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都有与文人有关的菜肴,除了东坡肉还有很多,试举几例。
1.诗仙李白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直至二十五岁才离川。居川近二十年生活中,李白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天宝初年,李白人京供奉翰林。他以年轻时食过的焖蒸鸭子为蓝本,用百年陈酿花雕、枸杞子、三七等蒸了只肥鸭献给玄宗。玄宗大悦,将此菜命名为“太白鸭”。
2.山西太原“清和元”饭店是一家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店,经营名食“头脑”。
这种美食的发明者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傅山(字青主,1607年一1684年)。
明亡后,他隐居土洞中,拒不应试为官。
他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擅长医学。
他养母至孝,为医治老母孱弱的身躯,选用山药、莲藕、羊肉、黄芪、黄米酒为主要原料,用蒸熟的精面粉勾成糊汤,以腌非菜佐食。
此汤具有滋补强身、祛风活血、镇静安神***。
老母食用后,身体日益健壮,寿至84岁高龄。
后来,傅山将这种美食传给从甘肃迁来的尕姓回民,为其起个古名叫“头脑”,并亲书匾额“清和元”。
3.苏轼在湖北黄州时亲自烹制过一道流传至今的名菜:东坡鲫鱼。
《黄州府志》记载苏东坡自赞“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
过去以黄州东坡酒楼所制为佳。
制法:一斤重的鲜活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沥干,用刀在鱼背两边斜划五刀,猪油烧至五成熟,下鱼煎至两面微黄,加清水、盐、白菜心片,浇沸,再放葱白段、姜末、萝卜、料酒,熟时下桔皮、胡椒粉、味精,淋麻油,撒葱花,起锅人汤碗。
此菜鱼肉鲜嫩,汤清汁香,保持原汁原味。
4.宫保鸡丁是中国的一道驰名菜肴。
相传清朝末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宴请宾客,厨人用小青椒与鸡丁焖炒,大受主客赞誉,从此成为总督府上拿手美味。
所谓“宫保”,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
丁宝桢也是文人,咸丰三年(1853)考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
5.中国文化史上有一段佳话。
唐代咸亨三年(672),禅宗五祖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
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夜里为惠能宣讲《金刚经》大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惠能大悟,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
五祖弘忍长期居住在蕲州黄梅,当地有有一种春季食物“豆皮春卷”,据说是五祖弘忍始制,所以又叫“五祖豆皮春卷”。
用山中的荠菜剁成泥,加上五香豆腐千丁、花生米、胡椒粉、细盐做馅,用豆油皮包成长方形卷,经香油煎炸而成。
此物色黄怡人,外酥内嫩,独具山野清香,为广受大众喜爱的素食。
五祖虽是出家人,但也有著述,说他也算文人不为过哦!
6.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
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
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
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这位秀才具体叫什么名字,无从可考,秀才也是文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