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东北民间传说故事啃指老太太,桃仙子的传说?

      传说,某年汉武帝刘彻寿辰之日,忽见一只黑鸟缓缓的从天而降。

汉武帝问这是何意,东方朔忙说:“此鸟为西王母的坐骑‘青鸾’,西王母是前来给我主祝寿的。

”顷刻间,西王母携七枚仙桃飘然而至。

汉武帝急忙叩拜,西王母留下了两枚仙桃后,将其余五枚献给了汉武帝。

刘彻叩谢后说:“他吃完仙桃后,欲留桃核种植。

”西王母说:“此桃乃三千年一生,中原地薄、种之不生。

”随后指了指东方朔说:“他曾三次偷吃我的仙桃,才被我赶到下界来的。

”然后,又将那两个仙桃递给了东方朔后,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个传说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哪,请听下面这个美丽的传说吧:

话说,很早很早以前,大约是公元前的汉朝初期,在黄河以北的平原上有个小村,有一条小河在村子边流过,小河里的水一年四季清澈透底,流水潺潺,使这一带成了地肥水美的鱼米之乡。

村子里有一金姓人家,他家祖上留下了不少的地产、偌大宅院,是一个家境富裕的人家。虽然金家称不上书香门第,但家中的男人均读过几年书。故金老汉识文解字、知书达理,很受乡里乡亲的尊敬,人称其金员外。

金员外膝下一儿一女,儿子已娶了媳妇,闺女年近十六,长的如花似玉,还没婚配。金小姐不仅长得楚楚动人、一表人才,且善良贤惠、孝顺父母,故得到周围几十里内外年青人的青睐。由于从小就受到优良家庭传统的影响,她们姑嫂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姑嫂俩人整天形影不离。

某天,姑嫂俩到小河边去洗衣裳。

在她们的上游有个光着屁股的胖小子在小河里戏水,他在水里一会打扑腾,一会又挖泥沙,将河边上的水都给搅浑了。

故金小姐对他说:“喂!

我说小小子,你把水都给弄浑了,叫我们怎么洗衣裳呀。

”这小孩还真听话,扭着小光腚就上了岸,到河边的沙土窝里去玩了。

这姑嫂俩就专心的洗衣服了,后来,谁也没注意该小孩到那里去了。

两人正洗着衣服,嫂子一抬头发现河里漂着一个桃子,就对姑娘说:“妹妹,你看河里漂过来了一个桃。”姑嫂俩一看:水里两片绿叶衬托着椭圆形的桃子,它橙黄色间泛着红晕、薄薄的皮透着乳白色的果肉那么诱人。浅红腹缝果洼边透着红润、那么撩人心扉。

那真是:苍天似红染,幽香沁八方。飘落嫣然笑,回眸似千矫。阿娜如少女,孤高胜黛昭。清逸断魂曲,天涯漫芬芳。

真的勾起了他们俩的馋虫,妹妹说:“嫂子你不怕水,下去捞上来吧。”嫂子说:“我可不敢下水。”这姑嫂俩谁也不敢下水,可这个桃就象存心勾引这姑嫂俩一样,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一上一下地浮动着,却不往下流。

馋的姑娘找了根秫秸,嫂子找了根树枝,俩人就从水里往自己的面前拨拉那个桃。眼看着这个桃就让嫂子的长树枝拨拉过去了。这时嫂子笑着说:“咱们谁捞着可谁就吃啊,可不许抢。”妹妹嫣然一笑说:“那还用说。”可姑娘的话音刚落,那个桃却离开了嫂子,向着姑娘这边漂来,姑娘伸手就捞了起来。

姑娘笑着把那个诱人的大桃,向嫂子面前一举说:“嫂子咬一口吧。”

嫂子说:“谁捞着谁吃,这是咱们事先说好了的,你就快吃吧。”

于是,姑娘擦了擦就吃了起来。可能是这个桃子太好吃了,姑娘三口两口就把它吃完了,最后,一不小心竟然把桃核(hú)给咽了下去。见此,嫂子笑的都弯了腰,就指着妹妹说:“小馋猫,一会让你哥到集上给你买一篮子,管你吃个够。”

长话短说,大约过了两个多月,姑娘便呕吐不止貌似怀了孕一样,眼看着肚子也渐渐的鼓了起来。

在封建时代,贞洁犹如女人的命,一个没出门的闺女如未婚先孕,那就是伤风败俗、大逆不道呀!

