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唐朝诗人的5个有趣小故事,唐朝诗人们都有哪些趣事?

李白轶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

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

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

」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

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

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

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

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诗作如下:

沉香亭醉赋《清平调》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

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

」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

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态,其对李白的描写是:

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

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玄宗亲命移植的红、紫、浅红、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

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著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於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

李白欣然承旨,尽管醉意未消,还是援笔立就:

三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妃,却没想到也因这三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

原来,李白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衬托、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

」因为赵飞燕是个出身微贱,得势后又骄纵放荡,最后被废自杀的女人,虽然贵为汉成帝的皇后,名声实在太差,因此,当杨贵妃知道李白竟把自己比做这样的女子后,十分生气,也就多方阻挠李白的做官机会。

不过,对於这段故事,后人多持怀疑的态度。

天宝三载(七四四),李白被赐金放归,结束他的文学侍从生涯。但是那三章《清平调》以及围绕著这三首诗的传奇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捶碎黄鹤楼

历代文人歌咏黄鹤楼的诗篇,最著名的当数唐朝崔颢那首七律《黄鹤楼》。因为有了这首诗,诗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所以,在《李太白全集》中,我们是找不到登临黄鹤楼的诗篇的。李白倒写过「捶碎黄鹤楼」的诗句,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

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长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时遇到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两人对饮叙旧。

诗人有满腹心事,於是即席写下了著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江夏赠韦南陵冰》。

诗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二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为狂人,有些人还写诗文来讥笑他。

为此,李白又写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碎黄鹤楼》一诗:在这首诗中,李白用诙谐的笔调向丁十八「陪罪」:你怪我惊动你的「逸兴」,作诗问罪,可是黄鹤楼已经被我捶碎,黄鹤仙人也无处栖止了。

好在黄鹤可以上天向玉帝诉告,玉帝会放黄鹤归来,黄鹤楼也会重建起来的。

至於我,只有等酒醒了再来陪你同游。

虽有人不信此诗是李白所作,但李白「捶碎黄鹤楼」的故事却已不胫而走。

宋代有个和尚曾用此事戏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显题诗在上头。

」另一个和尚觉得此偈还不足以写出太白风韵,又把后两句改为:「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明代解缙作《吊太白》诗也有「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倒却鹦鹉洲」之句,足见此诗影响之大。

不过,这些人都只是将这看作李白的风流故事,却很少想到诗人胸中的愤郁,真是李白的不幸!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虽因服气崔颢作品而搁笔,未写出登黄鹤楼的诗,但他心中总觉若有所失。他眺望著江心的鹦鹉洲,心生一念:我何不效学崔颢,也作一首这种格调的诗呢?於是,题为《鹦鹉洲》的七律就这样诞生了:

但这样的诗,显然还无法与《黄鹤楼》相比。直到他到了金陵,登上凤凰台,面对滔滔东流的长江水,有感於六朝的兴废和国运的衰落,才触发灵感,写出那首气象格律皆堪与《黄鹤楼》相匹敌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与《黄鹤楼》都称得上是盛唐七律佳作,但因崔作在前,李白拟作在后,后人议论纷纷,崔颢和《黄鹤楼》的名气也就被越抬越高。

其实,崔颢《黄鹤楼》的风格是模仿沈佺期的《龙池篇》。而且,崔颢先已仿效作过一首《雁门胡人歌》。但《龙池篇》和《雁门胡人歌》皆未著称於世,《黄鹤楼》却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这与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不能说没有关系。

李白是饲鸟高手

据史料记载,唐朝大诗人李白还是一位着手于训养禽鸟的高手。

李白20岁左右时,曾一度隐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

他在山中除读书,练剑之外,就是精心驯养一大群禽鸟。

他在他后来所作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说:“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可见他饲养的禽鸟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他能令禽鸟听从他的号令在他的掌中取食,说明他的驯养禽鸟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

当地刺史知道这件事后很感举,曾到山上拜访李白并以李白“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延举荐了他。

可是李白不愿作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用“法师”,不屑以此为进身之阶,终于没有应召。

李白喜养禽鸟终生不倦。

即使他在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之时,也乐此不疲,黄山隐士胡公养有一对白鹇,是由家鸡孵化,从小饲养长大的,十分驯服。

