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此非论文,不会引用大量史料与考古事实,但作者基于目前存在。由于先周历史久远,史料残缺,因此作者会借鉴参考神话,甚至加入主观猜想以闭环故事逻辑。因此,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章较长,感谢阅读。
何为华夏?何为中国?
“我们是华夏民族,华夏就是中国。”
大多数人,对于华夏的认知,总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华夏”一词其实在古籍中的出现率要小于“诸夏”。《公羊春秋》解释为,外土诸侯称“夏”。后来的《说文》则直接将华夏、诸夏解释为“中国”。
所以,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华夏”这个词是完全建立在一个自我中心说的基础上的自抬说辞。
华,华贵、高贵;夏,泛指文明边界。外土诸侯之外,还有蛮狄夷戎,等。说白了,“非我臣属,其命必贱”!
故可推之,“中国”也压根不是什么明确的地理范畴,而是实际统治区及文明辐射范围。是动态的地理概念。
“普天之下,皆为王土”
凯撒曾说,我来,我见,我征服。
在古文明时代,这条法则应该是通用的存在。因此,华夏的范围也是在不断的扩大的。
但文明这个东西,非常奇怪。就好像,希腊人攻占了埃及,建立了埃及托勒密王朝,但还叫埃及,习俗也基本同化。又好像,法兰克人占领了罗马城后,自封神圣罗马帝国。
华夏文明也一样,当入侵者进了家门,其所有家当也都会跟着被卷入其中。举几个例子。其一,今山东原称东夷,但现在是中国的“耶路撒冷”;其二,中原神话体系以三皇祖先崇拜为主,当华夏疆土跨过长江南岸,东皇太一等荆楚巫傩文化也被融了进来,甚至在汉代时北方中原也深受影响。
同样西方也存在典型案例,罗马征服雅典后,基本原封不动的将雅典神话体系换皮。
看到这也许有读者想问,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想说的是,在上古时代,中国可能存在若干甚至众多的文明群落或国度。但就好像养蛊,最终活下来的那个才是华夏之“王”。
因此,普天之下,皆是王土。
(这的确可能落入民族虚无论的窠臼,但也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必然过程。)
华夏龙图腾
华胥之裔
中外历史其实有很多共同处,这或许也是早期人类的共同处。那就是习惯记载源流。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历史和犹太圣经。先不管可信度多大,记录者先给你安排好祖上多少代人,最好都能找到人类之祖。
中国是伏羲女娲,西方是亚当夏娃。但是追溯名人的先祖,东方西方却不约而同不去追溯他们四个。西方选择亚伯拉罕的子嗣,东方选择炎黄二帝的苗裔。
当然地方还有其独特性。上古有八姓,不论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还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妊,这八姓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女。
因此有人指出这是母系社会存在的证据。我个人并不反对。
太史公司马迁在编史记时曾这么说到,“华胥生太昊,太昊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帝、黄帝。”因为黄帝以前信息不完整因此他以黄帝做开篇。
由此可见,真正的中华之祖其实是华胥氏。有观点认为这是个女人,是最初的某个母系氏族首领。
而我则质疑,这真的是在写黄帝的祖上几代人吗?为什么不会是不同的族群迭代衍生?
正如主流观点已经否认了炎黄二帝是亲兄弟的错误记载,我认为这种“生”身关系可能描述族群分化更为合理。
由此,炎黄不过是华胥族群中的两个部落而已。而且巧了,华胥,华夏,你再品品?莫不是我们视为瑰宝祖上的炎黄版图,其实只是庞大的【华族】的一个分支自嗨而已??!!