尤其在封建礼教极严的金家,那更是天地难容之事呀。

于是,金员外决定要在夜深人静时,偷偷的把这个不贞洁的贱人给活埋了,免得让乡里乡亲们耻笑。

老太太一听金员外的如此绝情的决定,痛心疾首哭的就像个泪人似的。她即恨又可怜自己的闺女,恨的是她不该做这种下贱之事;可怜的是他那如花似玉的闺女,还不满十六岁竟然遭到了如此不幸的下场。她很想救自己的女儿,可在封建社会里,她一个懦弱女人是阻挡住不住这样的事的。

再说金员外的脾气,以及家教家规她是知道的,为这事她已多次受到了金员外的埋怨和呵斥,说她应承担教子无方、对闺女管教不严的责任等。故现在她只要一干预,说不定连自己也要遭罪。

故金太太来到了闺女的房间,开口便逼问女儿:“这事是那个坏小子干的?”真的不提这事还罢了,母亲这么一提这事,姑娘“哇”的一声,就大声的哭了起来。

母亲说:“不要哭,有话你就说嘛,你说是谁,娘绝对饶不了他。

”母亲这么一说,更是勾起了闺女冤枉来,便泣不成声的对母亲说:“请母亲相信女儿,我从没和任何男子接近过,更没干过不贞洁之事…

”于是姑娘就向母亲倾诉了和嫂子在河边洗衣裳时,捞了一个桃子吃的事。

老太太一听姑娘的话,有点不大相信,就把媳妇找来逼问是否有此事。

媳妇说确有此事,并把姑娘误咽桃核,噎的直翻白眼的事全说了。

老太太听了姑嫂俩的话后,将信将疑地说:“孩子,如果你们说的是真的,你怀的就应该是仙胎,即是仙胎他的命就一定大。

今天夜里,你爹就要活埋你了,娘是救不了你的,就看你的造化了…

”说着老太太泪如雨下,闺女听后,忙给娘磕头拜别养育之恩。

老太太与女儿抱头痛哭,最后说:“你若命大,就想办法逃命去吧!

”说完老太太含泪离开了闺女的房间。

二更时分,嫂子来到姑娘的房里,领着她来到后院,嫂子准备让小姑子爬墙逃跑。可身怀有孕的姑娘上不了墙,更是翻不过院墙,嫂子也托不动姑娘。两人正在后院想找个梯子的时候,被老员外发现了,他一声喝令,家丁们一齐涌了过来。

姑娘一看这情景,心想横竖都是死,倒不如自己撞死算了!就见她两眼一闭,猛地向墙上撞去……

就在她撞墙的瞬间,突然狂风大作,一条白龙自天而降,姑娘正好坐在龙背上,白龙一抬头就上了天。然后,白龙围着金家的院子转了一圈后,就向西飞去。姑娘坐在白龙的背上,犹如腾云驾雾,飘然如仙。就这样飞了好长时间,见西王母站在祥云端里,笑着将玉指向回一指说:“东方小儿降世,茅生厌长,回去吧!”

话毕,那条白龙驮着姑娘转头向回飞去,又呼呼地走了好大一会就落了地。他们的降落之地,恰恰是厌次城东北约三里的一片草地里。眨眼间白龙不见了,姑娘在茫然中,顿感腹内阵阵难忍的疼痛,一声啼哭一个胖小子降生了。鲜血染红了地上的茅草,据说,直到现在那块地里的茅草还是红的哪。

一位落难的姑娘坐在荒坡野地里,怀里抱着个光溜溜的胖小子,这可怎么办哪!

