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薛仁贵的历史故事,薛仁贵故事?

大唐名将薛仁贵刚当成小兵不久,就凭借自己的勇猛立功了。

公元645年2⽉12⽇贞观19年,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句丽。

公元645年3⽉,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观之胆寒,遂退,刘君邛被救。

想⼀想他只是唐军的⼀个小兵,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

随后不久,薛仁贵在安市之战中把自己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致,凭此⼀战,完全可以说他是唐朝武力第⼀的大将。贞观十九年( 645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至安市,高句丽莫离⽀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

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

此战薛仁贵可能是要把握机会出名,于是身着奇装异服,与其他⼠兵不⼀样的白衣银甲,手持方天画戟(历史明确记载,他才是使用方天画戟这种武器的名将)腰挎两张弓,单骑冲阵,⼀个⼈杀⼊敌⼈20万⼤军的阵势⾥⾯,打的敌⼈是阵型混乱⽽⽆法战,高延寿,高惠真屡次想重新组织队列杀起来,可是被薛仁贵冲杀的七零八落,唐军⼤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

战时,李世民在远处⾼地已经望见那个⽩袍战将的另⼈惊喜的表现,于是战后,李世民⽴即召见还只是个农民投兵的⼩兵薛仁贵,赐马⼆匹,绢40匹,⽣⼝10⼈为奴,并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相传,在大唐开国时期,有个骁勇善战的“白袍将军”名叫薛仁贵。薛仁贵自幼父母双亡,因祖上世代贫穷,他成为孤儿后,只好由其叔父暂时收养。随着年龄的增加,薛仁贵的饭量也越来越大,家境贫困的叔父无力养活他,等到薛仁贵十五、六岁时,叔父便把他介绍到一户缺乏劳力的邻居家,靠给人家当帮工混口饭吃。

因为薛仁贵人小而食量十分惊人,所以,连续换了好几户的人家,都因为养活不了他而被辞退。为了薛仁贵的生计,他的叔父几乎跑遍了周围的村户,穷乡亲们一听薛仁贵不仅力气大得惊人,而且饭量也很大时,谁也不敢收留他。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叔父只好把他领回家,一家人都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薛仁贵想:与其在叔父家忍饥挨饿,又拖累叔父家,还不如自己到外边自谋生路。主意已定,他便辞别了叔父,外出谋生去了。薛仁贵走出薛家湾,来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他一边寻找活计干,一边讨饭吃,十多天过去了,离家乡越来越远,他才发现天下穷人一样穷,他不但找不到活计干,还天天挨饿受冻。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一天,薛仁贵实在饿得受不了啦,他便感到活人太艰难,于是,便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他来到一处坟地的枯树前,大哭了一场,又朝着家乡磕了三个头后,便解下裤带拴在枯树上结成一个套,以十分无奈而又痛苦的心情把下巴套在绳套中

历史故事:⼤唐名将薛仁贵

刚当成⼩兵不久,薛仁贵就凭借⾃⼰的勇猛⽴功了,公元645年2⽉12⽇贞观19年,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句丽。

公元645年3⽉,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法脱⾝,⽆⼈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出,直取⾼句丽⼀将领⼈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观之胆寒,遂退,刘君邛被救。

想⼀想他只是唐军的⼀个⼩兵,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

随后不久,薛仁贵在安市之战中把⾃⼰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凭此⼀战,完全可以说他是唐朝武⼒第⼀的⼤将。

贞观⼗九年( 645年)四⽉,唐军前锋进抵⾼句丽,不断击败⾼句丽守军,六⽉,⾄安市,⾼句丽莫离⽀遣将⾼延寿,⾼惠真率军20万依⼭驻扎,抗拒唐军。

此战薛仁贵可能是要把握机会出名,于是⾝着奇装异服,与其他⼠兵不⼀样的⽩⾐银甲,⼿持⽅天画戟(历史明确记载,他才是使⽤⽅天画戟这种武器的名将)腰挎两张⼸,单骑冲阵,⼀个⼈杀⼊敌⼈20万⼤军的阵势⾥⾯,打的敌⼈是阵型混乱⽽⽆法战,⾼延寿,⾼惠真屡次想重新组织队列杀起来,可是被薛仁贵冲杀的七零⼋落,唐军⼤举跟进,⾼句丽军⼤败。

