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位现代历史学家?
中国近代四大史学家氏陈垣、钱穆、吕思勉、陈寅恪。
1、陈寅恪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2、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990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5岁,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3、吕思勉
吕思勉(1884年2月27日—1957年10月9日),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
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
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
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4、陈垣
陈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字援庵,又字圆庵,汉族,广东广州府新会县人,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陈垣主要的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陈垣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主席称他是“国宝”。
二、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①
答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有钱穆、郭沫若、季羡林、吴晗、陈演恪等等。在当代我国出现了很多历史学家文学家等,这些大家都是经过战乱时代磨练出来的真正大师,他们有些在民国时代都已经有名气了,有些都是国宝级的人才,在历史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所以是真正的历史学家。
②
王先谦(1842年—1917年),《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
罗振玉(1866年—1940年),《殷墟书契考释》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
顾颉刚(1893年—1980年),《古史辨》
蒙文通(1894年—1968年),《古史甄微》 、《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
董作宾(1895年—1963年),《殷墟文字甲编》、《卜辞中所见之殷历》
李济(1896年—1979年),《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
马非百(1896年—1984年),《秦始皇帝传》、《秦集史》、《秦史纲要》
徐中舒(1898年—1991年),《甲骨文字典》、《古诗十九首考》、《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的问题》、《论〈战国策〉》
张荫麟(1906年—1942年),《中国史纲-上古篇》
童书业(1908年—1968年),《春秋史》、《中国疆域沿革史略》、《先秦七子思想》
杨向奎(1910年—2000年),《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陈梦家(1911年—1966年),《殷代铜器》、《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蔡器三记》、《尚书通论》
刘正(1963年—),《青铜兵器文字》、《商周图像文字研究》、《金文学术史》、《商周彝铭学研究史》、《金文氏族研究》、《金文庙制研究》
杨宽(1914年—2005年),《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杨宽
张光直(1931年—2001年),《中国青铜时代》
朱绍侯(1926年—),《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
安作璋(1927年—),《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班固评传》
许倬云(1930年—),《万古江河》、《西周史》、《汉代农业》、《历史分光镜》
李学勤(1933年—2019年), 《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新出青铜器研究》
熊铁基(1933年—),《秦汉官制史稿》、《秦汉文化志》、《中国老学史》、《中国庄学史》
李民(1934年—), 《〈尚书〉与古史研究》、《夏代文化》、《夏商史探索》、《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殷商社会生活史》
陈恩林(1940年—),《先
三、近代的著名历史学家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
王韬(1828~1897年),《法国志略》、《普法战纪》、《法兰西志》、《美利坚志》、《日本通中国考》、《琉球朝贡考》、《法越交兵记》、《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国古代史》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
王国维(1877年~1927年)
柳诒徵(1880年~1956年) 《国史要义》
陈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温考》《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通鉴胡注表微》
陶希圣(1899~1988),《八十自序》《中国社会现象拾零》
黄现璠(1899年~1982年)《广西壮族简史》《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壮族通史》
冯承钧(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传》《中国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镇与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陈寅恪(1890年~1969年) 《柳如是别传》《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
胡适(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请看今日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棠棣之花》、《屈原》,《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史学论著。
***成立以后,他又写了《奴隶制时代》等历史论著,主编了《中国史稿》,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本。
教材中所举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作于1930年。
吕思勉(1884年-1957年),钱穆之师。著作《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
钱穆(1895年~1990年),《国史大纲》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国史纲》《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张荫麟(1906年~1942年)
劳干(1907年~2003年)
谭其骧(1911年~1992年),《中国历史地图集(8卷)》
全汉升(1912年~2001年)
范文澜(1893—1969),《文心雕龙讲疏》,《中国通史简编》分册,《中国近代史》上册。
吕振羽(1900—1980),《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等。
翦伯赞(1898—1968),《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
侯外庐(1903—1987),《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
四、中国当代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吕振羽(1900年1月30日-1980年7月17日), 历史学家[1],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阳)人。他曾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192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机工程专业。 1948年9月-1949年6月任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副校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简明中国通史》及《中国民族简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