这恐怕不是考古学所能解释,或许只有期待更新更准的基因溯源才能予以解答。
龙凤斗其实是东西斗
黄帝战蚩尤
历史非常残酷且真实。炎帝黄帝根本不是什么兄弟。神农氏和轩辕氏是关中地区活动的两个临近部落。从记载来看,神农氏是农耕文明,轩辕氏则更像是游牧文明,这一点石峁遗址的考古学研究中有讲到,轩辕氏或许也是戎狄的祖先。经过【阪泉之战】,游牧部落征服了农耕部落,并逐渐融合,成了半游牧半农耕。
这或许就像一个寓言。数千年来游牧民族不断西来或南下,冲击中原农耕文明,最后又几乎被一一同化融合。
随后炎黄的部落一直向东扩张,直到遇到了向西扩张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双方在大概今河北境内爆发了【涿鹿之战】。
主流观点认为,蚩尤统帅的九黎族是东夷之属。
东夷与中国诸夏一样,更像是方位词。
古文中曾用东夏指代东方,东夷应是东方诸多非夏部落的统称,盘踞于鲁西、河南、苏北,以渔猎为主。
而九黎,古人解释是蚩尤和他的八个兄弟都姓“黎”。
但是孔安国考证,九黎部族的首领就叫“蚩尤”,这是个称谓或说封号。
所以我更倾向史记种对三皇五帝时代的人物描写更像是以人喻族。
不管怎么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东西两大势力的冲突。最终以蚩尤战败,九黎被驱逐长江流域,演变为“三苗”。
少昊图腾为凤鸟
少昊与五帝之乱
在《史记》中太史公把五帝血统安排的明明白白,皆源于黄帝。但通过史料对比你又觉得这里猫腻特别多。再结合《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史料,就会觉得太史公是深受大一统与皇权万代思想的荼毒。
关于黄帝后的各方资料,纷乱且难辨真假,甚至有很明显的自我修正,逐渐圆通的过程。比如,少昊被说成是黄帝之子,又说娶了东夷族人,成了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最有意思的是东方日出之地的君主却被追封为西方日落之地的白帝。帝俊则基本被踢出权力更迭体系,封了天帝,和炎黄体系有点格格不入。
我有两个大胆猜想。
【猜想一】在九黎族的东方其实还有一支势力存在,即帝俊。九黎族在双方的夹击之下,没办法东逃,只能南下长江流域成为后来的三苗。
【猜想二】黄帝族群在击败蚩尤后,全力东扩甚至是东迁,衍生了众多族群,其中,少昊族通过与东夷大族通婚联盟,逐渐成为东方的强大势力,这也侧面映射了华夏第一次民族融合,同时少昊可能也是中原第一个真正意义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少昊“传位”给辅佐他有功的颛顼。颛顼的核心统治区域在今河南,也就是华族的统治中心陕西与东夷统治中心山东的折中地区。所以,今人所熟知的“中原”概念应该是东西争霸和融合后的妥协产物。
另外这里说一下图腾问题。黄帝图腾应该是熊,少昊是凤鸟,颛顼据说是摇光(北斗星中的一颗),或可侧面印证他们没什么直接传递权力的血缘关系,而是逐渐演变分化甚至部落争霸的权利更迭。
至于东夷帝俊后人,我个人倾向于从未完全被消灭。商纣所伐之东夷,两周所言之莱人,应该都是帝俊后人。但作为失败者、被吞噬的文明,其记载不详是在所难免的。但山海经之所以有不少帝俊事迹,很可能山海经的创作地是在山东河南等偏东夷文化的的地区。
尧访舜耕
唐尧虞舜
那些万代一系的史料总是让人诧异。比如,炎黄二帝是陕西出身,然而几代过后,曾孙帝喾高辛氏的儿子——唐尧,竟然出生在了山东日照。不得不感慨,黄帝直系亲属的迁徙范围之广大。
事实可能并非几代人所能完成。如今有观点说,唐尧其实是入侵中原的东夷人。
从出生地今日照市看,唐尧的确可能是在东夷,但,此时的东方诸侯未必不是“夏”人。通过征伐与经营,唐尧完全可以当选中原部族的首领,就好像后来来自西方的禹和周人。
当时“华夏”的版图应该大致为,西边到陕西,北边到河北一半,东边山东的一半,南边到湖北。我认为不会再大了。
湖北有三苗(九黎后人),东边有东夷(尊帝俊),陕西有羌人盘踞(大禹据说为羌人,周人祖先也在这里),北边有戎狄游牧(据说是轩辕氏血统,后来的匈奴人也曾认为自己有黄帝血脉对中原有法理统治权)。
唐尧称霸的时代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向西讨伐了大禹的父亲崇伯鲧。传说是其治水不力,唐尧派舜把鲧给杀了。但另一面想,鲧在黄河中上游,唐尧统治区在中下游,在大洪水时期迁怒鲧,也不是没有道理。
其次唐尧平定了三苗之乱。
但这些事件中生于今济南市的虞舜或多或少都有参与。按照历史记载,辅佐有功的都会继承权力。比如颛顼辅佐少昊,帝喾辅佐颛顼,如今舜有功,自然要到舜。
到这里出现了插曲,唐尧曾考虑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据《竹书纪年》记载,“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也就是说虞舜篡位了!这在之后的历史记载中美化为了“禅让”。
大禹治水
大禹复仇
在很多古记载中,大禹都是生于西边,甚至是个羌人。都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禹却在舜手底下兢兢业业的搞治水。为什么?
