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关于夏朝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存在很多问题。
二里头是否夏晚期都城还有争议,早夏和中夏在什么地方无法定论,先夏( 禹)的问题更是聚讼日久。
《尚书 虞书》和《夏书》向来被认为是研究尧舜禹时期和夏朝历史最关键的证据。
然而,研究越久发现问题越多。
真知堂大胆的猜测-跳出《尚书 尧典》的架构研究夏朝早期历史,或能得到更接近事实真相的解释。
《尚书 尧典》里尧舜禹的传说
《尚书》是上古之书,据说的孔子“删诗书”而编订的,本有3000多篇。到秦灭六国,焚书坑儒,最后一部《尚书》也失传了。
还好,秦朝遗民,博士伏生,背诵出了《尚书》二十八篇。他所传的《尚书》又被称为今文《尚书》,学术界公认这是先秦时代留下来的真《尚书》。
《尚书》第一篇《尧典》主要讲了四件事:
第一件是帝尧命羲和掌管天象,并命他的四子镇守国家的四方。
第二件是帝尧召开御前会议,询问四岳(官员)谁能接替他的位置,并否定了四岳提出的丹朱(尧自)和共工二人。
第三件是帝尧任命(鲧) 治水,结果九年不成。
第四件是帝尧七十年,考察舜,下嫁二女于舜。
《舜典》则主要讲帝尧要让位于舜,大舜谦让,于是为帝尧摄政二十八年。帝尧驾崩后,帝舜即位,任命了大禹等二十二人为官,又在位五十年,驾崩的事迹。
接下来的《大禹谟》,主要讲大禹治水和帝舜命大禹摄政的事迹。由于此篇被历代学者判定为后世伪作,所以,此篇作为史料的可信度不高。
而《皋陶谟》和《益稷》也属于伏生所传,所讲的大禹治水和皋陶、伯益的事迹,也被后人视为圭臬。
我们因此得知,皋陶,伯益和大禹都曾经辅佐帝舜,也就是同时期的人。
说实话,在专业研究上古历史的这三年里,《尚书》是笔者引用最多,花功夫最多的古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真知堂越来越发现,依托《尚书 尧典》架构的上古史,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早在战国晚期,就曾经由楚国诗人屈原,在《天问》篇中提出。
按照《尚书 尧典》的说法,尧舜禹一脉相承!不管王位的更替到底是禅让还是武力,如果尧舜禹不是同一时期的古人,则一切都成虚构了。那么,真知堂为什么认为,跳出《尚书 尧典》的架构来探究尧舜禹时期历史,或是寻找先夏文化的一种新知呢?请大家稍安勿躁,看看下面真知堂所说的这些问题。
《尧典》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尚书 尧典》到底是不是孔子所编订的?
研究古文字的人都知道,越是上古时代的文字,越是难懂。到了战国时代,中国古文字已经非常通顺,战国时期的文言文,今人读来并不太难懂。最难懂的古文,是所谓“周诰商盘”有“诘屈 聱 牙”之说。
“周诰商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新唐书 韩愈传》
这里的周诰,指的就是《尚书》中西周时期的文献《康诰》、《酒诰》、《召诰》等篇以及商代文献《盘庚》三篇。
我们先来看看《盘庚》的言辞:
“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尚书盘庚》
看得懂吗?看不懂很正常,其文意深奥难懂,历代学者均无法全解。
而《尧典》里的言辞较比《盘庚》篇更为浅显易懂: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 於 ,鲧哉!”《尚书 尧典》
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尧典》写作的年代,肯定晚于《盘庚》。
而《尚书 夏书 禹贡》,则被后世公认为战国时期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尚书》中可信的最早的文献是周诰商盘,也就是说《盘庚》三篇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
盘庚是商后期之王,是商人迁都安阳之始祖,他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而夏王朝的历史早到前二十一世纪。尧舜禹时期比这个更早。
商末周初时期遗留的文献里并没有《尧典》、《皋陶谟》和《甘誓》、《禹贡》这是一定的。那么,我们以东周时人编撰的《尚书 虞书》《夏书》为本,来研究尧舜禹和夏朝早期历史,则确实有缘木求鱼之忧了。
有读者认为,《尚书》是孔子删定的上古之书。
孔子(前551-前479)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学问家,祖上是宋国贵族,也就是商王族的一脉。他生活的年代,商王朝已经灭亡500年了。《禹贡》肯定不是孔子所编,则今文《尚书》,与其说是孔子所定,不如说是伏生所编。
伏生所记录的今文《尚书》版本,肯定不全是孔子所编,这一点毫无疑问。
所以,如果一定按照《尧典》所架构的尧舜禹皋陶伯益为同时期君臣关系来研究上古史,必然会陷入绕不完的弯弯绕之中。您说呢?
未完待续。
史册号网友观点: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有意思,尚书确实有太多未解之谜,“伪书”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不能否认历史价值。
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对于夏商历史而言,包括真《尚书 虞书 夏书》的作用,因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真实意义可能并不太大。
禹贡文字在出土西周铭文中有出现,禹贡不会晚于周诰,民国时期顾颉刚先生对于《尚书》真伪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把今文的这些篇目又分成三类:
1、《盘庚》《大诰》《康诰》《酒诰》《梓诰》《召诰》《雒诰》《多士》《多方》《文侯之命》《费誓》《秦誓》——可信度最高。
2、《 甘誓》《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金滕》《无逸》《君奭》《立政》《顾命》《洪范》——成文于东周,有后世伪作、史官追记、真古文经过翻译几种可能。
3、《尧典》《皋陶谟》《禹贡》——秦汉间的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