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凿壁借光和悬梁刺股属于历史故事吗?
①
属于历史故事。凿壁偷光是汉朝匡衡凿壁偷光学习,悬梁刺股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敬、苏秦废寝忘食刻苦学习的故事。凿壁偷光的近义词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悬头刺股、废寝忘食。反义词有无心向学、不学无术。
②
属历史故事。是说苏秦刻苦读书的事。他把头发用绳子绑到房梁上,当瞌睡吋,拉动头发,疼,不能睡。当瞌睡时,用锥子刺大腿。由于苏秦乐发奋图强,最终满腹经纶,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重用,携六国相印,游走在各国重用。现在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读书奋发图强。
二、从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借光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都是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偷光,手不释卷这几个成语的主人公分别是车胤、李白、孙敬与苏秦、杨时、匡衡、吕蒙。
1、囊萤夜读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铁杵成针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3、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4、程门立雪
有一次,杨时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耐心无悔地等着他的老师醒过来。
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5、凿壁偷光
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6、手不释卷
描写吕蒙书本不离手,后来用以人们形容勤奋好学。
三、凿壁借光是一个寓言故事吗?
它不是寓言故事,是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故事。是西汉时,有一农民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想读,因为穷没钱上学,更买不起书本,只好借书读,晚上无亮,于是凿壁偷光读书,后来成为很有学问之人。这个历史故事告诉现在读书人要吃得住苦,勤奋努力才会有成就。
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个成语的寓意是:
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③
是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是指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
而寓言故事是指在作品中虚构的故事。
四、中外名人严于律己的典故?
战国时期的苏秦,严于律己锥刺股。
西汉时期的匡衡,严格要求凿壁借光。
东汉时期的孙敬,为了学习头悬梁。
东汉时期的羊续,自律甚严,悬鱼拒贿。
东汉时期的杨震,暮夜却金,被称为“四知先生”。
三国时期的邴原,原本特别能够喝酒,但是为了求学,毅然戒酒八年,广泛学习,终成著名学者。
西晋时期的周处,自省自奋,浪子回头,为民除三害。
类似自律字省的还有孙康映雪、范仲淹
划粥断齑、苏轼的父亲苏洵27岁方才醒悟开始读书学习,后成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典故。
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
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仲不可!
”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以重任。
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
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不记别人对自己的仇恨,而破例提拔!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