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唐代张巡典故,张巡守睢阳典故?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与太守许远,及城父县令姚訚合在一起。

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

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

张巡退守睢阳之后,局势危如累卵。

叛军得知,更是将睢阳围得铁桶一般。

城中将士建议弃城突围,张巡与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地区的门户,若放弃睢阳,则江淮不保,朝廷将失去抗击叛军最重要的财赋和兵员来源;再则,这样一批面黄肌瘦的残兵即使能够突围,也不可能在强敌的追击下幸存。

于是还是决定死守。

叛军用云冲、木马、钩车等工具攻城,均被张巡化解,最后干脆不进攻啦,就驻扎在城外等着唐军饿死。

此时唐军断粮多时,树皮、纸张也吃完,便张起罗网捕捉鸟雀、老鼠充饥,最后发展连皮制的铠甲都被煮熟吃掉的地步。鸟雀、老鼠、铠甲也吃完,城中只好吃人。张巡首先杀死自己的爱妾,强令官兵吃下;接着许远也杀掉自己的仆奴当军粮。吃完主帅的家人后。然后是城中的老弱妇孺。睢阳城中战前有户口四万,至城破仅剩四百活人。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 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唐代中期名臣。

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

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斩敌将数百名,杀叛军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绘像凌烟阁。至明清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

张巡主导的睢阳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是他阻止了安史叛军进入江淮地区,保障了唐帝国的东南半壁江山的钱粮来源,在扭转整个战局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评价睢阳保卫战:“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因为张巡的“守一城,捍天下”,唐肃宗褒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封邓国公。后人为把张巡奉为“唐代岳飞”,在睢阳、杞县、南阳等地建立庙宇祭祀。

安史之乱初期,叛军攻势凌厉,气焰嚣张,唐军则屡遭败绩,形势危殆。在这种局面下,张巡、许远以万余部众坚守孤城睢阳,抗击强大的敌人,“蔽遮江淮,沮遏其势”,为日后唐军的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尽管最终英勇牺牲,但他们的气概和功绩,可歌可泣,深受人们景仰。

平乱以后,朝中有人利用张巡儿子的幼稚,散布谣言,混淆视听,以为藩镇割据势力张目。

韩愈对此愤慨万分。

他写作《张中丞传后叙》,称他“一城而捍天下”。

既是补李翰所为《张巡传》之缺憾,更是为了说明事实真相,驳斥小人谬论,歌颂英雄以宏扬正气,打击邪恶以维护朝廷政权的统一。

韩愈之所以称张巡“守一城而捍天下”,其实就是为张巡辟谣,还有就是宣扬他的功绩。

张巡和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伤敌军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英勇就义。

血战睢阳

保境安民,这本来就是地方大员的职责。敌兵来犯,坚守城池也好,放弃城池也罢,都是地方大员的选择。就算坚守城池,到了粮尽之时,要么自杀以全自己名节,要么投降,要么逃跑。这都是很多正常的人的选择!

但就在唐朝安史之乱张巡在死守睢阳粮尽时,竟然屠杀城中的居民作为军粮,给守城的士卒吃。数量还不少,总共2、3万人。简直是令人发指!

张巡,蒲州河东人,进士出身。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时,张巡为清河令。

756年2月,雍丘令令狐潮想要投降安禄山,但有一百多人反对,于是令狐潮就让人绑了。准备杀时,刚好安禄山军攻打过来,于是令狐潮率军出城作战。被令狐潮绑住的一百多人自己解绑,关闭城门拒绝让令狐潮入城。张巡和贾贲趁机率领部下进入雍丘守城。

在这段历史中存在一个疑点:令狐潮既然有意投降安禄山军,怎么会在安禄山军到的时候出城作战?直接投降不久结了吗?不符合逻辑!由于张巡传是张巡的好友李翰所写的,不排除出于美化而伪造的可能性。

商丘的张巡祠——还被立祠,中国人真的很可笑!

757年1月,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尹子奇率领归州、檀州及同罗、奚等13万军攻打睢阳。睢阳城守许远向张巡求救。张巡就从雍丘率领3千人,帮忙守卫睢阳。当时睢阳城守兵有6800人,加上张巡的3千人,合计也不到1万人。

张巡等和来攻的尹子奇军作战16天,擒获敌方60多将士,杀了敌方2万人。许远于是把管理权让给张巡。

3月,张巡等又擒获了尹子奇军30多将士,杀了3000多士卒。

4月,张巡等10名将军各率领50名骑兵,击杀尹子奇军50多将、5000士卒。

7月,睢阳粮食告急,不得不用米和茶纸、树皮来做饭吃。同时,经过前几次战斗的消耗,睢阳守兵只有1600人。

8月,睢阳城守只剩下600人,再加上从尹子奇投降过来的降卒200人,因此只有800人的守兵。

10月,睢阳城中粮食、树皮都吃光了。

有人建议弃城而走。

但被张巡以睢阳为江、淮之保障而拒绝,继续等待援军。

于是睢阳城内是茶纸吃完,就杀马吃;马吃完了,就捉鸟雀、老鼠;鸟雀、老鼠吃完了,张巡把自己的妾给杀了,拿来给这800守城士卒吃。

这个人肉吃完了,就杀睢阳城中的女人;女人杀光了,就杀老人和孩子,最后杀强壮的男人,前后总共杀死、吃掉2、3万人,最终只有400人的守兵。

当尹子奇攻城时,睢阳城守兵已经饿得打不起来了。最后,张巡和南霁云、雷万春被尹子奇处死,只有许远被送到安庆绪的洛阳。

《资治通鉴》总结说:“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凡四百馀,杀贼卒十二万人。”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唐玄宗时期全睢阳郡就有89万人,管辖10个县,睢阳城应该有8、9万人,加上守城士卒约1万人(包含张巡带来的3000人),即睢阳城应该就有10万人。

虎毒还不食子呢

11月,唐肃宗要追赠张巡。

有御史认为不应该追赠张巡,反而应当问罪张巡——“罪张巡以守睢阳不去,与其食人,曷若全人。

”张巡的朋友李翰把为张巡写好的传记上呈给唐肃宗,并以张巡在守睢阳开始并没有杀人为食的计划,杀人为食都是因为周边节度使不支援睢阳所导致为由来平息当时御史的非议。

李翰的话,就是那种“他做事的方式虽然不对,但出发点是好的”滥好人论点。

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杀了2-3万人来吃,这是什么样的残酷!从757年1月睢阳开始被围到10月失陷,睢阳城就没有得到过有效的援助。因此张巡以坚守等待援军为由拒绝弃城而杀人为食,在逻辑上根本不通——这已经是一个偏执狂了,而非正常人。

再说,这2-3万人在757年1月到9月里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守城,最后居然被杀作为食粮,这本身也是一种无信无义!

与其食人,曷若全人——当时的唐人都看不下去!这种毫无人性的守城有什么意义呢?大局吗?睢阳最后也失陷了,不见得给安庆绪带来多大的好处,也不见给唐肃宗带来多大的坏处。长安、洛阳都丢了,难道一个小小睢阳能重要得过这两个城?洛阳城还两次丢失,两次收复。

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

睢阳之战主要是以张巡为首的唐军与以尹子奇为首的叛军之间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张巡斗智斗勇,凭借高超的战术手段和高尚的品格节操以约7000士兵战胜约18万的叛军,为唐朝的保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最终城破,睢阳城陷后,张巡与许远一起被俘。张巡最终与姚訚、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终年四十九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s20230726101015206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