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阴阳十大定律,阴阳变化转化规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阴阳相生相克: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生,但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克的关系。

2、阴阳交替消长:阴阳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交替消长的。

3、阴阳转化演化:在阴阳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作用下,事物不断发展演化,阴阳也在不断转化。

4、阴阳平衡调和:事物的发展需要阴阳的平衡和调和,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保持事物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阳律"和"阴律"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宇宙观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密切相关。

1、 阳律:阳律是指代表阳气、光明、阳刚、向上、积极等正面特征的宇宙法则。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由阴阳二气所构成的,阳气是阳性能量的代表,代表着积极、向上、开拓、创造等特点。阳律主要涉及到事物的生长、发展、创新、变革等方面。

2、 阴律:阴律是指代表阴气、黑暗、阴柔、向下、消极等负面特征的宇宙法则。在阴阳学说中,阴阳二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阴气是阴性能量的代表,代表着消极、向下、保守、维持等特点。阴律主要涉及到事物的消亡、萎缩、退化、稳定等方面。

阴阳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认识。阳律和阴律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宇宙观的基本原则,也是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和行为的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律和阴律的平衡被认为是维持宇宙秩序和人类和谐的关键。


阳律和阴律是十二律中的两个分类,分别对应奇数和偶数律。奇数律称为阳律,偶数律称为阴律。阳律包括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六个律;阴律包括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六个律。每个律都有不同的音高和名称,它们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


阴阳互根的定律是指互用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阴阳相互依存:阴阳彼此均以对方的存在为存在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就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

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相互依存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2、阴阳的相互为用:阴阳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即阴生阳、阳生阴。自然界四时与气候寒暑更替,夏天虽热,但雨水增多,阴从阳生;冬日虽寒,干燥少雨,阳从阴化;阴阳二气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维持一年四季气候相应变化与稳定。


阴阳互根就是阴阳相互存在的依据,没有阳就没有阴。比如没有上就没有下,上下是相对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


阴阳互根,又称作“阴阳相成”,为道家哲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1、阴阳对立统一规律

1、阴阳对立(对待、对应、对面等)。

2、阴阳互根。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换(物极必反)。

5、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6、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五行生克制化

1、生克制化。

2、刑冲合害。

3、天人合一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宇宙就是由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交织构成了宇宙体,即一个宠大的时空网络。所以我们只要抓住时空中的任一信息点,就可以部分检索或全息事物的整个信息。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但阴阳不是绝对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男生是阳,女生是阴。


阴阳根本律是宇宙第一大规律,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相对的阴阳两种物质互为组成。

它导出了万事万物法于阴阳、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转化、阴阳平衡等规律。

从阴阳根本律中又导出了“质量互变律”、 “因果律”、“蛹动螺旋律”、“中成极反律”、“五行生克制化律”、“天人合一律”、“宇宙自控调谐律”、“否定之否定律”等等规律。

1、法于阴阳,阴阳互根规律

“法于阴阳”是指:阴阳这两种物质包涵在同一事物里,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两种物质组合而成的。

“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之间是互为存在的关系,缺一不可,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不存在。

因此万事万物“法于阴阳,阴阳互根”。

下面,我们仅对阴阳根本律中的“法于阴阳,阴阳互根”理论作以简单的论述,以打破我们多生多劫以来产生的种种障碍。

既然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互根的,那么,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对与错、顺与逆等等,肯定是同一事物中的两面。它们同时存在于同一事物之中,而不是某个事物中只有好、善、对、是、顺,也不是某一事物中只有坏、恶、错、非、逆。所以《道德经》中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是讲福祸相随,阴阳互根之理。

其实,阴阳本来就是“一”,本性中根本不存在“好坏、是非、对错、善恶”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心里分别出来的。因此,万事万物虽分阴阳,但阴阳没有好坏、是非、对错、善恶。

但是世人正是因为不懂得这个原理,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得到好、顺、福、利,一生中忙忙碌碌,挖空心思,你争我斗,并不知道在表象上得到这些的同时,又带了另一面的坏、逆、祸、弊。到头来所争到的其实都是一样的。表象上似乎不一样,那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空间用肉眼所看到的表象而已。


平衡是宇宙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世界始终以它微妙又独特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平衡。

比如物质越丰富,人的智商就会越蜕化;科技越发达,人的精神就会越空虚;营养越丰富,人的生理功能就会越衰弱。社交工具越发达,人与人的距离就会越疏远。知识越唾手可得,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越差;


1、纯潜能法则:学会每天冥想,让自己心静下来,去感受创造的源头。不要评判任何事物,对所有发生都有一份接受。

2、给予和接受法则;善待自己与他人、种下善果、结下善缘。

3、因果法则:今天的结果是过往的因。

4、无为法则:遵循自然规律。

6、超然法则:要放下结果的执着,放下对细节的执着。

7、使命法则:你这一生是为何而来。

只用三句话概括宇宙和生命的基本规律:

