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地质历史时期的冰期及时代,地质时期的三大冰期?

地质时期三次大冰期,温暖期长的原因如下:

1、震旦纪大冰期

在距今6—7亿年间,也就是地质史上的元古代的末期,地球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寒冷气候。在加拿大、美国和我国江南地区的古地层中都有那个时期的冰碛层遗迹,这就是地球史上的第一次大冰期,称之为“震旦纪大冰期”。

冰川影响所及,几乎是寸草不生,自然界呈现一派空寂冷漠的景象。但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却发现了大量只有在气候温暖干燥的环境下才能形成的石膏层。这表明,在世界规模的震旦纪大冰川时期,也存在小范围的温暖地区,在持久的寒冷时期也有相对短暂的温暖时期。

在这次大冰期之后,一个新的地质时期——古生代开始了。古生代前期是海生藻类时代,中期是陆生孢子植物(如蕨类)时代,后期则出现了地球史上最早的原始森林。

在距今大约5亿多年前,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历时3亿年以上的范围广阔的大间冰期,即寒武纪——石炭纪间冰期。间冰期就是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期,在这个大间冰期内,地球气候显著变暖,冰川向极地和高山退缩,而石炭纪则是这次大间冰期的极盛阶段。

2、石炭——二迭纪大冰期

在距今二亿至三亿年,地球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冰期。这次大冰期始于石炭纪末期,止于二迭纪中期,大约延续了一亿年。根据动植物化石和冰碛层的分析发现,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被称为“南半球的冰期”。

在这次大冰期的后期——二迭纪,我国南部地区非但不冷,反而相当炎热潮湿。比如已发现的大量二迭纪珊瑚礁就是明证。此外,在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欧洲南部等地区,同样是炎热而潮湿的气候,在这些地区还发现了二迭纪煤层。

石炭——二迭纪大冰期过后,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最后形成了地球前半生中最为炎热的地质时代——中生代。这个时代从距今二亿三千万到七千万年为止,经历了大约一亿六千万年的历史。

在这个时代,即使在地球南、北极地区的气候也是相当温暖湿润,呈现着森林密布的亚热带景象,地质学家称之为中生代“三迭纪——第三纪大间冰期”。在这次大间冰期的早期,大陆性气候显著,干燥带迅速扩大。北美、欧洲和我国的红土沉积范围广阔,说明当时气候炎热、氧化剧烈。

3、第四纪大冰期

从距今七千多万年前开始,地球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生代。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地质历史阶段。

新生代中期是地球气候由温暖走向寒冷的过渡阶段,温带地区开始草原化和荒漠化。在新生代第三纪后期,气温急剧下降,到距今三百万年的第四纪,终于出现了一直持续至今的大冰川期——第四纪大冰期,也是地球史上已知的第三次大冰期。

在两个亚冰川期之间的亚间冰期,气候变得温暖而干燥,北极气温比现代高出10℃以上,低纬度地区气温也比现代气温高5—6℃.热带和温带气候带向北扩展,动植物群也随之向高纬度迁移。极地附近的冰盖逐渐融化并消失,引起了海平面上升。

第四纪的地球气候有着极为显著的冷暖变化和干湿变化。一些科学家认为,现在距第四纪大冰期开始的时间长度,还没有达到地球气候史上大冰期的时间长度。

前两次大冰期都有几千万年的时间长度,而第四纪大冰期只有200多万年的时间长度。因此,现在仍处于第四纪大冰期中的一个阶段。与整个地球气候史比较,现代气候仍然处于比较寒冷的时期。

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是一个“冰河时期”(其时间跨度是几千万年甚至2、3亿年)之中,一段持续的全球低温、大陆冰盖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时期。

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冰期称冰河时期(IceAge)也称之为“大冰期”。

相邻的冰河时期之间的地球气候比较温暖的时间段,称之为“大间冰期”。

地球史上四大冰河时期:卡鲁冰期、安第萨哈拉冰期、瓦兰吉尔冰期、休伦冰期;冰期内部的冷暖交替的时段,分别称为冰段(或称作副冰期、冰阶)与间冰段(或称作间冰阶)。

时间尺度是数万年。

地球在40多亿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显著降温变冷,形成冰期。特别是在前寒武纪晚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续时间很长的地质事件,通常称为大冰期。大冰期的时间尺度至少数百万年。大冰期内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气候冷暖交替和冰盖规模的扩展或退缩时期,这种扩展和退缩时期即为冰期和间冰期。

