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陶朱公三次散尽家财,二次弃官而商的圣人——陶朱公范蠡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期间也出现了各种传奇的能人志士,在诸侯割据的春秋时期,人才的活动更是到达了一个高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传奇的时代,走进传奇的陶朱公范蠡。

商圣——陶朱公范蠡

范蠡简介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范蠡满身才华 先官后商

范蠡出生在春秋末期的楚国,出身贫贱,但是自小博学多才,因为对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的黑暗政治的不满,所以一直没有做官。满身才华但是没有用武之地,再加上又身处穷乡僻壤,周围没有人可以理解他,所以范蠡就以装疯卖傻的形象示人,据说他经常在田间地头倒骑着黄牛吹笛子。

就这样到了范蠡20岁的时候,他终于遇到了欣赏他的伯乐——越国大夫文种。

文种与范蠡的这段故事颇有后世三顾茅庐的意味,文种听说了范蠡的才华之后决定去拜访他,但是范蠡深知官场的尔虞我诈不想与其同流合污,所以前两次范蠡都以装疯的样子回避,直到文种第三次前来,范蠡才被他的真诚感动,决定出山与文种一起效忠越王勾践。

范蠡到了越国之后就发生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吴越争霸的故事,勾践在范蠡等人的辅佐下,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复国。

但就在范蠡可以享受自己“胜利果实”的时候,他却选择急流勇退,因为他深知勾践这个人可与其共患难不可与其同安乐的品性,也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也正是这样的智慧,让他在越国得以全身而退。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尽心尽力。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没过多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

范蠡在离开越国之后又在齐国做了宰相,开辟了人生的另一番天地。相传范蠡在齐国做宰相

期间努力发展经济,为齐国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具体是什么情况呢?依然进入《史记》。

范蠡叹息道:“在家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

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

”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

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

于是自称陶朱公。

就这样范蠡做出了自己人生第二次重大选择,在齐国散尽家财离去,后行至陶这个地方,看此处交通便利,便在此处停下,开始了他新的事业,因为陶地便利的地形以及范蠡独到的经商眼光,可想而知,范蠡又一次“居家致千金”,就这样范蠡被后世尊为了“一代商圣”。

范蠡散财救子终被误

范蠡一共有三个儿子,有一次,二儿子杀了人要被处死,范蠡就托朋友想要救出自己的儿子,已经商量好说只要范家人带着一车黄金打点各路关系就可以赎人了。

范蠡决定派自己的小儿子去救二儿子,但是大儿子坚持请范蠡派他去救人,范蠡没有办法只得派大儿子去了。

但是大儿子去后不久,就传回了二儿子的死讯,这期间到底发生了怎么一回事呢?继续看《史记》

“我本来就知道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有所不能忍心放弃的。

他年幼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

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上等车,驱驾千里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来,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

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本来因为他舍得弃财,但长子不能弃财,所以终于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不值得悲痛。

我本来日日夜夜盼的就是二儿子的死讯传回来啊。

后言

在越国期间,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

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聚一散”。

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觉得自己长久经受尊名是不吉利的。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可谓“二聚二散”。

到了陶地之后,因为这边交通便利,所以不久范蠡就累积了万万家财。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本想让小儿子去就次子,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但是范蠡亦淡然处之。此可谓是“三聚三散”。

或许也正是这“三聚三散”才成就了商圣陶朱公的传奇,范蠡是历史上少有的一生都活的很清醒的人,他在面对诱惑时足够清醒,在面对选择时足够清醒,在不能挽回的遗憾中也保持了自己最后的清醒,这样的范蠡,怎能不让人称智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l20230428192008b36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