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大运河,与民生国运息息相关,如同母亲一般默默地孕育、呵护着岸边的儿女;这条古风古韵的母亲河,更是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迹,绽放着绚丽多彩的河文化,还有那耐人寻味的民间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前孙庄村座落在大运河的西岸,历史悠久,已有六百三十年之久。那时人们为寻找精神依托,祈天拜地,求得人丁兴旺,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募集银两,于明末清初,在村东街北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奶奶庙。
据乡民传说,也算神奇的巧合,就在把各路神仙请来就位之日,有人发现在大运河上游的急流中漂来,还闪放着金光的一钟一磬。侧耳可清楚地听到彼此的对话声,“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来寒山,到草堂寺。”“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来云林,到孙家庄。”
不一会儿,金光闪烁的钟磬在水中漂流到此人近前,使其非常惊讶!这不是金的钟、玉的磬吗?直看得他目瞪口呆,且还对着河当心一个劲儿的作揖,口中念念有词,“眼前便是孙家庄,请留步!”当来到孙家庄村东头时,金钟玉磬“咣一一”、“咣一一”,相互碰撞了一下,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响声。
余音未尽,只见金钟好像有灵感一样,缓缓地靠在了岸边。
那玉磬与金钟告别,且顺流直下,独自北去了草堂寺(指草寺)。
此者回村里,把在河边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跟人们说了一遍,当然也免不了有些激动兼夸张。
于是,你传我,他传你,整村沸腾了起来。
“莫不是以彰殊宠,为我福降,有神明在,灵验啊!”“说不定太上老君神通广大,精心打造的这“神钟”,特意馈赠予我们!”只见人们七嘴八舌,无法控制情绪,并且你推我搡地向大运河“金钟”驻足的地方跑去。
然后,大家小心翼翼地用木杠子、绳索,把这一人多高的金钟抬进奶奶庙,并为其盖起了四角翘檐的钟楼。
从此,这被人们称谓的“神钟”在庙内成了降灾降福,断怪除妖的法器。
就那以后,只听见庙中人称朱老铭道士,恪守尽职,晨暮各敲一次,且别有深意。
即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
意思是,以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之数,合为108。
其象征为一年轮回,天长地久。
这表明在农耕社会里,人们希望神来保佑,祈福避祸,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然而,随着日升日落,这铿锵浑厚、清扬激越的钟声响彻整个庙院乃至四方人家,也敲进了人们的心灵深处,且用一颗宁静的心去洗耳恭听。
有据可证,在道教的很多活动中,钟和磬常常合用,并得美名曰“金钟玉磬”。其中金钟代表阳,玉磬代表阴,鸣钟击磬则意味着合阴阳之炁。这也是天意,此钟磬虽然一路结伴而来,难在一处,且着实遗憾。但南有“金钟”,北有“玉磬”,金声玉振,雅乐宏韵,更能庇佑着一方黎民百姓平安度日,得以安康。
后来才听说,其所谓的“金钟玉磬”之法器,就是铁质和铜质铸造而成的。当时的称谓只是个虔诚的信仰,且为之增加敬畏之心,崇拜之意。
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在枭枭钟声,香火缭绕处,最多迷茫人的奶奶庙,也不知啥原因,诸神被请出,所谓的“金钟”,在大炼钢铁时,被推进铁炉化为铁水。顿时,又想起那去“草堂寺”的“玉磬”法器,是否作为“镇寺之宝”还在寺中受人“顶礼膜拜?”但愿其完美无缺,不遗余力,造福一方。
这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也生动的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和美好的想往。至今回想,这美妙的画面还是那样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尽管时代遥远,然而伴随着人们的成长历程,奇传经久不衰,更能说明民间故事的艺术性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史册号网友观点:前孙庄是在哪个省哪个市还是哪个镇?没看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