李白在青城山时曾养过此鸟,但因此鸟野性较强而没有驯养成功。

所以他对胡公的白鹇掩饰不住钟爱之情,表示了君子要夺人所好之意。

胡公欣然答应奉送双鹇,但要求“谪仙人”亲笔题诗一首,李白欣喜若狂,马上写了带有序文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王言律诗一首,并在序文中透露了他热衷此道的心情:“此鸟耿介,尤难畜之。

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

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

适合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在诗中他以白鹇与白壁相提并论,以白锦喻白鹇毛色之美,表达出自己得到珍禽后的欣喜之情。

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

李白轶事两则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曾在泾县桃花潭受到隐士汪伦的盛情款待,对此李白还留下诗作,写了两首《过汪氏别业》五言古风(见《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诗里对主人别墅幽雅,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主客间酒酣耳热之际的尽情歌舞,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

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厚礼,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抒发情怀、脍炙人口的《赠汪伦》,被后人广为传诵,短短四句,充分表述了诗人和汪伦的深情厚意,成为友人相送的绝唱。

但您可知道,李白是被汪伦“骗”到桃花潭去的。

汪伦是什么样的人呢?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汪伦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知识分子。

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因久慕李白诗名而修书“骗”他来作客,这个趣闻佳话不光是当地老少皆知,在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中也曾有记载: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这桃花潭绝句即指《赠汪伦》诗。

然李白那豪放的性格中,有时也未免怀有些许妒忌之心。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还,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登上屹立于蛇山的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诗兴大发,欲题诗于上,猛见崔颢的《黄鹤楼》诗赫然在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想题诗的李白,观此诗后不敢题了,遂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但太白对崔颢诗又服又不服,至南京乃作《登金陵凤凰台》,欲与崔颢的《黄鹤楼》较胜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台山。此事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有载:“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登凤凰台》诗。”在计有功的《唐诗记事·卷二十一》亦载:“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

可是经李白与崔颢一决高下的举动,却愈增崔颢此诗的知名度,被人推崇。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后人的评价也随之而起,生活在宋元之际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云李诗与崔诗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但清人纪昀却不同意方回之说,直抒己见云:“气魄远逊崔诗,云未易甲乙,误也。”吴昌祺《唐诗解》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云:“起句失利,岂能比肩《黄鹤》……”

看来李白大可不必与崔颢较劲,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人处事,何必时时处处争第一呢。

1、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杜甫小时候因父母早逝,和姑姑一同居住,后来一种传染病盛行,他和姑姑家的孩子得了一样的病,因为大夫说要躺在东边的床上才能好,可是在东边只有一张床。所以他姑姑就让杜甫躺在那里,之后自己的儿子死了。这让杜甫深深感到,也为他日后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县时,居住在飞龙峡口的凤凰村。

凤凰村的人吃水要到不远处的玉绳泉去挑水。

有一天,天刚亮杜甫借来老乡家的木桶,沿着青泥河西岸高低不平的石阶向玉绳泉走去,一路上他被飞龙峡口山川自然景观所迷住,不时地发出啧啧称叹之声,不觉到了栈道构连,绝壁入云的玉绳泉旁。

他放下水担,环视周围,被大自然壮丽景色所陶醉。

4、据说玉绳泉的上水源在南山的卧虎崖下,卧虎崖山险、林密、水甜。卧虎崖下有大小不等的十二眼甘泉一字罗列。在这十二眼泉中,东头的第一眼泉叫子鼠泉。第二眼叫丑牛泉,第五泉眼叫辰龙泉,其它十一眼泉流出的水都汇流在卧虎崖下的赵家沟里,在赵家山由东北坡流到了杜公祠依靠的西山崖,最后流到了青泥河中。

5、由于杜甫用玉绳泉的水给儿子治好了肚子疼的病,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同谷县城,从那时起经常有人盛上玉绳泉的水给大人、小孩煮药治病。一千多年来,十里八乡的人还沿用着玉绳泉的清水煮药的习惯

李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

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

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

——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

张子淳 杜国珍 周围 搜集整理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到京城,拜见王安石。

王安石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

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肴都不具备。

萧氏子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横放纵。

不再拿起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1、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

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2、铁杆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

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

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3、李白下馆子

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

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

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

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

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

” 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

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

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

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1、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2、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答:李白的三个著名故事

