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节日有什么意义?
①
传统节日有什么意义?
第一,是延续历史。
第二,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第三,就是增强我们的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容上的竞争能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多样,肉容丰富,是我国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先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气文,历史,数学,以及后来到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用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1⃣️年中划分的2⃣️十四个节气,己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部和你这紫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和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己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以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
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一览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填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
春龙节,农历二月初二
上已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清明前一日
清明节,淸明节气,春分后十五日
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天贶节,农历六月初六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寒衣节,十月初一
冬节,冬至节气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
②
传统节日意义在于传承和发扬数千年广大人民文化娱乐生活,劳动民族特色的结晶,是先祖在人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民族文化。它内涵深,意义大,流传广。
每个节日都有一定代表性和教育意义。如春节是一年中必须全家欢聚的大节日,那怕是行里万里也要赶回,它的作用和凝聚力是很强大的,同时也是四处奔波在外的亲友能利用此时相互交流,见面。
清明节是寄托已世亲人的哀思和记念,让后人铭记前辈的功德,及后人孝敬道。
端午节传说记念诗人屈原文化贡献,没民族气节。所以古人每个节都有不同教育意义,这是古人智慧。所以传承传统节日意义重大。
③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传统节日的产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守护!通过多重多样的形式,中华民族在节日中表达出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
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④
传统节日首先是对历史的延续。也只有中华文化是没有中断过的四大古文化之一。
传统节日就在于增加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中国自己的节日和语言这都是我们的文化。它是,自豪的,团结的、凝聚的、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
增强我们的软实力也是靠传统节日的凝聚和延续产生出来的,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
韩剧曾一度霸占多档黄金时段节目频道里面的剧情让我们潜意识的去感受韩国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也影响了韩国、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而今天,和这些国家比起来,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却是十分有限的。
现在,是日韩文化“倒流”中国!
外来文化在不断侵入,除了春节,中秋,端午节,真正的意义上还有很多节日都已经没有。
⑤
本文以重阳节为例子分析传统节日的意义
节者,结也。古人在无文字之前就发明了结绳记事。顺顺溜溜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必是有事要记住,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规定了一个节日,必是有事值得纪念。一个民族用最典型的风俗礼习来过自己的节,是提醒同胞不要忘祖。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过去,创造未来。
一重阳节的来源。
中国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故为重阳。
据说,重阳节起源于秋游逃避灾难的风俗。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
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
景如言举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为什么九月九日要登高,原因文中没有提及。
笔者推测那时候社会生产力地下,人民多选择依山傍水而居住。
灾祸可能是洪水或者是野兽的侵犯。
为了避免这些灾祸而登高避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登高避险的作用渐渐消失了;而秋日登高赏美景,大家聚会娱乐休闲的功能凸现出来了。
二重阳节演变成长寿节
原因大约有三:
(一)东晋时葛洪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二)在中国的数字观念里,“九”是阳数,与“久”谐音,暗含人长长久久的寓意。
(三)重阳节正是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旧时民间以菊为长寿花。《太平广记》称:“荆州菊潭,其源旁芳菊被涯澳,其滋液极甘,深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得穿井,仰饮此水,上寿二三百,中寿百余,其七十、八十(岁)者犹以为夭。菊能轻身益气,令人长久,有征。”因此人们称菊花为“长寿花。”
1989年,中国政府将重阳节明确规定为中国的敬老节,法定放假一天。从此重阳节这天,人人有时间敬老爱老。
三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关重阳节最出名的诗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说的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每到节日,家人团圆是每个在外工作人的最大心理需求。
四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成熟文明的缩影。
重阳节从开始登高避难的实用价值,演变成敬老节。
家人团圆,共度美好时光。
这些无不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的沉淀;福禄康宁,骨肉情深已经成为融入中国的血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不但是重阳节,每个传统节日都能反映出中国人顺天应时的生活智慧,思亲还乡的感恩情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愿望。
每个传统节日的饮食和仪式都具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中华文化的灵魂。
⑥
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1、传统节日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价值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体系中,各国都逐渐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文化的多样性,都尽可能地保护本国文化,保护本国文化中,重要的是保护传统文化,而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和谐文化内涵,民俗通过生活事象来表现文化,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转化为日常生活和日常表演时,才会使人可感可触,生动形象。
传统节日就将民俗事象加以集中
2、传统节日以情为纽带显示了团结的力量
3、传统节日以体育活动为扩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4、传统节日以神话唤起科学的联想。
⑦
春节在我国有着极其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象征着合家团圆、和谐幸福,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
中秋节可以让亲朋好友、邻里街坊的更加融洽,是我国人民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