难为的姑娘抱着孩子,又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时,有一个早起拾粪的老头听到哭声就走了过来,见一年轻女子坐在地下,怀里抱着个刚刚降世的孩子,立即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便走向前对姑娘说:“别哭了闺女,要注意身体,你如不嫌弃老朽家贫穷,就跟我去吧。

”姑娘止住了哭,苦笑着点头答应了。

这老头姓张,家住在厌次城里,家中只有老两口,且膝下无儿无女,正想要个孩子延续香火哪。他见这闺女答应跟他去,真的是喜出望外,赶忙脱下褂子把孩子包了起来,领着母子俩就回了家。

到了家,老奶奶赶忙烧水给大人孩子洗了身子,待她将产后之事刚处理完。老汉就将鸡蛋和热乎乎的小米粥端了上来。老太太抱着胖小子乐的连嘴都合不上了,立时逼着老头给这个刚降生的胖小子取名。

老头小时候也念过几年书,他想了想就笑着说:“他降生时,恰逢东方透晨曦,就叫东方朔吧!”就按爷爷说的叫东方朔吧。

就这样东方朔来到了世上。

从此,他们一家四口人不愁吃不愁喝,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东方朔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能说会道、很讨人喜欢。

他三岁能背诗,四岁能作画,五岁能行文作赋,十岁到学院读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十六学完四书五经,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实际,东方朔刚满十岁便是十里八乡的名人了。

东方朔聪明过人,大多数的乡里乡亲都对其敬重,把他视若才子、神童。然而,也引来了几个小人的嫉妒,他们便到处散布他是“私孩子”。

有一天,他和邻居的孩子吵架时,那个孩子当面骂东方朔没爹。听此污垢之言后,东方朔想,我确实从小就没见过爹,也没听母亲提起过父亲的事,这是怎么回事哪?百思不解便转身就往家里跑。

他回到家后,就哭着问他娘:“我爹到那里去了?”是啊,孩子他爹在哪里呢?一句话把东方朔的母亲问了个哑口无言。在孩子的逼迫下,她只好向孩子说出了实情:即是她在河边吃了河里飘来的桃而怀的孕,确实不知道他爹是谁。后因说不清怀孕的来历,就被老爷赶出了家门,才落户到了厌次城的。

东方朔听后,不仅不怀疑更没有苦恼之感,反而从心里暗暗的高兴,他认为自己是半仙之体,不是凡夫俗子。故在小伙伴中,经常夸耀自己是“桃仙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知识的深入和扩展,东方朔不知不觉的对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并风趣的把自己的身躯比作一棵桃树。他经常对亲朋好友们说:“我的脚趾头就是五股十杈的桃树根,我的身子就是粗大的桃树身,我的两只手臂就是桃枝,我的枝干如不这样茁壮,脖子上怎能结出这么颗硕大的桃子来呢?”

每当东方朔在人们面前,幽默风趣地夸耀自己是桃仙子,引来众人哄堂大笑时,他母亲总是暗笑而不语。据此,世上才有了《东方朔偷仙桃吃》的传说;才有了流传于世的《东方朔偷桃》的名家名画。

实际,东方朔在仕途和生涯中,真的与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他确实养成了一种爱桃的嗜好,而且,几乎是爱桃成癖、视桃如命。他对桃子赞美说:“桃汁为甘露,桃肉为参果,愿桃大如斗,哪怕重百斤。”

后来,东方朔入朝为官后,在他的书案边经常摆放着桃子、放着桃木剑等。他经常说:南极仙翁之所以总是捧着个硕大的仙桃,就是因为桃是吉祥平安的象征。桃者五木之精也,后羿死于桃木,故桃木能压伏邪气。

由此,德州一带才有了桃木能避邪祛病的习俗。才将桃曰之为寿桃,有了是象征益寿延年的说法,给老人祝寿时必须有寿桃的习俗。

在过去东北人习惯性把老年妇女称为婆婆,这也是东北人对老年妇女的一个尊称。特别是是我们在路上或者其它地方遇到了老年妇女时,我们可能不知道她的具体年龄有多大,但又要以长辈对待,所以我们可以称她为婆婆,这样既表观我们对她的尊敬,又能体现与长辈的关系。

