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阏与之战赵国损失,阏与之战——赵国虽然大胜却是战略上严重的失误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要地阏与。

赵惠文王命赵奢领兵往救。

赵奢见秦军势盛,为隐蔽作战意图,率部出邯郸30里,即停止不进。

待秦军一部进屯武安西面,击鼓呐喊,耀武扬威,以钳制赵军。

赵奢不为秦军声威所动,严厉制止驰援武安的主张,并增设营垒,造成赵军怯弱、唯保邯郸的假象,终使秦军轻敌麻痹。

赵奢停留28天后,乘秦军不备,偃旗息鼓,率军疾进,两天一夜赶到距阏与城50里处列阵。

秦军久攻阏与不克,突闻赵援兵至,仓促全力迎击。

赵奢采纳军士许历建议,严阵以待,并派万人抢先占领北山高地。

秦军攻山不下,赵奢挥兵反击,大败秦军,遂解阏与之围,史称阏与之战。

单纯从战役结果来看,赵国无疑是阏与之战的胜利者。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赵国输得很惨,因为阏与之战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直接导致了赵国后来的惨败、乃至灭亡。那么,赵国在阏与之战中,到底输掉了什么呢?

首先,阏与之战的胜利,向秦国过早地暴露了赵国的军事实力。

以前赵国跟秦国打仗,主要的策略是“躲”,“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秦军进攻赵国,赵军一直是防守的态势,很少与秦军正面对抗,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十多年,秦国始终搞不清楚赵国到底多强。

一直以来,秦国对赵军实力的判断都过于乐观,因此才将主要精力放在收拾齐国和楚国上面。

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赵国的2万军队被白起消灭,使秦昭王更加坚定了“赵军不堪一击”的看法。

但是,秦军在阏与之战中失利,让秦国上下猛然醒悟,重新认识到了赵国的实力,在这之后秦国在战略上调转方向对准了赵国。

其次,阏与之战的胜利,冲昏了赵王的头脑,对秦国的战略悄然生变。赵王认为:秦国经多年征伐,体力不支;赵国则经多年韬晦,羽翼渐丰。此消彼长,现在的赵国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与秦国分庭抗礼了!从此以后秦赵两国开始了正面军事外面多个方面的对抗。

实际上赵国的综合实力还远远没有达到秦国的水平,秦国坐拥关中和蜀地两大产量地(此时的蜀地已经趋于稳定渐渐的发展起来了),而赵国境内多是山地,产粮地极少。单从这一方面来说赵国还需要稳步发展,不宜过早的暴露自身实力。而阏与之战过早的暴露了赵国实力让秦国注意到了赵国,导致了后来的长平惨败。

史册号网友观点:赵国处于四战之地,不是想避战就避战得了的,避战也是要割地的,战而不胜更危险。

秦国产粮地多,赵国产粮地少,拖之愈久,秦国越強。

战争就是为取得胜利。

你却说胜了不好。

要是赵军败了,秦军更要攻击赵国,即便赵国现在不暴露实力,秦国依然会用不了多久会集中力量灭赵,因为此时的秦国已经不是往日贫瘠的秦国!

作者的意思是儿子赵括打了败仗,原因是他老子赵奢打了胜仗,暴露了实力?那么赵奢打仗该怎么打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21202160007be9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