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孔融让梨类似的故事有哪些?类似孔融让梨为什么故事?

卧冰求鲤。

晋代有个叫王祥的人,每一次冬天继母想吃鲤鱼,而家里又钱去买,王祥脱光衣服,赤身卧冰以求以体温化开冰面,抓住鲤鱼

和《司马光砸缸》相类似的故事还有以下故事:

《杨氏之子》

孔君平从姓入手戏弄孩子,孩子也以姓来还击,而且孩子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方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应答。

既表现了待客的应有礼貌,又驳斥的孔君平哑口无言。让学生明白,有时受到戏弄并不一定要恶言相向,有时婉转的反驳语言不一定没有威慑力。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表现了孔融从小就懂得: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

类似的还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偷光等,都是儿童励志故事。

车胤囊萤: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孙康映雪: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砸缸的故亊家喻户晓。他小小年纪,就能够面临危急事情沉着冷静,快速思考对策,砸缸救人,获得后人赞誉。

与巜司马光砸缸》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属《甘罗拜相》。

甘罗为秦朝时期人。

秦王嬴政幼年时,吕不韦当政,因对甘罗爷爷屡次正义直言心怀不满,欲找理由杀害甘罗爷爷。

他限甘罗爷爷八天之内送上公鸡蛋。

甘罗爷爷愁眉不展,幼小的甘罗却说他有妙计。

八日后,他替爷爷上朝,告诉吕不韦爷爷在家生小孩。

众臣大笑。

甘罗却严肃地说:"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怎么能下蛋?"众人哑口无言,直夸甘罗聪明。

吕不韦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派甘罗出使敌国谈判。谈成就拜他为上卿。甘罗用自己的智慧圆满完成任务。秦国与敌国握手言和,甘罗官拜上卿。

两则故事,都彰显了他个年少时的机智勇敢。所不同的是,司马光救的是同龄人,甘罗救的是整个秦国。

应该是中国成语了。

上下五千年,岁月点滴成历史,却积淀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小故事。

凿壁借光,孔融让梨,望梅止渴,拔苗助长等等。

与孟母三迁相似的故事有:画荻教子、岳母刺字、断机教子、陶母戒子等。

1、画荻教子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的妈妈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的时候,宋朝当权无力,而金人又不断骚扰边境,宋朝的生死存亡命悬一线。

岳母有心中有大我,不仅没有担心、阻止儿子上战场,反而鼓励他去报效国家,并且在他的后背用绣花针刺上“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

岳飞收到鼓励后,积极投军,奋勇杀敌。

因为过人的功勋受到元帅的赏识,一路升迁,也成为了一代抗金英雄。

3、断机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陶母戒子

东晋陶侃之母,陶母也是单亲家庭,丈夫早年去世,家境贫寒,但是陶母却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

她教导陶侃,交友一定要找比自己更有水平的人。

一次,同郡的范逵因为有名望被举为孝廉,来到陶侃家做客,天寒地冻,陶家又没什么好的东西来招待范逵的,陶母就剪下自己的头发卖给邻居,以此换来钱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对头发是异常重视的,范逵知道后十分感动,也看中陶侃的才华,所以举荐陶侃为郎中。

陶侃也因此走上仕途。

岳母刺字,画荻教子,断机教子,

陶母戒子,卧冰求鲤,孔融让梨。

这些而像类似的故事都讲述了母亲教育子女的故事,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破瓮救友,曹冲称象,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孔融让梨,铁杵成针等。

        这些都是与道旁苦李相似的故事。故事都是说明了遇到事情要及时动脑勤于思考,然后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这些故事都是小朋友聪明机智的特点。

这里来一个类似曹冲称象的智慧故事!

诸葛恪得驴

孙权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诸葛亮之兄)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

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

与《王戎不取道旁李》故事类似的儿童故事还有《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等,王戎不取道旁李讲的是王戎七岁的时候因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而判断出道旁的李子树结的李子是苦李的事,这几个故事都是讲一些名人小时候聪慧过人的故事。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类似的故事还有:

三国时期的邓艾有些口吃,讲话时要重复称“艾、艾”。司马昭戏之曰:“卿云'艾艾’,那是有几个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论语·微子》记载,楚国有个狂人,名叫接舆。他唱着歌,从孔子的马车旁走过。只听他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听到这里,急忙走下马车,想要与他交谈,可是他却匆忙离去,避而不谈。

邓艾以接舆的“凤兮凤兮”来比喻“艾艾”,不但引经据典,还把自己比喻成凤凰,不但隐含寓意,也体现了他的机智。

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j20231031153608a5a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