薛仁贵自幼父母双亡,后来前去投军,原本是皇上的应梦贤臣,但是初入军时,被张士贵压制,后来做了兵马元帅。跨海征东十二年,取得了胜利。

唐肃宗年间,因宫廷争斗,太子流落民间并改姓薛,名平贵。

薛平贵长大后进长安,遇相国王允三千金宝钏。王允蒙皇上赐下凤冠霞帔为宝钏搭彩楼招亲,宝钏钟情平贵,不顾王允反对,与父“三击掌”断绝关系,薛王二人结为夫妻。

他活了70岁,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

功绩: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薛仁贵在历史当中的确存在的真实人物,不是虚构的人物,而且正如那些影视作品中描述的一样,他是贞观后期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将,为大唐立下了无数的功劳!

他是唐朝时唐太宗时期的大将,曾带兵征讨过高丽。

有些人将他和薛平贵混淆了,薛平贵历史上并无此人,才是虚构的一个人物,据说是西凉的一个皇帝,没有史料依据。

但他与王宝钏在寒窑相见的爱情故事,戏剧流传很久。

唐朝名将薛仁贵最后一次挂帅, 统领大军征西。一路上夺关斩将, 所向无敌,威震天山。哪知到了白虎关却遇到杨藩的拼力抵抗。那杨藩武艺高强,十分了得。又有西域各番王的支持,兵多将广,唐军与之多次交战,难以取胜。薛仁贵传令三军,暂且休战,以待援军。

唐朝初期,趁中原地区政权更替,唐王朝统治未稳之际,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吐蕃族一个分支的首领杨藩大举兴兵入侵我西部边疆,妄图裂土而治,分裂我中华疆域。

那杨藩相貌丑陋,凶残异常,从小习得一身好武功,而且懂得行军用兵之法,所以自识甚高,觉得中原无人能与己抗衡。

这次领兵前来,一定可以占得大片土地,建立自己的王道乐土。

果然,杨藩骁勇善战,兼以属下兵多将广,一路过关斩将,气势汹汹的奔杀而来,前锋所指直向西京。

瓜沙失陷、肃州告急,朝廷震惊,西部边疆人民涂炭,死伤遍野,流徒无数。

唐朝名将薛仁贵奉旨挂帅征西,讨伐叛乱之敌。唐军一路夺关斩将,破敌安民。沿途百姓闻悉薛仁贵军安民破敌秋毫无犯,济民扶困、军纪严整,纷纷为唐军引路搭桥、运粮输草、探刺敌情、助阵杀敌。唐军所向无敌,威震西陲,唐军所至,人民夹道欢迎,箪食壶浆。

在甘州、肃州百姓的大力协助下,唐军把吐蕃兵赶到了瓜州地界,正准备一鼓作气彻底打败杨藩外寇,却没料到在白虎关却遇到了杨蕃的拼死抵抗.杨蕃在白虎关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利用险峻的地形同唐军对抗。交战数次,双方死伤累累,单唐军还是不能夺下关隘。薛仁贵只好传令暂且休战,等待援军到来再做打算。

却说薛仁贵的儿了薛丁山自小离家在云雾山水帘洞学武,习得一身好功夫,常想着能见到父亲,随父亲效命疆场为国杀敌立功。

这次,程咬金回朝去搬救兵路过云雾山,恰逢薛丁山,互相一叙谈,才知道彼此身份。

薛丁山便辞别师父,随程咬金去西京。

在西京校场上,薛丁山少年英武,力战群雄,夺得二路元帅帅印。

接着太子殿下金台拜帅,薛丁山率军得胜门出征。

一路匆匆而来,丁山想早日到达白虎关,与父亲见面,然后上阵杀敌,立功报国。

这一天,薛丁山领军到了白虎关不远,听说父亲屡战不胜,便把部队交给副将率领,自己一马当先,急于参见父帅,去请战破敌。

薛仁贵的帅帐设于一座山顶之上,丁山刚登上一座小土坡,猛然间看见从山顶上跃下一只白虎向自己扑来,丁山吓出了一身冷汗,情急之中,急忙拈弓搭箭,瞅准白虎额头就是一箭,白虎大吼一声,倒地而死。

丁山擦一把冷汗近前看时骇得一声大叫。

哪里有什么白虎!