大冰期是指在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全球范围的气温剧烈下降、冰川大面积覆盖大陆,地球处于非常寒冷的时期。

在地球的历史上,曾发生过距今较近的三次大冰期,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震旦纪大冰期约出现在距今7~9.5亿年以前,当时地球上的许多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最厚的冰层达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从西伯利亚到我国北方和长江中下游,从西北欧到非洲,从北美到澳大利亚南部,几乎到处都是白茫茫的雪原和林立的冰山。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约出现在距今2亿多年以前。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南美洲和非洲等地。现在的南美和非洲的一些地方,还可看到当年冰川活动留下的痕迹。

第四纪大冰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约出现在200万年前。

这次冰期的情况比较复杂,除了冰期持续时间长外,在大冰期中还出现了温度相对较高的温暖期,称为间冰期。

据地质学家研究,在整个第四纪中曾出现过四次寒冷的冰河期和三次温暖的间冰期。

在寒冷的冰河期中,即使在赤道非洲的许多高山上,都有规模很大的冰川活动。

当时我国的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山地也有冰川活动。

当冰河期结束后,间冰期开始了,这时整个地球气温回升,冰雪慢慢消融,巨大的冰川逐渐向北撤退,中低纬度的植物重新泛起新绿,树林中的各种动物也开始活跃起来了。

冰川是冰期的产物。冰川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做大陆冰川,另一种叫做山岳冰川。我们现代所能看到的大陆冰川有南极冰川和格陵兰冰川,而我们能看到的山岳冰川却很少。现在,地球中高纬度的高山地区仍发育着第四纪冰川。冰川以它巨大的能量塑造了独特的冰川地貌景观。山岳冰川地貌有角峰、刃脊、冰斗等类型。

冰期是地球上什么的地质时期

冰期(冰川时期)是地球上“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

而间冰期是地球上“两次冰期之间为一相对温暖”的地质时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地球在40多亿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显著降温变冷,形成冰期。

特别是在前寒武纪晚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续时间很长的地质事件,通常称为大冰期。

大冰期的时间尺度达107年~108年,大冰期内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气候冷暖交替和冰盖规模的扩展或退缩时期,这种扩展和退缩时期即为冰期和间冰期。

冰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就是大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层次的冰期。

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

大冰期中气候较寒冷的时期称冰期,较温暖的时期称间冰期。

大冰期、冰期和间冰期都是依据气候划分的地质时间单位。

大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地质年代单位的世或大于世,两个大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几个纪,有人根据统计资料认为,大冰期的出现有1.5亿年的周期。

冰期、间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地质年代单位的期。

生活百科 生活常识 生活窍门

第四纪大冰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约出现在200万年前。这次冰期的情况比较复杂,除了冰期持续时间长外,在大冰期中还出现了温度相对较高的温暖期,称为间冰期。据地质学家研究,在整个第四纪中曾出现过四次寒冷的冰河期和三次温暖的间冰期。

1、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

2、在地质史的几十亿年中,全球至少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公认的有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3、前寒武纪大冰期,约距今9.5-6.15亿年前的一次影响广泛的大冰期,其遗迹除南极大陆尚未发现外,世界各大陆的许多地方都有保存,并多被非冰川沉积岩层所隔开,表明该冰期是多阶段性的,最早发现于苏格兰、挪威,此后在中国、澳大利亚、非洲、格陵兰和北美相继发现,以挪威北部芬马克的冰碛岩为其代表,在中国则为震旦系底部带擦痕的南沱冰碛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等处。

4、晚古生代大冰期,发生在石炭纪中期至二叠纪初期的一次冰期,当时全球气温普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冰盖与冰川,持续时间长达8000万年,是地球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大冰期,见于印度、澳大利亚、南美、非洲及南极大陆的边缘,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是这次大冰期冰川作用最强的地区,

5、第四纪大冰期,这一时期大约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规模很大,在欧洲冰盖南缘可达北纬50°附近,在北美冰盖前缘延伸到北纬40°以南,南极洲的冰盖也远比现在大得多,包括赤道附近地区的山岳冰川和山麓冰川,都曾经向下延伸到较低的位置。

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在40多亿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显著降温变冷,形成冰期。

大冰期的时间尺度至少数百万年。

大冰期内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气候冷暖交替和冰盖规模的扩展或退缩时期,这种扩展和退缩时期即为冰期和间冰期。

