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地缘政策?
①
地缘政策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地缘政策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策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②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
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
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
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
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
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
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
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
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
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
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
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中国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是中国古老的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发端于瑞典地理学家克节伦,意指“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二、什么是地缘政治,地缘战略?
地缘战略学又称地缘政治,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战略理论,该学说缘于古希腊著名军事家政治家——狄米斯托克利,在学科分类上,有过广泛的讨论,甚至认为地缘战略学仅仅是一个介于地理学与政治学的边缘理论,并且由于该理论曾服务于二战轴心国,在战后曾被‘束之高阁’。
地缘政治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地缘政治的若干解释。
三、地缘政治什么意思?
1 地缘政治是指地理位置、地形、自然资源、人口等因素对国际关系和国家政治决策的影响。
2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国家的政治行为和外交政策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3 在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地缘政治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1 地缘政治是指国家利用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缘关系,制定相应的政治战略和行动的学说和理论。
2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和地缘关系会对它们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影响。
3 通过地缘政治的分析,国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战略优势和劣势,制定更有效的对外政策。
③
1 地缘政治是指国际政治中关于地理、组织、地缘空间以及地缘战略的研究和实践。
2 地缘政治涉及各国之间地理和历史上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政治和战略利益,它影响着国家在自然环境、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决策和行为。
3 地缘政治也可以理解为国与国之间关于领土、边界、资源、权力和安全保障等问题的政治活动,其中包括了地缘战略的研究和实践。
④
地缘政治是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是Geo-politics,它有两重含义,一是“地缘政治”,指地理因素(即地理缘由,简称地缘)支配下的国家行为体或国际行为体的政治活动;一是“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地理因素与国际政治互动关系的学科,其宗旨是从地缘角度对国际政治加以解释,并为后者提供决策依据。
从知识的谱系来看,地缘政治学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和地理政治学(geographical politics),是人文地理学和国际政治学的交叉学科。
⑤
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它历经兴衰,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⑥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项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⑦
⑧
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它历经兴衰,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鲁道夫·契伦(1864— 1922)在所著
四、大陆心脏论的代表人物?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
大陆心脏说又名大陆腹地说,是一种以地理位置为主要根据,以划分地缘政治地带为主要内容进行国际政治战略分析的学说。1904年由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1919年又将这一论点加以发展,提出世界政治战略的全球观点。
大陆心脏说30年代后为豪斯浩弗(K.Haushofer)等地缘政治学者所承袭,并结合国家有机说等其它理论,成为军事霸权主义和沙文主义推行领土扩张政策和国际政治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础。
大陆心脏说的提出者为英国地理学家,战略学家麦金德,著名的陆权三段论提出者。
五、怎样理解中国人故土难离的文化情怀?
恋乡思归,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普遍情怀。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模式。儒家教化又强化了人们眷恋亲故、依恋故土的情感指向。以儒道两家学说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哲学,又为文人们的恋乡情结提供了一种哲学模式。这些最终构筑了中国文人的恋乡情感心理模式。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 的观念, 就是一切有生之伦, 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 鸟恋旧林, 鱼思故渊, 胡马依北风, 狐死必首丘, 树高千丈, 落叶归根。
中国人故土难离观念浓重, 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1、从海外华侨“落叶归根” 行为上看故土情结。
那些远离祖国大陆的海外华人, 无论 侨居它国多少代, 对自 己祖先曾经留有足迹的这片土地 的眷恋之情, 仍是那样的浓重。
一旦踏上这片热土, 他们都会热泪盈眶, 不少人在离开时还要带上一包家乡 的泥土, 称之为“乡 井土”, 表示永远不离祖国母亲的土地!
这 种浓烈的土地情怀使得中国人独有“落叶归根”、“故土难离”、“入土为安”等等思想。
中国人这种爱土、亲土、 敬土, 把土地看作自己生命 和依靠的情结恐怕在世界上是极少有的。
2、、 从中国人强烈的地域观念上解读故土情结。中国人的地域观念的强烈程度自古至今都 未曾减弱过。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什么境况, 人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
即使远离祖国、 客居他乡 的海外游子, 在地缘、 亲缘思想的支配下, 不仅用亲帮亲邻帮邻的方法,把家人、 同乡 带到世界各地, 而且还在世界各国成立了许多宗亲会、 同乡 会或 中华会馆等。 这给身 在异乡为异客的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浓浓地思乡 、 怀旧、 寻根、 问祖的情结, 许多人从万里之外回国祭拜中国人祖先黄帝的陵墓——黄 帝陵。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人的地域观念、 故土观念是多么的强烈。
3、 从海外华侨过传统节日中解读故土情结。当远离乡土, 什么时刻最容易触动中国人的乡 土之思呢? 首先就是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
4、从华人世界的祖宗情结解读故土情怀。每一个华人对父母、先人的眷恋也是世界人类少有的情感。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了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中国人骨子里特有的孝道品德是任何民族无法理解和比拟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中国历经各种磨难时不但不会消亡,反而更加团结统一,更加强大。
故土情怀就似一条纽带, 把在世界各地的海内外游子的心紧紧地绑在了一块,永远无法拆散。
古土情怀给予我们炎黄子孙的是: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 我们用自己的灵魂保护和守护着中国这份足以让我们自 豪的净土,让他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 之林。
怎样理解中国人故土难离的文化情怀?
