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唐高宗灭高句丽和西突厥开疆拓土,大唐高宗李治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唐朝最巅峰时期版图最大

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分别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三场战争。

先来说说西突厥与大唐之战:

649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逝世以后,唐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变,乙毗射匮所部被贺鲁并吞。西突厥的衰亡。唐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

西突厥汗国由于内部分裂,不断内讧,而逐渐走向衰亡。

西突厥末主阿史那贺鲁为室点密可汗五世孙,曳步利设射匮特勤劫越之子。

起先,乙毗咄陆可汗任命他为叶护,驻扎在多逻斯川(今额尔齐斯河),统辖处密、处月、姑苏(或作哥舒)、歌罗禄、弩失毕等部

乙毗咄陆可汗逃往吐火罗后,乙毗射匮可汗派兵驱逐贺鲁,其部落大多离散。

阿史那贺鲁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四月,贺鲁率领余部数千帐(户)内属于唐。

唐太宗安排他们住在庭州(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莫贺城(今吉木萨尔西北三台),授予他左骁卫将军之职。

贺鲁听说唐军将讨伐龟兹,于是率随从数十人至长安朝觐,要求担任大军的向导。

唐太宗任命他为昆丘道行军总管,在嘉寿殿设宴款待,给予很多赏赐,并且将自己穿的衣服送给他。

唐朝大将阿史那社尔平龟兹以后,648年冬十二月,唐朝晋封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给他唐朝的鼓纛,派他去招抚尚未服从的其它西突厥部落。

第二年春二月,唐朝在安西部护府下设置瑶池都督府,任命阿史那贺鲁为都督。

这年夏六月唐高宗继位后,贺鲁又被晋升为左骁卫大将军

阿史那贺鲁招集离散的西突厥部落后势力逐渐强大。他听说唐太宗已经逝世,即阴谋夺取西州(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高昌古城)和庭州。唐高宗闻讯,派遣通事舍人乔宝明抚慰贺鲁。

651年(永徽二年)春,担任唐朝右骁卫中郎将的贺鲁之子咥运竟劝说其父率部反唐西走,击破乙毗射匮可汗,兼并其部众。贺鲁设牙帐于双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温泉县境内)及千泉,自称沙钵罗可汗咄陆五啜、弩失毕五俟斤、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都归附于他。贺鲁以咥运为莫贺咄叶护。

是年秋七月,贺鲁入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掠数千人。唐高宗任命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发诸府兵三万人和回纥骑兵五万,西征。652年(永徽三年)春正月,梁建方等大破贺鲁所部处月而还。

653年(永徽四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死,其子颉苾达度设称真珠叶护。他与贺鲁发生矛盾,联合五弩失毕,击败贺鲁。

655年(永徽六年)夏五月,唐朝任命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这一年,颉苾达度设曾几次请求唐朝发兵征讨贺鲁。唐朝派丰州都督元礼臣前去册封颉苾达度设为可汗,至碎叶城被贺鲁派兵阻拦,未能抵达。

656年(显庆元年)冬,程知节军至鹰娑川,前军总管苏定方击败西突厥骑兵四万人。唐军至怛笃城后班师。

苏定方

657年(唐显庆二年)春。唐朝派出两路人马向西突厥进发。一路由左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领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首领婆闰等,为主力部队。另一路由早先归附唐太宗那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招集其旧部。

苏定方

是年冬十二月,苏定方军抵达金山(今阿尔泰山)西,击败五咄陆之一处木昆部,该部俟斤归降。

在这以前,五弩失毕之一泥孰部不服从贺鲁的统治,被贺鲁攻破,其首领的家属被俘。

这时,唐军从贺鲁的一部分败兵中找到泥孰部首领的妻子。

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建议:应该将这些家属归还泥孰部,并且赠予财物加以抚慰,使他们明白“贺鲁为贼而大唐为之父母”。

