鲁莽。

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2、鸿鹄之志

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以被人雇佣耕田赚钱。

一天,他在休息时,对当下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旁一起做工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有钱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

同伴听了他的话,都笑他白日作梦。

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后来用“鸿鹄之志”比喻胸怀远大志向。

3、毛遂自荐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攻打赵国,平原君到楚国寻求帮助,毛遂便主动要求跟着一起前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也没有得出结果。这时毛遂挺身而出,与楚王讲述了利害关系,楚王立马答应派兵去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

4、破釜沉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带领全军渡过河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都沉入河底,砸破做饭的的锅,烧掉宿营,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粮食,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后来用“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5、韦编三绝

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孔子反复阅读《周易》,看的多了而导致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后来用“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6、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忍受了许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吴王释放回国。他一心想要报仇。为了激励自己,他在晚上睡觉时不用被褥,直接躺在柴铺上,警示自己国耻末报,不能贪图舒服;在房里挂着一个苦胆,睡觉前拿到嘴里尝一尝,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被俘的痛苦和耻辱。后来用“卧薪尝胆”表示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刻苦自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7、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一到楚国,而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钟名。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过百万雄师。后来用”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8、一字千金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让他的门客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了有二十多万字册子。吕不韦觉得其中详细记述了天上地下世间万物从古至今的事情,称为《吕氏春秋》。让人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请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9、约法三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父老乡亲们苦于秦朝的严苛法律已经很久,但是偷偷议论的要被处以死刑。先入关的人就称王,现在和父老乡亲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的***,伤人的要坐牢。剩下的法律全部取消,所有官宦和平民都能一样生活。后来用“约法三章”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10、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就学习兵法,对于如何用兵打仗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认为没有人能够比他还要厉害。曾经与父亲赵奢谈论战事,赵奢无法难倒他,但是父亲就是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

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事关生死的事情,赵括把它说得太简单。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让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的一定是赵括。后来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的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

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去守墓和喂马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难过,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

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夜里睡在柴草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目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在吴国的羞辱。

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让人民安居乐业。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并使越国成为春秋末期的强国。

【寓意】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事】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寓意】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决不后退 。留有后路固然稳妥安全,但也容易使人懈怠,不求进取。反之,人在逼入绝境之时,求生的欲望将会激发出内心深处潜藏的一切能量,以求一搏,从而得到更大胜利。

【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故事】项羽和刘邦有约在先,“先入咸阳者为王”。项羽在巨鹿降服了秦将军章邯后,指挥大军开进秦都咸阳。而此时,刘邦已进入关中,先项羽而占领咸阳,并驻重兵于函谷关。

刘邦入关后不久,项羽大怒,奋力攻破函谷关,在鸿门设下大营,并设宴款待刘邦。

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让他杀了刘邦,但项羽迟迟下不了决心。于是范增便找来了项庄,让他在酒席上舞剑,趁机杀掉刘邦。项伯看出了项庄的真正用意,也拿起一把剑和他对舞,以保护刘邦。

张良见形势危急,就跑到门外对樊哙说了里面的情况,樊哙急忙拿着剑和盾进入营帐来保护刘邦。项羽见樊哙是个壮士,就赏给他一个生肘子和一斛酒。樊哙趁机用发牢骚的话来说明刘邦没有称王之意。过了一会,刘邦假装上厕所,从小道偷偷离开了鸿门。

【寓意】鸿门宴,用于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加害客人的宴会。

4、纸上谈兵

【出处】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记载:“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故事】古时,赵国有个人叫赵括,从小就读熟读兵书。

因此,他谈起用兵作战,总是滔滔不绝。

可他的父亲却说他只会说空话,没有真本领,不会用兵,更不能当大将。

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让赵括当大将,带军打仗,有人劝赵王说:“赵括兵书虽然读的熟,但不会灵活运用,会坏事的。

”赵王不听,任然重用赵括。

不久后,赵括在两军交战中,被白起打败,使赵军全军覆没,而赵括也在交战中阵亡。

【寓意】这个成语,往往形容只会嘴上说,但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这就需要遇事多思考,不张扬,少开口讲道理,多动手做事情。

【出处】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记载:“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故事】春秋时期,孟尝君喜好广交好友,为了能和他们讨论国家大事,常常请他们来家里常住。其中有位叫冯谖的人,常常住很长时间,但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仍然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但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券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对他充满感激。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这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这时,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关头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高枕无忧,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跟他说如果能请到孟尝君为他做事,梁国会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

可使者连着来了三次,冯谖都让孟尝君不要去。

后来齐国听说了,也派人去请孟尝君,冯谖便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寓意】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有先见之明的预防策略。在办事中,我们也可以多做几手准备。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同时做好失败的心理、物质准备,以及应变措施。这样办事情,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成功可能性会大许多。

【出处】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故事】秦朝宦官赵高想要夺取秦二世胡亥的皇位,但是担心到朝中的官员不会支持他,于是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秦二世胡亥进献了一只鹿,但是却说是一匹马。

秦二世胡亥见到是鹿不是马之后,便笑赵高糊涂,但是赵高却只在乎文武百官的反应。

果然,有不少官员附和赵高,说是马不是鹿,而说是鹿不是马的官员全部都被赵高害死了。

【寓意】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睁着眼睛说瞎话。

【出处】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

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便丧失了斗志。

【寓意】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记载:“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予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故事】战国时,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的文臣武将。由于廉颇官位在蔺相如之下,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了,总是躲避他。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不敢攻赵,是因为有我和廉颇。我和廉颇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啊!”话传到廉颇耳中,于是他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

【寓意】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领导人应该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里的记载:“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

【故事】楚汉相争时,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一万二千人马。为打败赵军,将一万人驻扎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二十万大军向河边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潜伏的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前后夹击大败。

【寓意】蕴含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哲理思想,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出处】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里的记载:“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寓意】做人应做到言出必行,慎重许诺,忠实履行,才能为人所信服。

一.刘邦记仇,虚怀若谷;

二.项羽有勇,鸿门设宴;

三.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四.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五.萧何智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六.张良善才,举贤任能;

七.文景之治,国家安定;

八.毛遂自荐;

九.卧心尝胆;

十.李广射箭,百战百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t20240327193010e9a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