在地球发展史上有冰期的时间只占整个地球历史时期的10%左右,而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温暖期。已被确认的大冰期有以下几次。

新太古代大冰期:是已知地球上最早的大冰期。以加拿大南部和美国大湖区西部的休伦群高干达组冰碛层为代表,该地层年代为距今27~23.5亿年前。另外,在南非、澳大利亚西部、印度都有这次冰期的产物。这次大冰期持续约4000万年。

前寒武纪大冰期:约距今9.5~6.15亿年前的一次影响广泛的大冰期。

其遗迹除南极大陆尚未发现外,世界各大陆的许多地方都有保存,并多被非冰川沉积岩层所隔开,表明该冰期是多阶段性的。

最早发现于苏格兰、挪威,此后在中国、澳大利亚、非洲、格陵兰和北美相继发现。

以挪威北部芬马克的冰碛岩为其代表。

在中国则为震旦系底部带擦痕的南沱冰碛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等处。

早古生代大冰期:发生在奥陶纪晚期至志留纪早期的大冰期。约距今4.6~4.4亿年前,有人认为可能延续到泥盆纪晚期(3.6 亿年前)。其混碛岩见于法国、西班牙、加拿大、南美、北非及苏联新地岛。北非的冰碛岩露头极佳,并保存有若干冰川地貌的遗迹,如保存极好的冰壅构造、鼓丘、蛇形丘和砂楔等地形。

晚古生代大冰期:发生在石炭纪中期至二叠纪初期的一次冰期。当时全球气温普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冰盖与冰川,持续时间长达8000万年,是地球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大冰期。见于印度、澳大利亚、南美、非洲及南极大陆的边缘。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是这次大冰期冰川作用最强的地区。

晚新生代大冰期: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

自新第三纪出现冰期与间冰期交替,一直延续至今。

早在渐新世南极就开始出现冰盖,中新世中期冰盖已具规模,是最早进入冰期的地区。

第四纪初期的冰期环境波及全球,中期达到最盛,所以晚新生代大冰期主要指第四纪冰期。

当时,北半球有两个大冰盖,即斯堪的纳维亚冰盖和北美劳伦冰盖。

前者的南界到达北纬50°,后者达北纬38°附近。

此外,在中、低纬的一些高山区还发育了山麓冰川或小冰帽。

大约在8000~10000年前,全球又普遍转暖,大量冰川和冰盖消失或收缩,地球进入冰后期。

但是,诸大陆的冰川和冰盖并未完全消失。

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山岳冰川至少有5次扩张。

在我国,据李四光研究,相应地出现了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4个亚冰期。

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3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

中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冈底斯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总面积约57069平方公里。

最显著的冰川期是在石炭纪一二迭纪,冰川的遗迹残留于冈瓦纳大陆。除上述两大冰川期外,在欧洲和美洲还发现有前寒武纪、中生代和第三纪的冰川遗迹,但都不太显著。冰川时代在地质史上,冰川曾多次滑过地球表面,冲击刻画过大地,形成许多湖泊和沼泽。最近的一次冰河时代发慢慢回升,也有上下波动。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仍然处在冰川阶段,因为1/10的地球表面仍然被坚冰覆盖。 格陵兰和南极地面上覆盖着共达500万立方英里的冰,世界各地崇山峻岭中峡谷冰川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历史记载清楚的表面,100年来地球正在经历一次间冰期。

瑞士在本世纪初兴建的游览胜地曾使游客对冰雪美景一览无遗,而现在,那冰雪世界早已荡然无存!如果这次间冰期继续下去,地球上的冰川全部溶化,海面将上升200~300英尺,淹没全世界许多大城市。像纽约、波士顿只能由背负水下呼吸器的蛙人去参观游览了。

也许这次间冰期是暂时的,在未来的数千年中地球将会再次变冷,再次经受冰冻。

巨大的冰山将再次出现并向世界各地推进,吞没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文明。

或许冰川期确实正在结束:这一切只有让时间和被淹没的沿海城市能说清楚。

所谓冰期,是指地球历史上大规模的寒冷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不仅地球的两极和高山顶上有冰川分布,就是一些纬度较低的温带地区和低矮山岭上,也分布着许多冰川。