1、《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2、《桃花潭水》: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取李白字为“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故事一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

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2、故事二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故事三

李白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一心期望能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唐玄宗李隆基却只让他做了一个翰林供奉,给皇上、后妃们写诗作赋,他很不愿意,常常一人喝闷酒。

蔑视权贵的李白这一天,李白又喝得大醉,突然侍卫来召他去见皇上。

原来李隆基和杨贵妃正在花园赏花,想让李白写几首诗助兴。

李白看到如云似锦的牡丹衬托着美色倾城的贵妃,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

李隆基看了十分高兴,便叫宫中乐师李龟年演奏,自己吹笛,宫女们演唱,其中一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使杨贵妃听得如醉如痴,高力士和杨国忠更是竭力讨好皇上。

李白看了,觉得十分恶心,便借着酒劲,把脚伸到高力士面前说:“来,给我脱靴!”高力士哪受过这种羞辱?

但此刻李白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高力士知道此刻惹不起他,只得忍气把他的两只长靴脱下来。

李白心里十分痛快,用眼斜了一下旁边的杨国忠,向李隆基磕了个头说:“皇上,我听说杨国舅研的墨很好。

不如让国舅爷研墨,我把《清平调》重新抄写一遍,好吗?”

李隆基连头都没回,就说:“行!”这可把杨国忠气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李白竟敢戏弄自己。

但皇上都答应了,他不敢争辩,只好忍着气,强装笑脸,慢慢研起墨来。

高力士、杨国忠受了这种羞辱,向杨贵妃说:“《清平调》里面有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分明是把娘娘比作汉朝成性的赵飞燕。

赵飞燕最后被汉成帝废黜,由此可见李白用心叵测呀!”杨贵妃听了,气得脸色发白。

于是李白逐渐遭到了排挤,而李白早就厌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便离开长安,去了洛阳。

李白曾写过一首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力地说出了自己蔑视权贵的心声。

李白赋李花。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

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2、李白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3、李白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有关李白的三个典故,铁棒磨成针,高力士拖靴,泪别汪伦

李白的故事有:

1、《饲鸟高手》:

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

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时,也乐此不疲。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

2、《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中途不念了。

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3、《桃花潭水》: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

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

4、《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取李白字为“太白”。

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5、《李白赋李花》:

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父亲高兴,觉得儿子会成为诗人,果然在七岁那年李白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拍手叫好,儿子果然有诗才。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唐开成三年春,李商隐参加了吏部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但录取并拟官职后,却意外地被中书驳下。

这样,开成三年暮春,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来到离长安五百里的泾州,在泾原幕府为从事,担任文字之役。

就在这时,他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七女儿相爱并成婚。

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

有诗为证: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李商隐出生时,家父为获嘉县官,后来父亲去世他便随母亲回到家乡,生活十分艰难。

李商隐作为家中长子,便为人抄些经书补贴家用,曾追随堂叔学习,十六时已有一手好书法和好文笔。

829年,李商隐结识了白居易等前辈,且受到令狐楚的赏识与教授,因此在这几年间李商隐勤奋好学、积极应试,结果屡考屡败,写作上由散转骈。

后来李商隐在王屋山学道几年,对他的一生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后李商隐开启了他艰难的应试之路,837年,李商隐中进士入官,其思想观念属儒,胸怀大志,但由于屡屡失败怀才不遇后因此诗歌逐渐表现出不满,对于黑暗政治的批判深刻有力。后来李商隐因为婚姻而陷入了牛李党派之争,被批为背叛去世的恩师令狐楚,在官场上备受屈辱遂辞职。

关于李商隐的有趣小故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李商隐爱国的故事

  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为唐朝中期著名浪漫主义大诗人。

李白的诗歌多有浪漫主义情怀,有的文字写的比较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就是一个极其夸张的写作方式。李白好行侠之旅,到名山旅游,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李白写的著名的诗歌有《将近酒》,《梦游天姥今留别》等,流传至今。

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

天宝十一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

十月,抵幽州。

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

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

不久即离幽州南下。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

至德元年,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

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

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

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于宝应元年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

元和十二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当地刺史知道后,到山上拜访,还以“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廷举荐。

