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汉史看哪部书比较好?汉史谁写的?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此书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重要史书。全书记述上起西汉的汉高祖,下至新朝的王莽,共230年的历史故事。本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班固!

《汉书》,又称《前汉书》,作者为东汉的班固

1、史记 司马迁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步传记体史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五十二万字,从传说黄帝时期一直到汉史帝太始二年,试试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角度下的中国历史吧。

2、中国通史 吕思勉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就知道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一直是评价很高的一本书,中国历史书籍推荐,大多都会看到它的名字。本书区别开平常时间轴叙述的方式,而是将历史分为两个部分,上编是文化现象,下编是历史顺序。上编的阅读让我很有感触,很多文化的兴起和衰落原因,还有现在所流传下的一些文化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3、中国人史纲 柏杨

拜读完柏杨老师的这本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整本书就像在看一部电影,中国大地是这部电影的演出场地,人民则是这部电影的主角,电影故事则是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上古神话时代,一直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4、资质通鉴 司马光

我花了大概断断续续一年半的时间读完了资治通鉴,说断断续续是因为书里说到哪个时期或者看到一个人或者一个故事,就让我忍不住停下来去寻找对应的断史书去看,细细感受一番后,再拿起资治通鉴,如果你也想贯穿中华五千年,就选它吧!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主要讲二战的历史,但是文笔非常幽默风趣。给人想象的空间。将历史融入童话,但底蕴深厚。

说实话《二十四史》只有史记好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是盖的 只推荐三本 《明朝那些事》一部杰作,以心鉴史,绝对值得一看 《流血的仕途》以李斯为主人公,记录了秦统一六国的历程 《血染刀锋八十年》五代十国的混乱历史 

青少年的人想要看历史书的话,有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是非常适合青少年一起看的,因为里面的内容贴合历史,但是呢读起来没有那么的深奥,也不晦涩难懂,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好理解的,也可以让他去读《资治通鉴》。或者是史记。但是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比较不太好理解,可以找那种。白话文的

《易中天品三国》《半小时论历史》

1 世界小史

2 少年读史记

3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4 人类的故事

5 人类简史

6全球通史(少年彩图版)

7明朝那些事儿

8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9课本里学不到的历史

10好玩的历史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资治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

书中记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而不乱。

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因此,这部史书,体大思精,不但史料充实,而且文笔生动,特别是它的时间概念极为明确具体,让人爱看,看了还想看,又很耐看,其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for Aid in 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3、作品评价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4、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著述颇多。

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记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约300万字。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人们将其和《史记》,并称“史学双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两名伟大的作者则被人并称“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除政治之外还记载了文化、科技、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北宋司马光撰。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

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最好的版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q20221219172819ed2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