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类
赋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以屈原《楚辞》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发展,叫做“骈赋”,如曹植的《洛神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不讲骈偶、音律,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称为“文赋”,著名的有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赋
说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的篇幅一般不长,跟杂文大体相似。
说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如:《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等都属于这—文体。
说
表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到了汉代,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或是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之类的话。
如:著名的表文有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等 。
表
铭
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用来记述事实、功德。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诫自己,比如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这种文体有用的特点。
如:著名的铭文有刘禹锡的《陋室铭》、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苏轼《三槐堂铭》。
铭
序
序文指作者对作品的引言,用以说明主题、宗旨、内容等,通常写在正文前面。作者自己写得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写的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多是表达对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
序
杂记
杂记是以写景、叙事、抒情为主的一种文体,题材多样。
有事物杂记,多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卖油翁》。
还有一种是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有历史典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的内容,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沈复的《浮生六记》就是这种文体。
杂记
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前期。因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
唐中期以后,由于骈文过于追求格式,堆砌辞藻,影响内容的自由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
骈文由于讲究对仗的工整,声律的调谐,词藻的绮丽,以及对偶和用典,许多骈文名篇磅礴大气、辞采华美。
如:著名的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庾信的《哀江南赋序》,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贾谊的《鵩鸟赋》,杜牧的《阿房宫赋》。
骈文
散文
散文是不押韵、不重对偶的散体文章,在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大体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散文形散意聚,意境深邃。
先秦时期出现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多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如《左传》《国语》。
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唐代中期,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散文
同学们,初中的古文言文按体裁分,主要就这几类、希望通过这几幅思维导图能帮助你们顺利通过考试。
史册号网友观点:学习文言文和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能够有效识别古文体!
不同的体裁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