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一册内容,华盛顿吴结局如何?

华盛顿吴结局是被他的军人助手杰克逮捕并交给了法庭,他在法庭上被判犯有多项重罪,包括叛国罪、间谍罪和破坏国家安全的罪行,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华盛顿吴的线人身份和他在政府内部的活动揭露出来,引发了巨大的社会震动。

这起案件对国家安全形成了威胁,但逮捕和终身监禁了华盛顿吴确保了公众的安全,并向潜在叛国者发出了强烈的警示。

华盛顿吴结局是指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将军率领的大陆军与英国将军吴尔弗将军率领的英军在特伦顿战役中的结局。

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军队在圣诞夜悄悄渡过特伦顿河,突袭英军驻扎的特伦顿城,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打破了美国军队连败的局面,提振了士气,也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华盛顿吴结局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华盛顿将军的一次重要胜利。

华盛顿吴就是另一个虞啸卿,两个人一样的开始的时候满腔热血,一腔正气。后来都成了真正的国军军官了,两个人都有一个叫龙文章的兄弟,都因为最后打共党的问题掰了,不过,这个龙文章好多了,至少是死在日本人手上,而没有死在自己人手里。

结绳记事。

在远古时代的人类中,一些部落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就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粗细的结,结有大有小。

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均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按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

它存在于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以前的漫长年代里。

2、用古老的文字记录历史。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通常把所记的事情书写在一种称作“纸草”的纸张上。两河流域的古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所记所述多写于泥板上。我国商代出现了甲骨文,将占卜记事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3、设太史令。也称太史,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周代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秦汉设太史令,西汉太史令司马迁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4、设专门机构编纂

历史有几种记录有通史、断代史、专题史、人物史编年体、传记体现场记录、回忆录、旁述、资料整理、综合编写语言传说、文字记载、实物保存、照片-影像记录。

例如: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

古代原始的四种记事方法: 

1、结绳。

结绳记事,指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一种手段之一。

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2、契刻。也称刻契,就是在竹、木条上刻些锯齿,用以记数。契刻,可能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木棍上契刻符号,这种符号的形状有多种,如齿状、条状等;另一种是图画形,契刻出一定的图形以表示事物。到了契刻记事之时,也就离文字仅差一步之遥了,或者说,契刻记事到了图形符号时,已经跨入文字之门了。

3、结珠。将贝壳有大有小,并有各种颜色,用以记载历史或部落间的约定。北印第安人用过,结珠使用带有颜色的贝壳,磨成扁圆形的小珠串在一根绳子上,以颜色表示各种观念。

4、讯木。

就是在木棍上刻上各种符号,以此来传递信息,或作为使者身份的证明。

澳洲、非洲土人曾使用过。

1949年前,基诺族无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以削竹、刻木记事。

木刻用厚实、坚硬的竹片做成。

一般村社都有八副木刻,一副叫值勤木刻,其余七副是村社用来记账的木刻。

各村社使用的木刻按其符号的刻划方法和位置大同小异。

历史有主要有五种记录方法:(1)编年体 (2)纪传体 (3)纪事本末体 (4)国别体: (5)通史

以上五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三国志》属于纪传体。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数量极多。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编年体史书利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史书作者所处年代的历史。

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

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q20230813081213a00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