在从古至今的历史长河中,故土情怀的“根”一直深深的扎在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
唐代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望月思乡之情;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思念之情;
现代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
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故土恋恋不舍情怀。
我们故土难离的文化情怀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解:
1、对故土的个人情感方面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论你身在何处?如何奔波?终有一天,当你突然间停下脚步,你会发现在你的内心深处,你最难忘的是生你养你的故土。
那里有童年欢乐,袅袅炊烟;那里有翠绿的田野,跌岩起伏的山峦,绵软的草地和奔放的牛羊等等。
在故土的情感里,有儿时玩伴的相互嬉戏,有家中父母兄弟姐妹的欢声笑语等等。
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在外漂泊经历的人情世故和跌倒起伏显得弥足珍贵、美好。
因此,我们产生了对故土恋恋不舍的难离情怀。
2、对故土的传统文化方面
故土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落叶归根”、“安土重迁”的印记。故土是我们身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家,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去过何处?故土,她至始至终都是我们的第一个家,无可替代的家,其他的无论怎样都只能是第二、第三......我们每个人在故土出生的那一刻,就烙印了故土的印记“难离的情怀”。
对故土难离的文化情怀,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故土、有爱家的中国人。她或许会牵绊着我们的脚步,正是这样的牵绊,让我们牵挂着她,让我们那颗有爱的心一直跳动着。
故乡是人的根,是人出生的地方,无论你的故乡在农村在城市,在山区在平原,无论你出生在大江南北,故乡都是一生深刻眷恋的地方。
故乡是我们一出生最先接触的地方,我们在此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了基础的文化知识。无论我们长大后走多远,我们总是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儿时的玩伴,老去的父母,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重要的人。
现在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拆迁运动,建设新农村,合村并镇的现象。
但是大部分农民都舍不得一辈子都赖以生存的那几亩薄地,那几间老屋。
他们在农村环境长大,农村生活的随意,在大自然当中的放荡不羁,养成了他们放松宽广无拘无束的生活习性。
让他们住进现代化的楼房,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禁锢,就像是在野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被关进牢笼,让他们感觉到压抑和封闭,所以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常年离开家乡在外拼搏,或者旅居国外的华人华侨,他们由于离家太久远,他们大多数都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眷恋之情,特别是上了年岁的人,更是思念自己的家乡,有的甚至放弃在外优越的生活条件,返回故乡居住,故土难离就是这种文化情怀。
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无论是在医疗、卫生、环境、交通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和保障。祖国正在建设一个大家园,建设一个理想温暖的大家庭,将来无论我们生活在何地,都会感觉到家一样的温暖。
中国人的家庭及归属感,即使游历四方,浪迹天涯,心中总有一个放不下的家。正如当下结婚要买房一样,国人的心境永远走不出家的范围,放不下亲情,狐死首丘,叶落归根。
从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上讲,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就是“家天下”,家就是一切,有家就有一切,几千年来这种家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人们总是感觉只要有个家在那里,便有了主心骨,心就会有所归属,就能感受到温暖。
这里面的机理何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啊!
大家都在这几亩地周围生活着,时间久了,就有了情感。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中国国土面积广,古时候的交通不便利。
如果背井离乡,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纵观古今文人墨客留下的大量的诗词文章,很多都是写思乡,渴望团圆。
我们改变不了,这种“家”的文化基因早已深植到中国人的骨髓里了。
所以即使是交通便利的今天,明知道很快的工夫就能回去,然而心里还是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内心总有一个声音说:这里不属于自己。
表面看是故土难离,实际上是心中有割舍不断的亲情。
虽说“月是故乡明”,若不是妈妈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若不是中秋夜与家人一起团聚;若不是月光下有童年美好的回忆……月亮也只能独自挂在冷冷的夜空。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小路,还有故乡傍晚袅袅的炊烟……哪一样又没有浓浓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