李白不愿作御用“法师”,没应召。

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时,也乐此不疲。

唐代大文学家李白少年时期,曾一度贪图玩耍,不爱学习。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用铁杵磨针,深受启发。从此发奋学习,学业大进,闻名乡里。后来,经乡里文人举荐,十六岁的李白到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衙门里当了一名文书小吏。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 717 年)五月,涪江暴涨,淹没了大片良田,冲毁了许多民房。可昏庸的彰明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硬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水景。

他们来到江边,只见黄水滔滔,急流似箭,浊浪中,卷杂着破板烂席、残枝败叶。忽然,有人惊叫起来:“死人!”众人随他手指方向仔细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猛地一个大浪,尸体被冲到岸边,在芦苇丛中转了几转,一会儿又不见了。

面对被溺死的女子,脑满肠肥的县令却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只作出这几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随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气,眼下看到昏庸的县令竟以死尸寻欢作乐,更是火顶脑门,于是满怀疾愤之情,续了四句:“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怨秋胡。”诗中,李白辛辣地讽刺县令就象春秋时代行为不轨、玩弄妇女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县令一听,脸色顿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白料定县令必将寻机报复,便收拾行装,弃职回家了。

李白出生在西域,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一带。他从小天资聪颖,读书读的非常好,尤其是对诗歌有着过人的天赋。

李白长大后,先是来到长安,写下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名句。后来又游历全国各地,写下了很多作品,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其中之一。李白的性格非常洒脱。

《行路难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词,找出来以飨读者!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 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 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 纪念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

李白的故事之铁杵磨成针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极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这位伟大的诗人小时候就很聪明,不过却很贪玩,不爱学习,常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四处捣蛋。

一天,李白又逃学了,调皮的他带着弹弓,准备去后山打鸟。路过山下的小溪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正吃力地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微笑着说:“磨铁棒呀,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将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怎么可能啊!”小李白脱口而出,惊讶极了。

这时,老婆婆停下手中的动作,信心十足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天天磨,总有一天能将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的。”

老婆婆的信心和勇气让李白非常感动,想想自己平时贪图玩乐而荒废学业,李白惭愧极了。他拜别了老婆婆,马上回学堂上学去了。此后,李白再也没有旷课逃学,不仅如此,他还坚持博览群书。经过不懈努力,李白终于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3

李白的故事之李白醉书狂草敌兵

唐玄宗时,渤海国的使者带着国书来到长安,唐玄宗召见番使,命令翰林学士宣读番书。

不料翰林学士打开番书,见上面全是些鸟兽文字,竟一字不识。唐玄宗宣诏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没有一个人识得。唐玄宗震怒。

翰林学士贺知章回到家中,忧心忡忡,长吁短叹,引起家中客人李白的关注。

李白问明情况,道:“可惜我李白金榜无名,不能为朝廷分忧解难。”贺知章问知李白能识番文,惊喜万分,立刻向唐玄宗作了汇报。唐玄宗赐李白进士及第,穿紫袍束金带,在金銮殿上接见了李白。

李白捧起番书,用唐音译出,念道:“渤海国大可毒书达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丽,与俺国逼近,边兵屡屡侵犯我界,想出自官家之意。

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来讲,可将高丽176城让与俺国…

若还不肯,俺起兵来厮杀,且看哪家败胜!

”这分明是一份“宣战书”。

唐玄宗问文武百官:“番人要兴兵抢占高丽,有何策可以应敌?”众人缄口不答。

玄宗又问李白:“那我们该如何回复番使?”李白道:“明天召见番使,我当面回答他。

”唐玄宗当即封李白为翰林学士,设宴款待。

第二天上朝,李白大笔一挥,不一会儿就写好了国书,当众念道:“大唐开元皇帝,诏谕渤海可毒:自昔石卵不敌,蛇龙不斗。本朝应运开天,抚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坚兵锐……方今圣度汪洋,恕尔狂悖,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诛戮,为四夷笑……”

李白历史小短文?

