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武汉历史文化名人趣事,武汉三国典故?

武汉三国的典故之一,在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下面,龟山脚下紧邻长江,也就是晴川饭店门前有条路以前叫洗马长街,现在叫晴川大道。

传说关羽带兵打仗曾在此扎营饮马,故此地得名洗马长街,另外龟山脚下还有个藏马洞是关羽赤兔马栖身之地。

另外龟山上蝴蝶山庄旁还有个鲁肃的衣冠塚。

典故之二,武昌现在有个叫卓刀泉的地名,它的来历也与关羽相关。

相传关羽带兵来到此地, 因天气炎热将士口渴难忍,又找不到饮用水,于是关羽用他的青龙偃月刀往地上一戳,居然戳出了泉水。

1、黄鹤楼

黄鹤楼是武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一般来武汉游览的人都要登上黄鹤楼,俯瞰武汉三镇。关于黄鹤楼的传说则比较多,也有一些与三国有关的。唐时,阎伯理在《黄鹤楼记》中转述《图经》的记载,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都说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费祎登仙,驾黄鹤在此憩息,因以为名。

2、龟山

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而得名。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祢衡墓前几年再次移至龟山脚下,传为衣冠冢。

3、铁门关

始建于三国时期,据《明一统志》载:“铁门关,左倚大别山,右控禹功矶,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

4、古卓刀泉

卓刀泉北临东湖风景区,东倚伏虎山。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建安13年),蜀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宋代因泉建寺庙,名“御泉寺”,曾是香火鼎盛、游人如织的地方。

5、祢衡墓

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南麓园丁园西侧的小路边,由武汉市和汉阳区文化部门于2000年重建。

提起东汉末名士祢衡,人们往往会对其不畏权贵的气节、恃才傲物的品性和才华横溢的文笔发出种种感叹和评价。

他因裸衣击鼓骂曹(操)而被遣至荆州刺史刘表处,继为刘表所不容,令见江夏太守黄祖。

初受礼遇,后又蔑视并讥讽黄祖,终招杀身之祸,时年仅26岁,被葬古鹦鹉洲边。

武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鹤楼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吕洞宾的仙人路过武汉,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便在黄鹤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取名“黄鹤楼”。

后来,黄鹤楼成为了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许多著名的诗篇都诞生于此。

最著名的当数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武汉十大名人排行榜

1、钟子期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位于现在的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历史上有名的钟子期与伯牙的知音之交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其创作的高山流水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首。

2、熊廷弼

熊廷弼,明代军事家,民族英雄,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其遗著有《熊襄愍公文集》。

3、叶名琛

叶名琛是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俘,自诩“海上苏武”,人称六不总督,是武汉十大名人排行榜的第三位。

4、项英

项英是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5、黎元洪

黎元洪是***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武昌起义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其最大的历史贡献。

6、冯京

冯京是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也是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北宋大臣,是武汉十大名人排行榜的第六位。

7、谭鑫培

谭鑫培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1905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一部黑白无声影片。

8、陈銮

陈銮清朝官员。陈銮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道光十九年后,又署理两江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陈銮亲自督察巡阅。

9、何金寿

何金寿善书画和诗文,兰竹师赵孟俯,光绪八年闹旱灾,何金寿光着脚为民祈祷求雨时,中暑得病不久暴病身亡,以身殉职,是武汉十大名人排行榜的第九位。

10、朱鲔

朱鲔是绿林军起义首领之一,公元23年(地皇四年),刘玄登基后拜朱鲔为大司马,入长安之后,刘玄封朱鲔为胶东王,但朱鲔以汉高祖有约“异姓不得封王”,而没有接受封赏。

岳飞短暂的39年人生中,建立丰功伟绩的7年(1134年—1141年)屯兵武昌、汉阳,武昌是岳家军驻扎大本营和北伐基地。

武汉三镇遍布岳飞在此期间活动的遗迹,目前已发现17处遗迹和地名。

除了武昌蛇山上的武穆遗像,还有岳家军操练水军处的岳家嘴、今司门口九通商厦处的岳飞帅府、忠孝门、武昌岳王庙、汉口岳飞街、洪山的岳松岳梅,汉阳的报国寺、报国庵、冰糖角、马沧湖、邓甲村等,均与岳飞有关。

武昌历史故事: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不久在蛇山筑城,称夏口;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阳历史故事: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山南水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汉口历史故事: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

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

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颇能反映其繁盛。

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4年。

武汉历史上发生了很多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我个人认为这6件重要事件。不知各位亲您还觉得武汉历史上有什么重大事件遗漏了,请您批评指正为感!欢迎留言!谢谢!

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2、北伐战争 是中国***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3、辛亥革命 1911年至1921年出,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4、江西填湖广 系指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区迁徙的移民运动。据说,早出现五代,明朝达到高潮。

5、湖广填四川 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移民。现今成都人,湖北占15%。

6、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三镇合为一市,定名武汉市,为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

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伯牙鼓琴时遇到钟子期。

伯牙每次弹奏琴曲,子期都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于是伯牙和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

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的人了,所以伯牙后来再也没有弹琴。

“知音桥其实就是许多人口中的“江汉二桥”,多数人记住了工程名,而忘记了地名,这是一种典型的用工程名取代地名的做法。”市***、武昌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邬汉斌今年初在市人代会上提交了一份代表建议,对用工程名取代路名的现象提出了看法。

据介绍,由于江汉二桥汉阳一侧有知音大道、知音东村、知音西村等“知音”地名系列,所以,江汉二桥在2000年10月正式得名知音桥,以渲染“大知音文化”的人文属性,营造“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文化境界。

市民政局地名处刘群科长解释说:“‘江汉二桥’这个名称在其1978年4月建成前就有了,而‘知音桥’是工程完成多年后才定下来的,两者间存在一个时间差,所以‘江汉二桥’就有了先入为主的优势。”而且,现在市民和有关部门叫习惯了,更淡化了“知音桥”这个名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40126161611698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