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外国人怎么看待末代皇帝这部电影?豆瓣9.3的《末代皇帝》,才是华语片的巅峰

国产电影其实不乏经典之作,就本土的几代电影导演中,就曾创作出《霸王别姬》(陈凯歌执导)、《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执导)、《无间道》系列(刘伟强、麦兆辉执导)、《孙子从美国来》(曲江涛执导)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国产佳片。

这几部电影或是大众、或是小众,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是真的丰富了国产电影的创作类型。

今天要推荐的一部电影有点特别,它是一部由国外导演执导的,众多国内优秀演员一同参演的大片。

这部电影不止是在国内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同时在国际上也打响了名堂,而且众多参演的演员也由此到达演艺事业的巅峰期。

这部电影就是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

影片的取景地就在紫禁城,真实的故宫。

自此之后,再无剧组能自由的在真正的紫禁城里取景拍戏。

目前大众所看到的清宫类影视剧,基本上都是在影视城里完成拍摄的。

电影《末代皇帝》里,由尊龙、陈冲邬君梅合力出演。作为主演之一的尊龙,绝对是华人实力派演员的代表。他的英俊、优雅和精湛的演技,搭配着傍技在身的京剧和一口流利的英文,似乎能很自然的hold住各种角色。

关于男神尊龙,无法用一句话两句话说清楚他的传奇和优雅。

龙叔演艺事业的巅峰时间主要是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算得上是刘德华刘天王的前辈。

之前在写《蝴蝶君》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有介绍过龙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看一下之前的文章。

关于《末代皇帝》的成片,最后呈现出两个版本,一个是3小时38分版的;一个是168分钟版的。

当然,就完整度来说,3小时38分钟版的,显然是比168分版的有更多更丰富的细节。

关于影片的剪辑,《末代皇帝》采用的是夹叙式方法,即从中年溥仪的视角开始,带着观众去回顾从1908年开始的那个三岁登基,自此在紫禁城中成长起来的溥仪的生活。

不同于纯粹的回忆式拍片法,用这种穿插式剪辑手法记录溥仪从辉煌到平凡的一生,能增加一点点的神秘感,观众能看到很清晰的脉络,很快就能看明白剧情。

影片一开始的画面,就是以溥仪身为伪满洲国战犯在新中国政府监狱里服刑的场景作为引子。

从满清名义上的一国之君,到和平民一同服刑的政治犯,溥仪试图自杀又被监狱长救回。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挣扎、纠结和彷徨都有过,他的心里历程不是我们这些旁人可以真正理解的。

溥仪在监狱里十年服刑的这条主线很重要,借由这条主线,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去回顾他在摇摇欲坠的晚清末期政治大环境下生活:

那里有他十多年未曾跨出过的皇城,有视他如己出的乳母和童年时一同学习和成长的胞弟溥杰;有他和皇后婉容、皇妃文绣的婚姻,以及大清亡国后在伪满洲国任傀儡皇帝的历程。

“在紫禁城内你永远是皇帝,但是在外面你不是”。彼时的溥仪,对外界和天下的变化一无所知。虽然军阀的四起和大清的消亡已成既定的事实。

看起来似乎是每天和自己不离身的身边人,却从来不会把外界真实的消息告诉溥仪。

身在皇宫里的溥仪,更像是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困兽。

就国家统治者的身份来说,溥仪是有心无力的。慈禧太后交到他手上的大清王朝辉煌不再,只剩下一个空壳。

彼时,弥留之际的大清权利的掌控者,任命溥仪为新一代的皇帝,国号宣统。

名义上是大清政权的统治者,实际上却已经丧失了实质性掌控权的溥仪,从他三岁登基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或许就注定是一个悲剧。

从来自英国的教师庄士敦那里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溥仪,并不是满清遗老表现出来的守旧作风。

相反的,溥仪很热衷于接受西方的种种先进事物,比如自行车、墨镜、西装、照相机、手表、跳舞等等。

无论是穿龙袍的溥仪,还是穿西装的溥仪,或是穿军装的溥仪、穿囚服的溥仪,每每换下不同的着装,就代表着溥仪身份的一次重大转变。

影片对晚清社会的还原度很高,这可能和实景拍摄地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是实力派的成年演员,还是灵气十足的小演员,对影片的整体构成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演员的表演都能沉下来,所以影迷们看起来是很得劲的。

虽然是由外国导演来执导的,但是影片的内容并不是胡诌的。影片是根据中国满清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事迹为素材进行创作拍摄的,虽说有再创作的艺术成分,但是在真实性上还是尊于历史的,并不至于太夸张。

从他三岁登基、到少年和青年时期被困于紫禁城,及至在新中国的监狱里服刑的经历,溥仪的扮演者共有四位演员。

剧中的服装、场景都很应景,但是就是这么一部在紫禁城内本土拍摄的中国风中国味的影片,却让人觉得有些意外的地采用全程英文对白的方式来呈现。

即便是三岁时期的溥仪(小演员扮演),也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文台词。

这大概就是贝托鲁奇能够将《末代皇帝》引向世界、并获得大奖的一大原因吧。

在上世纪80年代,对于神秘莫测的东方国度和更为神秘的满清末代皇帝的生活,在西方世界的观众眼中,是有极大吸引力的。而全程英文的对白,可以让国外的观众无语言障碍的快速进入剧情。

跨过了中西方原本不通的语言关,《末代皇帝》直接冲上了第60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

风光无限的《末代皇帝》,齐获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剪辑和原创配乐奖等多个奥斯卡大奖。

但是很遗憾的是,堪称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尊龙和陈冲,包括能角逐最佳女配角的邬君梅,在当年都并未获奖。

在大众之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在1987年那个年代,华人演员在好莱坞还是个受排挤的状态。

如果当时的评奖环境能更宽容一点,这三位实力派演员拿奖可以说是分分钟的事。

能让《末代皇帝》拿到当届奥斯卡的最佳原创配乐奖,可见这个BGM创作的有多么惊人。

其中最经典的一段,我觉得是由戴维·拜恩创作的《Main TitleTheme 》这首原声主题曲,带有很古典的中国古风元素,又很大气很悠扬。

这段原声配乐在片头出现,听了感觉直上瘾。

同时,在影片中创造出多个经典配乐的坂本龙一,在片中不只是配乐担当,同时还出演了一个重要的配角——日本特务甘粕。

就连四大名导之一的陈凯歌(年轻时期),都出演了一个门卫兵的小角色。

如果说影片几乎都是以写实为基准进行创作拍摄的话,那么最后的一段就是以纯写意为考量的艺术创作:

“特赦之后重回故宫参观的溥仪,从龙椅后面摸出了小时候玩的蛐蛐罐,并把这个蛐蛐罐送给了故宫管理员的儿子,一个小朋友。等到小朋友看到蛐蛐从罐子中爬出来,再抬头的时候就已经不见了刚刚还坐在龙椅上的溥仪”。

关于最后这段意味深长的镜头,看到有位影迷给出的解答是:和开篇溥仪登基时的斗蛐蛐形成首尾呼应,而且以蛐蛐象征溥仪找到自由和重生的灵魂和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这位影迷给出的理解是真的非常有深度的。如果有不理解这个片段的小伙伴们,或许可以由此对这个场景产生新的启发。

三个多小时的时长,真的是津津有味的看完了。

如果要从众多国产好电影中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NO·1,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末代皇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2110618400834a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