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范雎不辱使命的典故?(精选7条)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

这个典故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

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

文章内容精彩,语言犀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

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

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撰 〔两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后蒙冤化名逃到秦国,得到秦昭王的赏识,做了秦国宰相。与范雎有关的成语典故有睚眦必报,直上青云,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隔岸观火。

一饭之德、睚眦必报

【出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是秦昭王晚期最著名的宰相,他的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也成为了秦国后期统一六国的基本国策。但仔细分析范雎担任宰相期间的一些举措,那可以说这个宰相做的太失败了。

范雎

“远交近攻”应该是范雎最大的功绩,也是范雎登上相位的政治筹码,但是这个战略举措只是范雎顺势而为,在六国击败齐国后,秦国的战略重心自然要从远齐转到周围邻国上了。

除了“远交近攻”外,范雎执政期间真的是毫无作为,甚至还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就要说说他快意恩仇的这个性格了。

快意恩仇

范雎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宰相,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对于范雎而言,这就是一句屁话。太史公评价曰:“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可以说是对范雎本人做出的最贴切的评价。

“一饭之德、睚眦必报”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讲的是范雎出任秦国宰相前后的故事。

范雎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范雎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善辩,本欲求官于魏王,但因家贫无资可通门路,不得不改为入中大夫须贾门下为宾客。

魏昭王让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往,凭雄辩之才深得齐王敬重。

齐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赠黄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谢绝。

须贾回国,不仅不赞扬他的高风亮节,反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

魏齐将他拷打得肋折齿落,体无完肤,又用席裹弃于茅厕,让宾客往上撒尿,范雎装死,被抛于郊外。

返家后即托好友郑安平将自己藏匿,化名张禄,并让家人举丧,使魏齐深信自己已死不疑。

此后秦军乘胜追击,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希望一举灭赵,但是于前259年秋被率军来援的信陵君击溃,郑安平兵败降赵。

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典故】

相传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家有个侍从,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睚眦必报,读音[yá zì bì bào]

【释义】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什么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顺从、违反的意思;眂是视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视,用眼角看。从睚眦的眦也可以看到,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

【造句】

1、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2、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3、无论回避大义,还是睚眦必报,都不是常道。

【出处】

1、《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2、《后汉书·公孙瓒传》: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3、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4、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范雎是秦昭王时代的相国,出生于魏国芮城,于公元前266年被秦昭王任命为秦相,至公元前255年,因为王稽和郑安平先后背叛秦国,范雎被迫辞去秦相之位,回到封地,不久便死去了。

范雎在秦国为相十余年,根据秦国当时的国情,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将秦国的发展重心集中在了魏国和韩国,放弃了魏冉后期持续对齐国用兵的策略,为秦国在中原地区的领土扩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228175011f0c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