这样的话,他们必将不遗余力地反对贺鲁。

唐军按此实行。

泥孰部接到获救的家属后非常感激,要求跟随唐军一起进攻贺鲁。

薛仁贵

苏定方率军至曳咥河(今喀喇额尔齐斯河)西,贺鲁举西突厥十万骑兵来拒。

苏定方以唐及回纥万余骑兵迎敌。

贺鲁见唐军少,进兵包围,定方命步兵据守南面的高地,持长矛向外;自己领骑兵列阵于北坡。

贺鲁的骑兵三次冲击唐步兵,未能动摇唐军阵脚。

苏定方趁势纵骑兵反攻,贺鲁大败。

第二天唐军继续追击,五弩失毕全部投唐。

五咄陆得知贺鲁兵败,奔南道归附唐安抚大使阿史那步真。

苏定方

苏定方命令萧嗣业和回纥婆闰追击贺鲁。

当时天下大雪,众将要求雪停以后进兵。

苏定方认为正可趁天雪之机,攻敌不备。

于是唐军冒雪昼夜兼程前进。

至金牙山,纵兵破贺鲁牙帐,俘敌数万人。

贺鲁渡伊丽水西逃。

苏定方追至碎叶水,尽夺贺鲁部众。

贺鲁及子咥运逃至石国(今塔什干)苏咄城,城主伊涅达干将他们逮捕,送往石国。

石国王将贺鲁父子交给唐将萧嗣业和阿史那元爽。

至此,西突厥国亡。

657年(唐显庆二年)唐平贺鲁以后,在五咄陆部设置昆陵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兼骠骑大将军,昆陵都护。

在五咄陆的处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禄屋阙部落置盐泊都督府,摄舍提墩部落置双河都督府,鼠尼施处半部落置鹰娑都督府,突骑施索葛莫贺部落置嗢鹿州都督府,突骑施阿利施部落置洁山都督府。

658年(显庆三年),又在葛逻禄三部置三府:谋落部落置阴山州都督府,踏实部落置玄池州都督府,炽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

后来又从大漠州中划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

在五弩失毕部置蒙池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兼骠骑大将军,蒙池都护。当时蒙池和昆陵两都护府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658年(显庆三年),移治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南至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都隶属安西。

661年(龙朔元年)西域吐火罗款塞来附。唐朝任命“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这十六个新设立的都督府,也隶属安西大部护府。这些地方早先属于西突厥的势力范围,此时转归唐朝。

再来说说大唐与百济之战:

641年,百济武王去世,太子扶余义慈即位。

他在位时大力强化王权,流放了反对自己即位的内佐平岐味等40余名贵族。

642年亲征新罗,夺取猕猴城等40余城,又派将军允忠占领新罗西部重镇大耶城(今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重振国势。

但义慈王在位十多年后,逐渐荒淫腐败,宠信恩古等小人,囚禁直言进谏的佐平成忠

另一方面,义慈王与新罗连年交战,与高句丽和倭国保持密切关系,而与唐朝关系逐渐疏远,新罗则趁机拉进与唐朝的关系,并请求唐朝出兵灭百济。

唐朝在多次劝百济不要攻击新罗而无果后,终于在659年唐高宗派苏定方领兵13万东征百济,新罗也出兵5万助战。

义慈王派阶伯率5000精兵阻挡新罗军,在黄山伐与新罗军展开几番血战,终究败死。

面对唐罗联军的泰山压顶之势,义慈王与太子扶余孝逃到北边的旧都熊津城,七月十八日被将领祢植扭送至唐军阵营投降,百济灭亡。

义慈王为首的百济王族及官民近一万三千人被俘虏到唐朝献捷,百济故地被唐朝划分为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

唐罗联军灭亡百济后,纵兵大掠,激起百济遗民的反抗,于是百济复国运动兴起,席卷200余城,代表领导者有正武、迟受信、黑齿常之、鬼室福信、道琛等。

其中鬼室福信从倭国迎来义慈王之子扶余丰,拥立为王,一度声势浩大,唐罗联军只能退守几个孤立的据点。

但不久鬼室福信和道琛内讧,先是鬼室福信杀了道琛,然后扶余丰杀了鬼室福信,力量大损,唐军亦于663年在白江口之战中击败来援助百济的倭军,盘踞周留城的扶余丰与盘踞任存城的迟受信双双逃亡高句丽,亦有大批百济遗民逃亡倭国。

671年,百济故地并入新罗。

900年,新罗土豪甄萱建立后百济,但跟扶余氏的百济国并无关系。

最后说说大唐与高句丽之战:

永徽五年(654年),安固率领高句丽军与靺鞨兵攻打契丹唐朝松漠都督李窟哥在新城把他们打的大败。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军击高句丽。

夏,五月,程名振等人渡过辽水,高句丽见程名振等人的军队少,就开门渡过贵端水来迎战,程名振等人奋力攻击,击败高句丽军,杀获千馀人,焚烧了敌人的外城以及村落而返回。

显庆三年(658年)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

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用契丹兵迎击,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二千五百级;显庆四年(659年)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击破高句丽将领温沙门

薛仁贵

显庆五年(660年),百济恃高句丽的援助,多次侵略新罗,新罗王春秋上表求救于唐朝。

唐朝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军队伐百济。

以新罗王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之众。

苏定方率唐军从成山渡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抵抗唐军。

苏定方率唐军击破百济军,百济死数千人,其余都溃逃了。

苏定方指挥唐军水陆齐进,直接向百济的都城进军。

百济动用全国兵力来交战。

唐军大破百济军,攻灭百济,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次子以及各城都投降于唐军。

百济有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唐朝在百济设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唐朝攻灭百济,使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