我老公是东北人,她的妈妈就是我叫的东北婆婆

东北婆婆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老太太,老奶奶啊,一种忠诚叫东北婆婆,还有一种是自己的婆家,婆婆就是东北婆婆

《冰下的鱼》是一部2019年的中国大陆电影,导演为张力,主演包括高泰宇、丁溪鹤、周依然等。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东北的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电影简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东北某城市,年近七旬的老太太赵丽华(吴彦姝饰)身患重病,她唯一的心愿是在去世前能够洗一个澡。赵丽华的儿子朱红兵(高泰宇饰)决定帮助母亲实现这个愿望。然而,由于家中的浴室设备陈旧,朱红兵需要想办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浴室。

在这个过程中,朱红兵结识了年轻的洗车工于凯(丁溪鹤饰)。于凯的父亲在他小时候离世,他一直独自照顾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得知赵丽华的情况后,于凯决定帮助朱红兵寻找一个适合的浴室。在寻找浴室的过程中,朱红兵和于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同时,朱红兵的儿子小杰(周依然饰)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在学校,他因为成绩不佳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挤。在赵丽华的病床前,小杰渐渐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最终,朱红兵和于凯成功地帮助赵丽华实现了洗浴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加深了彼此的友谊,还收获了成长和感悟。

《冰下的鱼》通过一个平凡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之间的珍贵和美好。电影以其真实感人的情感打动了观众,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冰下的鱼》是一部2012年上映的中国剧情片,由朱耕佑执导,杨洁、阿如那、王希青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找到失踪的儿子,前往边疆的冰湖地带打捞鱼的故事。

该电影通过父子之间的失散和重逢,讲述了家庭、亲情和人性的故事。以下是影片的一些解析要点:

1、 父子情感:影片以父子之间的失散作为起点,通过父亲为了找到儿子而孤身一人前往冰湖地带的冒险,展现了他对儿子的深爱和不离不弃的决心。父亲不顾一切地寻找儿子的行动,表达了亲情的力量和家庭的重要性。

2、 生存与困难:影片背景设置在荒凉的冰湖地带,父亲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不断挑战自己。他需要面对恶劣的天气、缺乏食物和水源等一系列困难,但他仍然坚持下去。影片通过这些场景,探讨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欲望和坚韧精神。

3、 自我救赎:影片中的父亲原本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他的儿子失踪后,他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他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儿子,更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和救赎自己的灵魂。这个过程也是他个人成长和改变的过程。

4、 人性的复杂性: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比较复杂,他们既有善良、勇敢和坚强的一面,也有自私、残忍和冷漠的一面。这种复杂性体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人们在困境中往往会暴露出最真实的一面,有时是积极向上的,有时是负面的。影片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普遍性。

总的来说,《冰下的鱼》是一部关于家庭、亲情和人性的剧情片,通过父子之间的失散与重逢,探讨了生存、困难、自我救赎和人性的复杂性等主题。

《冰下的鱼》是由上海润熹影业有限公司、北京润喜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张力自编自导,高放、周波领衔主演,庄馨、王莉、崔璐、张弘海、朱艳彬、周洪儒、姜媞等主演的文艺剧情片。于2020年10月17日在平遥国际电影展全球首映[1]。

该片讲述了患上轻度抑郁症的老人为了完成在职工浴池泡澡的心愿而费尽周章的故事。

《冰下的鱼》是一部2018年上映的中国剧情片,由韩延执导,张震、黄轩、徐峥等主演。影片根据作家阿来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关于渔民与鱼的故事。

影片背景设定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小渔村,主要讲述了三个渔民之间的故事。他们是老渔民高捷(张震饰)、中年渔民老李(黄轩饰)和年轻渔民小刘(徐峥饰)。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渔获量逐渐减少,生活变得艰难。为了生计,他们决定冒险潜入冰封的湖底捕鱼。