宇宙体系秩序不变,引力、热力、自然选择定律不变。

宇宙生命将陆续诞生,各种文明及各类大、小、明、暗物质等逐渐循环。

宇宙空间内必被生死定律主宰,星际畅通,星球之战难免。

宇宙中有哪些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简单来讲自然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日出日落,四季交替这种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推动者宇宙的进步。

社会规律是存在于属人的世界,人即是社会规律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规律的创造者。

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可以改变世界的走向,而且社会规律具有不可预测性 。

总之,自然规律推动宇宙的发展,社会规律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1、宇宙有无同在律,二、宇宙有无作用律,三、宇宙万物相依律,四、宇宙圆满混同律,五、宇宙自身调节律,六、宇宙无限循环律,七、宇宙无极存在律。


阴阳家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派,主要研究宇宙、自然、人类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他们的学说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以下是阴阳家十大重要学说:

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阴阳家的核心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一个阴阳对立的关系,阴阳的起伏变化影响着一切事物的运行。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阴阳家将自然界的万物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认为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宇宙的运行规律。

3、 易经学说: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阴阳家将其作为研究宇宙和人类的重要参考,通过解读六十四卦和八卦等符号,探讨事物的变化和演化规律。

4、 天人合一学说:阴阳家认为人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人体代表了天地间的阴阳气息,人的行为和命运受到宇宙力量的影响。

5、 周易学说:周易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阴阳家将其视为研究天地阴阳运行规律和预测吉凶祸福的工具,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和决策。

6、 阴阳五行医学:阴阳家的学说也在医学领域有所应用,他们将人体的疾病与五行、阴阳的关系联系起来,提出了一套治疗和调理的方法。

7、 风水学说:阴阳家将宇宙的阴阳气息和地理环境的阴阳布局联系起来,研究了影响人居环境和生活的风水规律。

8、 太极学说:太极是阴阳家研究阴阳相互转化和统一的重要概念,通过太极图形和太极拳等方式,表达了阴阳力量的平衡和融合。

9、 宇宙演化学说:阴阳家通过观察自然界和星象变化,提出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发展的理论。

10、 人类心性学说:阴阳家将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与阴阳的平衡和谐联系起来,研究人类心性的发展和修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十大学说涵盖了阴阳家在哲学、医学、风水等领域的研究,并对后世的思想和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阴阳家学说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或自然界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齐人邹衍(约前324年~前250年,其还创立了一种地理学说,认为华夏地区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是其代表人物。

《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

”《吕氏春秋》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

大体而言,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古代汉族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阴阳”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长,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

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其基本思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八字括之。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的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是古人对人类社会或自然界的归纳总结的哲学认识。

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五行相生含义: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加热熔化金属,使其变为液态)也可变为水(此时的水可以理解成液态物资的范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是因为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五德终始”之说。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陷入了历史循环论,不过这也大致符合秦朝以后的历史循环模式。

《汉书·艺文志》云:“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作为一个学派,阴阳家魏晋以后已不复存在。

《汉书·艺文志》着录阴阳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没有流传下来。

但是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阴阳家的学说内容。

而阴阳家在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性,则是具体化了自然世界对于人事的影响。

这种想法,还可以在现在的黄历或是农书、农历里看到。

早期代表有姜子牙(姜尚)和周文王,姜子牙不但是一位精通道术的奇人,而且对阴阳五行的推演颇有建树。传说善于运用奇门遁甲。辅佐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了周朝。周文王是后天八卦的发明者,周易的创始人,善于占断。

董仲舒创立了著名的“天人感应”学说,其学说主要有两个要点:祥瑞、灾异说。

天下有祥瑞的现象出现时,是因为君主有德,人心向善,而感动了天地;天有不详之兆时,例如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必是人们做了对不起上天的行为,上天会以灾害的形式,来警告人们,要人们赶快自醒。

这种理论主要是为了威慑掌握着极大权利的君主们,让其行为收敛,这是董仲舒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最佳利用。

阴阳五行说不仅对自然界(包括人体自身生理运行)做出了基本能自圆其说的系统解释,而且也尝试对人类社会进行自圆其说的系统解释,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系统解释,可以说这是汉族祖先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认识的大一统理论。

阴阳五行说这个庞大的基本能自圆其说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认识的理论体系在战国时期非常流行,阴阳学家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类似于现在的科学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汉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基本不存在了。

阴阳五行说清楚的显示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基本认识,不论是幼稚还是错误,都是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

如果是幼稚的话,有待深化认识,如果是错误的话,有待改正。

遗憾的是,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祖先既没有对其深化认识,也没有改正其错误内容。

这也并不是东方特有的现象,西方社会依然如此,比如,亚里士多德的部分认识也是在一千八百年后,才被后人认识到需要重新认识。

如果近现代人类科技不是发源于欧洲,而是发源于中国,一定会从阴阳五行学说中吸取许多营养。

阴阳家的消失确实是一大遗憾,这也许是其系统理论难以深化认识或改正错误的主要原因,这显示了战国以后,大一统社会的重要缺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31210110212e3b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