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读懂邯郸成语典故7:围魏救赵的意思,《读懂邯郸成语典故》7:围魏救赵

邯郸,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一座邯郸,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历史上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近1600条。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的元素和符号。

让我们边学习,边分享,一起《读懂邯郸成语典故》。

《读懂邯郸成语典故》7:

围魏救赵

【成语典故】

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追根溯源】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运用此计创造了“围魏救赵”的经典战例,后人由此延伸出成语“围魏救赵”。

【基本释义】

魏,指战国时期的魏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魏县境内。赵,指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成语用法】

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比喻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例1:《水浒传·第六四回》:“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十寨。”

例2:《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中山国,原本是魏国北边的一个小邻居,后来被魏国收服,再后来又被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强占了。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想报失去中山国的旧恨,就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中山国。但是魏将庞涓认为中山国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两得。魏王听从了庞涓的建议,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向齐国求救,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国相赠。齐威王答应了,于是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

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

”田忌依计而行。

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途中在桂陵又遭到齐军伏击。

魏军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围魏救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402191530087a0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