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战国策中的成语及含义,战国策的古代寓言成语?

负荆请罪,围魏救赵,胡服骑射,邯郸学步,田忌赛马

狐假虎威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假虎威原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后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这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

但是,狡诈的手法绝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绝不会有好的下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形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用智慧和计谋来争得主国的权益。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策》

转祸为福(燕策一):把灾害变为幸福。比喻把坏事变成好事。

同甘共苦(燕策一):甘:甜,指欢乐。一同享受幸福,一起担当苦难。形容同欢乐,共患难。

千金市骨(燕策一):市:买。比喻求贤若渴。

尺寸之功(燕策一):指微小的功劳。

长驱直入(燕策二):指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顺利前进。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燕策二):持:争持、对抗。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却使第三者得利。

无可奈何(燕策三):指不得已,没有办法。

图穷七见(燕策三):穷:极点;见:显露。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终于露出了真相。

痛入骨髓(燕策三):指痛到骨髓里。形容极度伤心或痛恨。

肝肠寸断(燕策三):形容极其悲痛、难受。

战国策》不仅是战国之史,而且是纵横家言。

它既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又是优秀的散文汇编。

它的出现,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攀上了一个新高峰。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例如荆柯(战国末年刺客)。

他的先祖是齐国人,后来迁居到卫国。

他为人豪爽,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他为庆卿。

他游历到燕国,燕人称他为荆卿,也称荆叔。

在燕国,他与高渐离、田光交好。

当时,秦军已攻灭赵国,到达燕国边界。

于是,田光把他推荐给燕太子丹,太子丹拜他为上卿,想要派他刺杀秦王,以阻止秦对燕的进攻。

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他拿着秦国叛逃将领樊於期的头和燕国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图前往秦国以献图及樊於期头为名,行刺秦王。

行前,燕国的宾客都穿着自衣戴着白帽为他送行,一直送他到易水(今河北易县东南)。

他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示自己的决心。

到秦后,他把匕首藏在地图之中,前去进见秦王。

并利用打开地图,请秦王过目之机,手持匕首直刺秦王。

但行刺未遂,被杀。

《战国策》中的纵横家辩士,还擅长运用寓言进行说理、论证,《战国策》以人物的游说活动为记叙的中心,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

它描写人物的面非常广泛,上自国君、太后,下至平民百姓;老者“年九十余”,少者年方“十二”;公子王孙、武将谋臣、说客策士、嬖臣宠姬,无所不有,而且各具风姿。

其中尤以“策士”的各类形象最为突出。

《战国策》的语言精妙奇伟,历来备受推崇。

其语言艺术的总体风格是敷张扬厉、辩丽横肆。

《战国策》记载策士之辞,于一般的比喻、夸张之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

象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成语故事,都出自《战国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l20230428190008727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