原来是自己的父亲头上中了一箭,血流满地倒毙坡前!

丁山一看,顿足捶胸、号啕大哭,趴在父亲尸身上哭昏过去。

山上山下的唐军将士见元帅身亡也都痛哭失声,闻讯赶来的百姓缟服素衣也一个个哭跪于地。

原来薛仁贵本是天上白虎星下凡,这一日由于军务烦闷,不觉现了原形,看得山下来的少年将军正是自己久别的儿子,便兴奋忘形,要扑上去与爱子厮见。却不意儿子并不知道父亲的这般根底,遂箭射其父。

丁山哀恸自责不已,众将士劝慰多时才止得住了。众将士明白,要不是杨藩可恶,以致元帅攻打白虎关久攻不克忧劳于心,元帅又怎会不自觉地现了原形?

众将士坚决要求丁山率领他们为元帅报仇。薛丁山也积极操练兵马屯积粮草,不久便一举攻下白虎关,杀了杨藩,取得了西征的胜利。

后来,人们在白虎关(现白墩子,距现瓜州县城三十多公里)薛仁贵阵亡的那个山头上修了一座庙,叫“白虎庙”,以纪念薛仁贵讨敌安民的功绩。

民间传说,薛仁贵本是天上的白虎星下凡,所以威风一世攻无不克。可到了白虎关,他的天数已尽,回天去也。其实,明眼人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人民对一个战功显赫、破敌安民的将军的一种讴歌。就是他的败亡,人民也以一种美丽的神话予以褒饰

薛仁贵(公元581年-639年),名仁贵,字世恒,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原是陇西人,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家庭。薛仁贵从小勇敢而机智,拥有过人的胆识和领导才能。

薛仁贵的军事才能和战功在唐朝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参与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战役和战斗,如平定隋末的农民起义、平定后周的五代混乱、镇压贞观年间的边境战乱等。尤其是他在贞观年间的征战中,将领导数千将士打胜了吐蕃、高丽等外敌,扩大了唐帝国的边疆,巩固了唐朝的统治。

薛仁贵所以被后世称为"历史薛仁贵",是因为他在历史中的军事成就使他成为备受赞誉的英雄形象。他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了文学、戏剧、电视剧等形式,广为流传。薛仁贵以他的英勇、智慧和忠诚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之一。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随征高丽,受唐太宗拔擢。自此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至唐高宗时,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历史上有这个人。薛仁贵(614年-683年),名礼,字仁贵,以字行,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祖籍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出自河东薛氏南祖,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

薛仁贵是北魏将领薛安都的六世孙,北魏新野、武关二郡太守、都督、澄城县公薛荣的曾孙,北周御伯中大夫薛衍的孙子,隋朝襄城郡赞治薛轨的儿子。薛仁贵年少贫贱,以耕为业,妻柳氏。

薛仁贵是唐朝晚期的名将,其真实姓名为薛举,字仁贵,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

他是唐代安史之乱后,随父投奔后梁、后唐等政权的流亡人士。

后来,他从军投身军旅生涯,参加了很多战役,表现出色,得到了各级上将的特别指教。

他先后担任副将、将领、统领等职务,在很多战役中都毕节出奇,屡屡立功,被誉为“战神薛将军”。

薛仁贵在唐代平定了威武胡、甘露寺等诸多战役中立下战功,他作战勇猛、机智果断,是唐代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唐朝灭亡后,他为了维护国家安宁,曾多次率军抗击吐蕃、辽国等外族,一直奋斗到他去世。

薛仁贵的个人事迹被大量记载在《旧唐书》、《新唐书》、《靖康传信录》等史书中,并广为流传于后世。他的显赫功绩和英勇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国民间文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传奇英雄,被尊为“薛将军爷”。

公元682年,敌军不断侵扰唐朝北境,于是,唐高宗命令薛仁贵,前往征讨。虽然69岁的薛仁贵身体抱恙,但他还是冒着风雪,率领众多士兵,抵御敌军的进犯,在这场战争中,敌军十分畏惧薛仁贵的战斗力,所以薛仁贵打了胜仗,缴获了许多物资。

薛仁贵返回朝廷后,病情日渐严重,不见好转,最终于公元683年,与世长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30814090614b35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