显庆五年(660年)十二月,唐朝派契苾何力、苏定方、刘伯英、程名振率军分道进攻高句丽。

龙朔元年(661年),唐朝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馀人,前往平壤、镂方行营。以鸿胪卿萧嗣业为夫馀道行军总管,率领回纥等诸部兵前往平壤。

当初,苏定方打平百济,留下郎将刘仁愿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

王文度渡海时去世。

百济僧道琛、旧将福信聚集人众据守周留城,从倭国迎来原先的王子丰立之,率军在府城包围刘仁愿。

唐高宗下诏任命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统帅王文度的军队,顺便征发新罗兵,以援助刘仁愿。

刘仁轨御军严整,所攻击的都成功打下了。

百济在熊津江口立两栅,刘仁轨率军与新罗兵一起攻打,攻破之,杀死、溺死敌人一万多人。

道琛等人解除府城的包围,退守任存城。

新罗粮尽,返回。

道琛自称领军将军,福信自称霜岑将军,招集徒众,势力越来越大。

刘仁轨兵少,与刘仁愿合军,休息士卒。

唐高宗下诏新罗出兵,新罗王春秋奉诏,派他的将军金钦统帅军队援助刘仁轨。

到达古泗,福信截击,击败了金钦。

金钦返回新罗。

唐高宗派任雅相、契苾何力、苏定方、萧嗣业率军水陆分道并进。七月,苏定方在浿江击败高句丽,多次作战都胜利了,包围了平壤城。 九月,契苾何力到达鸭绿水,莫离支男生用数万精兵守之。契苾何力到达后,正赶上层冰大合,契苾何力率军乘冰渡水,打败高句丽军,斩首高句丽军三万级,其余都投降于唐军,男生孤身逃回。

龙朔二年(662年),庞孝泰与高句丽在蛇水之上交战,战败,与他的儿子十三人都战死。

另一道的苏定方包围平壤却没有攻下,遇到大雪,解围而返回。

熊津都督刘仁愿、带方州刺史刘仁轨在熊津之东大破百济:刘仁愿、刘仁轨先是攻占百济的支罗城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栅,杀死以及俘获很多敌军,分兵守之;百济增加军队防守险要的真岘城;随后刘仁轨仍然攻占了真岘城,打通了新罗运粮之路。

刘仁愿上奏请增加士兵。

诏发淄、青、莱、海之兵七千人去熊津。

百济王派使者到高句丽、倭国(日本)求援军来抵抗唐军。

龙朔三年癸(663年),百济与日本援助高句丽。

孙仁师、刘仁愿与新罗王法敏率陆军前进,没有遇到日本军。

刘仁轨率水军与粮船从熊津入白江,在白江口遇到日本军。

刘仁轨指挥唐军四次击败日本军,焚烧日本船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

百济王丰逃到高句丽,王子忠胜、忠志等率众投降,百济全部被平定,只剩下任存城还没被唐军攻下。

黑齿常之投降于唐军。

不久之后唐军攻占任存城。

麟德二年(665年),高句丽太子福男来唐朝侍祠。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出巡,指派他弟弟泉男建、泉男产留下治理国家政事。

泉男建趁机取得国家,自任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

泉男生逃跑,驻守另外的城邑,让他儿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救。

六月,壬寅(初七),唐朝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

又任命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句丽。

九月,庞同善大破高句丽军,泉男生率领部众与庞同善会合。唐高宗下诏,任命泉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

冬季,十二月,唐朝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安陆人赦处俊为副大总管,以进攻高丽。庞同善、契苾何力同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并仍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都受李勣指挥。

李勣

乾封二年(667年),李勣攻占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苾何力守城。高句丽十五万军队驻扎在辽水,高句丽还有数万靺鞨兵据守南苏城。契苾何力指挥唐军攻击,击败敌军,斩首一万多级,乘胜攻占七座城。于是率军返回与李勣汇合,一起攻占辱夷、大行两座城。

李勣

李勣攻下高句丽16座城。

泉男建派兵攻击唐军庞同善、高侃在新城的军营,被唐军薛仁贵击破。

高侃进军到金山(在今辽宁昌图西),与高句丽交战,不利,薛仁贵率唐军横击,大破高句丽军,斩首5万馀级,攻占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合。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率三千人大破高句丽军,杀获一万多人,攻占扶余城(今吉林四平),扶余川中40余城都望风归降。 泉男建再次派兵5万救扶余城,在薛贺水(又称萨贺水,即今辽宁丹东西南赵家沟河)与李勣军遭遇,唐军大破高句丽军,斩获3万多人,乘胜攻占大行城(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

李勣

到了总章元年(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

高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

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

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

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

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

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j20230329181011a4c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