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能够成就大业,少不了优秀的谋士与善战的将军,在众多名士中,萧何、张良、韩信功不可没,被称为“汉初三杰”。其中尤以韩信功劳最高,他可以说是为刘邦的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惜,刘邦大业已成,韩信却没能得到什么好结局。后人总结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可谓不精辟。
韩信的成名之路也是颇为坎坷的,自小漂泊无依,温饱难继,幸得“漂母”施舍才得以存活。兵法学有所成之时,立志成才,却接连在项梁、项羽帐下遭受冷遇。英雄无用武之地,心灰意冷之下转而跳槽到刘邦帐下。
然而刘邦并没有看上这位无名小卒,反而是萧何发现了这位军事奇才,多次给刘邦举荐才为刘邦留下了这位军事奇才。在萧何的奉劝下,刘邦将韩信拜为大将,这下不愁英雄无用武之地了,韩信的成才之路开始踏上了正轨,萧何的举荐功不可没,也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
得到重用的韩信,打仗是十分用心的,主导了“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垓下之战”等多次战役,而且都取得了胜利。然而韩信虽有将帅之才,却始终没有摸透君主的心思,多次在刘邦心中留下隔阂却不自知。
韩信如何一路将自己送上了“死亡之路”的呢?
第一步,与刘邦新生隔阂。
话说,刘邦得到韩信这般军事将才,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但是此人有才有能,手握重兵,如何能不忌惮,而且一次刘邦受困之际,韩信却没有施以援手,反而来信讨封“齐王”,刘邦嘴上安抚满足了韩信,心中可是拿小本本记上一笔了。
第二步,太过自信,不听谋士之言
韩信攻打齐地,夺下多座城池,身边的谋士蒯通奉献了不少计策。
在韩信为夺下齐地而高兴的时候,蒯通以相面之说告诉韩信有为王之相。
再分析天下之势,楚汉对立,两军想要取胜都少不了韩信的助力,若是韩信拥兵自立为王,与两边都交好,必能与楚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肯定没有人敢向他发难。
若是韩信甘心屈居人下,难免会功高盖主,以后的下场肯定不会太好。
不得不说,蒯通是十分有远见的,但是此时的韩信太过自信也太过相信刘邦了。“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因此,他并没有接受蒯通的计策。没想到,大业一成,刘邦就想着收拾他了。
第三步,错信知己,难逃一死
我们都知道,韩信最后选择了刘邦,将项羽逼至乌江自刎。但汉朝建立后,韩信的结局就开始有了征兆。刘邦将韩信封为了异姓王之一,心中却担心着此人心怀不轨,没过多久,就设计诬陷韩信造反,将其贬为淮阴侯。
等到韩信真的想要造反的时候,又再一次被设计了,在刘邦率兵讨伐陈豨之际,吕后与萧何密谋诛杀韩信。萧何以刘邦打胜仗,群臣来贺为由,骗韩信入宫,韩信认为萧何对自己有举荐之恩,就信了他的话,没想到韩信到了长乐宫即遭受埋伏被斩杀而死。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韩信临死反悔之言,却也无济于事了,最终结局:“败也萧何!”
也有人感慨,韩信一生总结为:“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得“漂母”相救而存活,最终却死于吕后之手。英雄末日,实为凄惨。其实韩信的结局并不是不可预料的,怪只怪他自己不听谋士言,不懂帝王心,终究太过自负。没能得到一个善终的结局。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古事中还有很多可以给人们带来诸多启发,看历史故事,可以看看《智囊全集》,冯梦龙集合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字字犹如三尺利剑,将古人的智慧展现地淋漓尽致。
《智囊全集》中每个故事都有着不同的人生智慧,非常实用,还有很多为人处世的技巧。冯梦龙在写这本《智囊全集》时,就说:“天下无余智”,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
几百年来,无论显贵还是商贾,无不将《智囊全集》奉为必读经典,连纪晓岚和曾国藩都爱不释手,人称“小资治通鉴”。看过此书的人说,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
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必然涉及为人处世,竞争博弈,沟通劝谏,自保防身,这些你都能从此书中找到灵感和方法。
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都要读读《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版本很多,纯文言文的,一般人看起来吃力。我看的这套就很好。有原文和翻译,只要识字就看得懂。而且有冯梦龙的精彩点评,通俗易懂,看后恍然大悟。看故事,学智慧,得有高人指路啊!
全套共6册,原价399元,现在98元就可以拿走!我们精心组织了这套书,真的超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