在冰下的世界里,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和挑战。他们需要面对寒冷、缺氧、水下迷宫等一系列困难,同时还要应对内心的恐惧和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与自然环境搏斗,也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

《冰下的鱼》以其真实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刻画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影片通过渔民们的故事,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人类对生存和尊严的追求。同时,影片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呈现了东北冰雪世界的壮美景色。

这部电影不仅具有深刻的主题和情感,还展现了中国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它是一部既有触动心灵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值得一看。

1、狐仙

狐仙,即狐狸,是五大家仙中唯一列入十大魑魅魍魉的家仙。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身。

《朝野佥载》说 :“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一说狐狸要幻化成人形需要作法,《酉阳杂俎》记载:“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一说“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当为天下所爱。”

在中国北方则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祐食物年年不断。民间也多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即指七窍全开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预测凶吉,除妖灭鬼。

《北梦琐言·沧渚民》载:“(狐狸)或于村落鸣,则有不祥事”。《宣室志·李揆》记李揆见白狐在庭中捣练石上,当时被认为是祥符,后来果然官至礼部侍郎。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里,作品中常叙述善良的狐仙与凡人相恋的故事。

2、黄仙

黄仙,即黄鼠狼,被民间唤作“黄二大爷”,旧时在天后宫中供有其塑像。它被人崇拜,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同狐狸一样体态颇为美丽而又性情狡黠,使人感到神秘;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它可以左右人的精神世界,与一种精神错乱的疾病有关。这种精神错乱的疾病叫“癔病”,民间俗称“状克”。

在中国南方依然保留有对黄大仙的崇拜,香港就有间很有名的黄大仙庙,香火很旺。因为民间有传黄大仙恩仇分明,只要你供奉祭品让它满意,它会有求必应,另外是黄大仙比较记仇,如果你得罪了它,它一定会找你报复。

3、白仙

白仙,即刺猬。在大明末期开始在东北出现,现在在东北农村有些家庭也有供奉,一般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或是用木板制作的白仙的排位,有的人家也有白庙;供奉白仙一般不用做仪式,直接写上供奉即可,但是供奉所谓的保家仙不可以冷落,每逢家里吃肉蒸馒头都要上供!白仙是最常见的所谓的保家仙之一。

对白仙的崇拜,民间说法不一,大部分人将它当作进财、防病的吉祥物,民间传说的白老太太就是由刺猬演化的神灵,主要是为人治病,而且精通巫术。旧时,天后宫中曾供奉白老太太的塑像。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4、柳仙

柳仙,即蛇类修行成仙。人们对蛇仙的崇拜也来自远古,传说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神人。蛇常常被认为是龙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若属蛇的人,则说是属小龙。

人们认为蛇有灵气,它的形体奇异,能蛰伏潜藏蜕皮变化,而且行动诡秘灵敏,法力比狐狸还要大,也能形成人形,有千里摄物的法术。

由宋元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的《白蛇传》民间传说故事,将白娘子和青儿描绘成善良可爱的蛇仙。在天津的民间老会、圣会表演中常常出现蛇仙的影子。特别是在高跷表演中,一定少不了这二位蛇仙,白蛇一身素妆,青蛇一身青妆,都佩戴宝剑,模样俊俏,柔媚中带有刚毅,令人瞩目。

5、灰仙

灰仙即老鼠,对老鼠的崇拜是因为它昼伏夜出活动于黑暗之中,令人莫测其踪迹,因而被认为有很高的智慧而被神化。还有的将其视为仓神,在民间填仓节时祭祀。

另有认为鼠能预知未来,会算卦,也能使人致富,故又将其视为财神,希求它在黑暗中为主人家运来财宝。民间还把鼠的世界想象同人世间一样,创造了许多民间故事和艺术作品,其中在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及剪纸等艺术作品中都有《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等作品流传于世。

民间对动物的崇拜主要体现在对“五大家”的崇拜上,这是一种对妖仙的崇拜,同样源于万物有灵的思想。

五大家也叫“五大仙”,包括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白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l20240101165818f21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