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瞒天过海隋文帝计灭南陈故事,中华经典故事·三十六计故事——隋文帝瞒天过海灭陈国

公元581年,已经掌握北周军政大权的杨坚逼迫静帝退位,顺利登上皇帝宝座。他就是隋朝第一个皇帝隋文帝。

隋文帝是个有远见的帝王,想以一国之力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当时的中国土地上,只有陈国能与之抗衡。为了统一大业,隋文帝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几年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倍增,百姓安居乐业。

于是,隋文帝宣召文武大臣,上朝共同商议灭陈之事。宰相高颎(yǐnɡ)上奏说:“灭陈最好的办法就是切断他们的粮食供应,宜用火攻。”隋文帝连连称叹:“好计!好计!”众文武大臣又建议等陈国收割稻子时,派兵骚扰,乘其不备横渡长江,一举消灭陈国。隋文帝听了,十分高兴,立刻派大臣杨素火速造船,准备渡江。

相对于隋朝的一级战备,南方的陈国皇帝陈后主此时却过着骄奢淫逸、花天酒地的生活,终日在后宫厮混,并且大兴土木工程。有些宫殿还用黄金铺地面,用白玉砌台阶。

一日,有士兵前来禀报:“圣上,历阳发现大批隋军!”后主大手一挥,“派重兵防御就是啦!”

原来,隋军故意在江防部队调防时遍插旌旗,广搭帐篷,用瞒天过海、以假乱真之计来迷惑敌人。

果然,陈国以为隋军要来进犯,立即调集几乎全部兵力来严加防御。

然而,看到隋军并没有发起进攻,陈国官兵以为那只是隋军的例行调防,于是渐渐地陈军对隋军插旗帜、搭帐篷的做法习以为常,并慢慢地放松了戒备,不久就奉陈后主之命把调去用于防御的重兵撤回了。

南京鸡鸣寺:“胭脂井” 就位于寺内,据传当时妃子脸上的胭脂擦在了井栏上。

隋文帝见到陈国的这一撤兵举动,高兴得不得了。一边暗中派了些人到陈国的城中散发揭露陈后主罪行的檄文,制造舆论声势ꎻ一边派二儿子杨广为兵马大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兵分八路渡江消灭陈国。

当晚,陈国守城将领将隋军的行动上报陈后主。陈后主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有人就说:“大王,这恐怕又是守边的将领谎报敌情。”另一人也接着说:“长江古称天堑,隋兵难道能长翅膀飞过来不成?我想,一定是守边将领想要骗取奖赏。”昏庸的陈后主竟然听信了这些人的一派胡言,对守军的告急置之不理。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的清晨,大雾茫茫,杨广命令大将贺若弼、韩擒虎率领两支隋军悄悄地渡过了长江,攻打陈朝的国都建康城。

由于陈朝士兵长期没有训练,毫无战斗力,两军一交手,陈军立即溃退。

这时陈军主将任忠见败局已定,便归降了隋军。

守城士兵见主将已经投降,也一哄而散,争相逃命。

贺若弼等人顺势冲进了城门,占领了建康城。

听到外边杀声震天,陈后主知道自己死期已到,便拉着两个宠爱的妃子,一起跳进了一口井。出人意料的是,这口井居然是口枯井!三个人都没死成,旋即就被隋军“打捞”了上来。一个士兵开玩笑地说:“这口景阳井该改叫胭脂井了!”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天是公元589年正月二十二日,陈朝灭亡。

隋朝用了“瞒天过海”之计,前后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轻易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彻底消灭了陈朝,完成了一统大业。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此计出自 «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作为谋略,“瞒天过海” 是一种隐真示假的疑兵之法,主要用于在战役中伪装自己,如隐蔽军队的集结、攻击的时间等等,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常见不疑、 熟视无睹,这是人们观察各种社会现象时常犯的通病。

“瞒天过海” 之计就是以 “瞒” 为手段,抓住对方的弱点施展权谋, 最后巧妙 “过海”, 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m202312011550099861.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