我们先看《史记》中的这段描述:
“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这是大舜除四罪的典故。到完全可以看成古代的强制人口迁徙。将三苗向西南驱逐,将共工族驱赶出河北,将欢兜一族发配嵩山禁锢,把原本在上游治水的鲧一族强制迁徙到了下游东夷区域。
毫无疑问,大禹作为鲧之子,也跟着来到了东夷。随后他被舜看中,承接了治水工作。他吸取了老爹在上游堵不住的经验,在下游疏改河道,最后成功缓解了水患。
从罪人之子一跃成了治水英雄。掌控权力后,他的复仇也开始了。
他复制了尧舜故事,将舜发配(南狩),死于两湖地区。但是有虞氏在河南还有封国,在少康中兴时还发挥过积极作用。
随后夏王朝开始了。
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
夏王朝并非一帆风顺。而东夷人的传说也没有落幕。在太康当政的时候,夏朝权力出现了松动。发生了东夷人后羿代夏的政变!
说是代夏,其实应该就是一次入侵。趁夏空虚软弱,东夷有穷氏乘虚而入,攻下了夏都。之后,少康借助虞舜后裔的力量,击败外敌,再次复国。
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这两种文明的冲突依然很大。这可以视为东夷族的一次反扑与华夏族的一次镇压。
鸣条之战
商汤伐桀
据《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其中汤用的是放,而且商的夺权战最是奇怪。
说到商人,对于其起源存在两种说法。一说西来的青铜文明,一说源于山东,也就是靠近东夷。主流倾向于黄河中下游。
相传,玄鸟生商。其中玄鸟这个图腾,的确是更接近少昊族群的图腾。
但是有意思的是商汤伐桀的路线问题。
史载,夏桀定都洛阳附近,夏商的决战是在山西的鸣条之战,又说决战后成汤继续向西打下了夏都,而夏桀最后逃到了安徽合肥附近病死了。。。
完全就是乱的。如果不是记载或者考据有问题,我真的不太相信自己学过地理。
我们只能大概确定,商汤伐夏是从东向西,夏桀的逃跑路线是从北向南。
此处我有一个问题,夏桀战败后为什么不从东向西逃窜呢???
难道西方有什么可怕的存在???
我们可以看到在少昊之后历史中,陕西这个华夏龙兴之地是严重缺位的。权力的更迭基本都在华夏与东夷的交接处产生。除了大禹生于西戎,我们基本看不到任何西方华族诸侯的记载,仿佛消失一般。直到周的出现!
武王伐纣
相对于存在来源争议的商人,周人是百分百的西北汉子。根正苗红的黄帝族裔,典型的半游牧半农耕文明。
武王伐纣的大决战,牧野之战,也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自西向东的路线上。
相对于诸侯作乱,我感觉武王伐纣更像是一次高地民族入侵中原文明。
而周人的军师吕尚,却是个祖籍河南安阳的华夏族裔。当然,是个落魄贵族。否则也不至于帮助“西戎”搞改朝换代。
牧野之战
总结
聊了这么多,我们再回顾那个主题“何为华夏”?
抛开那些牵强附会的炎黄家谱。华夏就是个动态概念、相对概念。
它存在于西戎东夷的来回拉扯之间。胜者就是华夏文明,失败的就是四夷。
南北呢?那是失败者中的失败者的归宿。比如被发配(共工),比如被驱赶(三苗)。
但是要明确一点,直到周朝建立,华夏指的只是黄河流域!
其实同时代长江流域已经有很多文明诞生,但是还没轮到它们卷入华夏文明。而这个卷入过程开始于周王伐楚,结束在秦治岭南。
玄鸟生商
疑问(期待大神)
1、有没有可能,蚩尤战败后,东西形成了两大部落联盟,以太行山为界,形成了两个平行势力,而东方的部落联盟成为了华夏的主叙述者(取代了炎黄)。
2、有没有可能,炎黄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是因为其明确的后人——周人,最终取得了天下。为了树立法统,他们篡改了历史,让之前的所有王朝都成为了炎黄后裔?
3、成汤伐桀的真实路线到底是什么?商人到底是不是游牧来的青铜文明?
4、先周以前,长江流域有无华夏这种大联盟?在尧舜禹夏时代,炎黄龙兴之地发生了什么,导致群体沉默?
5、华胥族来自于哪里?四夷和华夏是否同祖同源?
诸君见笑,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