地球的历史告诉我们,全球各地在地质历史中曾发生过三次大冰期,即震旦纪冰期、石炭纪冰期、二迭纪冰期和第四纪冰期。

而每次大冰期又是由许多小冰期组成的。

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70万年前开始的,至今已发生过7次小冰期,每次持续时间为9万年之久,而两次冰期之间总是伴随着大约1万年长的温暖的间冰期。

科学家们推测,第7次冰期在1万年前就已结束,我们目前正生活在第7次温暖的间冰期末尾,再过5000年,我们居住的地球又将进入一次小冰期,那时整个地球将重新银妆素裹,全球的每个人都会生活在类似今天南极的冰天雪地之中。

面对这一预言,人们难免会问: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寒冷的冰期呢?对此,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予以解释:

首先进行推测的是德国地质学家希辛格尔。

他在1831年提出,第四纪冰期的出现与第三纪的造山运动有关。

后人发展了他的观点,认为冰期的发生是由于造山运动所造成的海陆分布不同。

在造山运动以后,地球上出现了一些高耸的大山,为山岳冰川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山的升高和冰雪堆积的增厚,还使山区附近的气候发生变化,气温下降,并逐渐扩展影响到全球,使整个地球的平均温度下降,导致冰期出现。

反之,当造山运动平静后,山地受到侵蚀,高度不断降低,海水有可能侵入大陆上被削平的低洼地区,使其成为浅海。

因为海水的热容量较大,能贮存较多的热量,所以当海洋面积扩大并积蓄较多热量之后,气候开始逐渐转暖,出现了间冰期。

一旦造山作用重新发生,山脉再次升高,冰期便又重新来到。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造山运动剧烈的时期与冰期并不完全吻合。

1896年,瑞典地球物理学家阿列尼乌斯提出了植物可能是产生冰期的祸首。

他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若增加到现在含量(0.03%)的2—3倍时,地球的年平均温度就会升高8—9℃。

据此可以解释第三纪的温暖气候。

温暖的气候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浓度,促使植物大量繁殖。

但是,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又使二氧化碳大量消耗,使其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下降。

当它降低到现在含量的一半时,就会使地球的年平均温度下降4—5℃,足以导致中、高纬度地区广泛发育冰川,产生冰期。

冰期的出现又会减缓植物生长,从而使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恢复正常。

于是气温又逐渐升高,冰川消退,出现间冰期,植物又开始繁盛起来,为另一次冰期的到来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条件。

但是,历史上植物十分茂盛时期之后,并没有出现冰期,相反在6—7亿年前的古代,生物运动没有现在繁盛,却有震旦纪大冰川的出现。因此上述说法缺乏充分依据。

为了弥补这一说法的不足,有人提出了尘幔说,认为:由于地球上火山的猛烈喷发,大量的火山灰尘给地球撑起了一把尘埃大伞,张起了一道尘幔,于是,阳光就再也照不到地球上了,冰期由此而生。然而,造山运动也是火山极盛时期,但并不是每次造山运动后都有冰期接踵而来。

1920年,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天体物理学家米兰柯维奇提出了天文说,认为地球上所以有周期性的冷暖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地表受到的太阳光热不均匀,而造成受热不均匀,无非是地轴的偏斜、地球的颤动以及地球本身是椭圆的,在围绕太阳转动时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差……

目前这一天文假说成为当前最受拥护的冰期成因假说。但这一假说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充其量只能解释一个大冰期中的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而没能回答整个大冰期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在探索冰期形成机制的各种理论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假说,认为,地球冰期的发生与太阳率领它的家族通过银河旋臂的时间有关。

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旋涡状星系,它具有4条旋臂。

根据星系旋臂形成假说,太阳及其家族在绕银河系核旋转时,每隔二亿多年就要通过一次旋臂。

而在旋臂里星际物质比较密集。

因此有人认为,当太阳通过旋臂时,大量星际尘埃的存在使星际空间的透明度减小。

太阳辐射出来的光和热受到星际尘埃的反射和折射,到达地球表面的能量有明显的削弱,就使地球的年平均温度下降,冰期发生。

这一理论的重要证据是,地球上三次大冰期发生的间隔时期,正好与通过旋臂的时间吻合。

但是,旋臂附近的星际空间是否果真有那么多星际尘埃,却是令人怀疑的。而且这一假说是建立在另一假说的基础上。

因此,尽管人们长期以来不断地探讨冰期的成因,也有了许多科学假说,但这仍然是悬而未决的地学之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303301312101a6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