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民族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⑧
伴随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也逐渐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也不再如先辈那般强烈。
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渐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大肆吸金的噱头。
时代变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也在变。
种种由祖先千百年来在文化活动中创造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各类传统节日一样,就在社会全心奋力求发展的过程中,被我们主动并毫不吝惜地抛掉。
濒临灭绝,成为亟待保护的弱者——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无疑,中国人应该逐步恢复自己的传统节日习惯,这其中的文化、经济等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传统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如春节的祭灶、扫尘、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端午的祭祀、划龙舟、悬艾叶菖蒲,清明节的踏青、插柳等,人们通过这些行为表达愿望、敬畏自然、亲近血缘、怀念祖先、体现价值观,它们也是节日文化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现代文明背景下,节庆活动的简化导致仪式感淡漠,节日文化内涵大打折扣。
作为民族继承者,弘扬传统文化、沿袭优良节日风俗,也成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诸多传统节日中,以清明节为例,节日的内涵不只是如何过节,更重要的是如何过好节、为何过节的深层内涵。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年的4月5日,踏着春天的节奏便迎来了清明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同诸多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有其独具一格的风俗习惯。
插柳、戴柳——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戴柳的习俗更为盛行。时至今日,家家插柳一俗也延续下来,俗意以驱鬼邪。青柳留春,也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人们用青青的柳枝来象征对青春的挽留,“留青”,也就留住了“红颜”,留住了生命。
寒食禁火——相传春秋时期,介子推曾割股为流亡的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后来分封群臣,介子推背老母隐居于绵山。晋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为纪念他,人们在那天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这天被称为“寒食节”,即为清明前一二日。
清明赐火——相传因寒食禁火,人们将从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到了清明节,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在唐代,“清明赐火”的习俗曾盛极一时。
荡秋千、放风筝——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清明时,古人不仅白天放风筝,夜晚也放。除此以外,还有结百草、斗鸡、蹴鞠等丰富有趣的习俗。
而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
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
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
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
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而在扫墓祭拜的过程中,我们强化了与祖辈先辈的联系,记住他们就是记住了历史,就是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历史。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懂得感恩的民族。
不同层面的祭祖行为,让人们在不同层面具有了彼此之间的联带感,也拥有了不同层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清明节将生死并置,必然促使生者对生命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日子里,相信任何一个置身于其中的正常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他会悄悄计算属于自己日子,“该怎样活着”必然成为他的追问。
而这种思考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在以后的生活态度。
已经有人指出:死亡将导致我们毁灭,但对死亡的察觉又能拯救我们。
也因此,清明节让人看到了死者所能受到的来自生者的尊重。
人的一生不仅包括有尊严地生,也包括有尊严地死和死后被有尊严地对待,在清明节的祭拜亡灵中,一个人知道了,正像他在纸钱鲜花中感受到祖先曾在这个家族家庭里真实存在过并受到尊重一样,将来有一天自己长眠,自己也会被子孙怀念、尊重和祭奠,自己不是无依无靠的,而是有所归属。
由此出发,清明节在当今的死亡教育领域有可能会发挥十分独特的作用。
现在许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如何进行死亡教育上还存在许多争执。
将清明节作为死亡教育的重要时空,可以视为传统节日应对社会问题、在当代传承的新的生长点。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具有增强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集体的文化记忆。
如何拯救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现活力,是近年来包括专家学者、普通百姓在内的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如今,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多个传统节日也被列入法定节假日。
这不仅有助于树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形象,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承载中国人“和为贵”处世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树立和平友善的国际形象。
同时,有利于丰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关键成分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⑨
传统节日就将民俗事象加以集中。
2、传统节日以情为纽带显示了团结的力量。它展示了浓浓的乡情、亲情或爱情。如清明节祭拜祖先,缅怀先烈,也是某些少数民族的恋爱节;端午节是已婚女儿回娘家,已订婚小伙子去岳母家拜节;中秋则是团圆节,人间月半天上月圆,希望家家都能团圆。
3、传统节日以体育活动为扩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能强身健体,增强团结,它积淀了浓厚的爱国热情,更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很好方式。
4、传统节日以神话唤起科学的联想。中秋节的嫦娥奔月、吴刚划桂,尽管是神话,但中国人一直认为是可以实现的,也一直不断进行艰苦的探索,有的神话已经变成了现实。2007年的“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就是神话唤起的联想在科学上的实现。
总之,我们要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保护好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所有传统文化,因为他们饱含着丰富厚重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前进航行中的灯塔。
⑩
生活讲究的是张弛有度。只张不驰,或只驰不张,都不是好的生活状态。
那么什么时候张,什么时候驰?人类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节日。
起初,大家只是相约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做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让生活更有意思,例如纪念先祖等等。有意思的生活是热爱生命的体现。后来,这个特定的日子,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就约定俗成地成了节日。
所以,节日反映的是对生活意义和生活节奏的思考,传递的是对生命的热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