李白的名声很大,连皇上唐玄宗也知道了,在他四十二岁那年,朝廷连下三道诏书叫他去长安,李白到了长安,就在贺知章的陪同下,去朝见唐玄宗,问他诗文,和朝廷大事,李白对答如流,皇上连称赞,

皇上问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回答,懂的一点,立刻拿吐蕃国书,李白就用汉语翻译出来。

李白拿起笔写了答蕃书,后来吐蕃没有来找麻烦。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一年级学生讲李白的故事有铁杵磨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有一天他碰到老奶奶,将铁杵磨成针,他感触万分,于是决心好心学习。

      小李白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1、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相传,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

一天晚上,李白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梦中,他仍然在奋笔疾书。

突然,他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如玉的莲花来,光彩夺目,正在诧异之间,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兴极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笔给他。

想到这里,李白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成想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

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茎叶,竞相绽放。

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

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

后来,人们就将梦笔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语“梦笔生花”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情横溢,文思泉涌。

2、“铁杵磨成针”——李白刻苦学习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3、蔑视权贵的李白

李白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一心希望能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唐玄宗李隆基却只让他做了一个翰林供奉,给皇上、后妃们写诗作赋,他很不愿意,常常一人喝闷酒。

蔑视权贵的李白这一天,李白又喝得大醉,突然侍卫来召他去见皇上。原来李隆基和杨贵妃正在花园赏花,想让李白写几首诗助兴。

李白看到如云似锦的牡丹衬托着美色倾城的贵妃,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邻居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老妇人没有什么文化,但是白居易十分尊重她。

白居易每天在家里不断的写诗,写好了修改过后都会念给老妇人听,老妇人听不懂的地方或是嫌他的语言繁琐时就会说出来,白居易拿回家继续修改,再念给她听,这样直到老妇人没有意见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大多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唐代诗人白居易自幼勤于读书,学习刻苦,他学习不仅时间抓得紧,而且功夫下得深。

据说,白居易念书念得多,连嘴唇的皮都磨破了,生了很多的口疮,但是他并不因此中断。他写字写得多,连手臂上也磨起了一层很厚的老茧。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白居易很早就成名于世。

白居易十五岁那年,到长安游学,按照当时的惯例,他带着自己的文稿到著名学者顾况的府上拜访求教。顾况是名冠天下的学者,他见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后生前来拜访,未免有轻视之心。

当他看到白居易文稿上的名字时,对着眼前的少年,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顾况毕竟是个学者,他还是认真阅读了白居易的文稿。当顾况看到开篇第一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不由肃然,他信口读出声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将白居易呈上的文稿看完,不由赞叹道:“我以前认为现在没有大手笔来继承前世的大家,今天看来,是我错了。刚才,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句戏言是一语双关,认为你在长安站住脚并不容易。看来应该改一下了。”

顾况停了一下说:“长安虽然米贵,但你居之甚易!”白居易得到名士顾况的称赞以后,名声大振。他很快步入仕途并有了一番作为。

唐代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的三大诗人之一。

他的古诗在当时流传的还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他的古诗都非常受欢迎。甚至在朝鲜、日本等国家也能听到他的诗句。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大清官。

他在杭州担任刺史的时候,是个当之无愧的父母官。三年兴湖筑堤,引水灌田,树木成阴,为西湖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让人不得不敬佩。

他为官清廉,淡泊名利,除了饮茶吃菜需要在当地购买外,从不索要任何名贵物品。

在他退官回乡时,依然两袖清风,仅带回两块天竺山石,为了纪念西湖之美。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才发现自己竟做了一件“不清白”的事。他甚感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

他不禁想,如果每个游客都带回天竺山石,那天竺山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秀丽。

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玷污名声,这好比贪污了千金,不是一个为官清廉者应该做的。想到此,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带回两块石头,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的人来看,都是不足为怪的,要说为此而自责,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白居易却是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了看,引申到了贪污腐败的重大后果上。这是何等可贵的自责精神,这种严于律己态度,无愧于中国古诗的代表性人物。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白居易年幼时聪明智慧无人能比,胸怀十分开阔豪放。

他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曾经在袖里藏着一篇文章,去京城投靠担任著作郎的吴人顾况。

顾况很能写文章,却生性漂浮轻薄,后辈们写的文章,没有几篇能符合他的心意的。

他看了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到门口迎接白居易,用非常隆重的礼节对待他,并且说:“我认为那好文章到我这里就要绝迹了,哪里想得到会得到你这样的人才呢!

白居易的文章用辞富丽堂皇,对诗歌尤其精通。他写的诗歌有几十到上百篇,在诗歌中都包含着讽刺的意思,针砭时政的弊端,弥补政治的缺憾。当时的读书人普遍称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s202301010630137a5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