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呆若木鸡成语故事300字,呆若木鸟成语故事?

《呆若木鸟》是一个形容人没有反应能力、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的成语。

据说这个成语的来历与古时候的一位官员有关,他被派去巡视边疆,到了一处山谷,看到一棵树上停着一只鸟,它不怕人,也不飞走,就像一块木头一样呆在那里,于是这位官员就用“呆若木鸟”来形容那只鸟。

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广泛地应用到人身上,形容那些没有反应能力、不知所措的人。

呆若木鸡成语故事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十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十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

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却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

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呆若木鸡”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达生篇》。故事如下:

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

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

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

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

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

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

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达生篇》。

原文如下

《庄子·外篇·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渻〕音shěng。

]子为王〔王〕指齐王。

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 [〔鸡已乎〕意思是斗鸡养好了吗?]曰:“未也,方虚而恃气。

”[〔虚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

通“骄”。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犹应向景〕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

向,通“响”。

景,通“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性,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

]全矣,异鸡(别的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q2023092818040870b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