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风云战国之列国 纪录片,我的纪录片榜单:《风云战国之列国》,解密战国七雄的命运与结局

在如今的影视剧市场中,千篇一律的套路、毫无美感的造型、枯燥无味的剧集,让人提不起追剧的兴趣,而制作精良、内容考究、服饰精美的纪录片更是难得可贵的滋养了人们精神食粮的缺乏。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往往以生动的影像,回溯那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再现那些不朽的人物和事件,探寻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人文精神。

我看过的优秀纪录片有《大国崛起》《大明宫》《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复活的军团》《神秘的西夏》等,今天推荐一部关于战国七雄的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

图-《风云战国之列国》海报

这部纪录片以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的英雄人物、国家命运为线索,探索了六国的兴衰,解密了在那个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风云战国历史中,为什么最后是秦国统一了天下,而其他六国只能被湮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风云战国之列国》的导演金铁木,熟悉纪录片的应该都听过他,代表作有《复活的军团》《大明宫》《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神秘的西夏》,个个评分在9分上下,好评不断,还被誉为“中国最会拍纪录片的导演。”

这部纪录片豆瓣评分在8分,在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中评分不算太高,但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很优秀的纪录片,里面老戏骨云集,王劲松,于荣光,喻恩泰,林永健,李立群,海一天,都是有口皆碑的老戏骨。

《燕过无痕》

图-《风云战国之列国》燕国篇

燕王哙让国于国相子之 ,太子平发动内乱,造成燕国大乱,子之平息内乱,齐国趁机入侵伐燕,燕王哙被杀,子之被擒。太子职在赵武灵王护送下回国继位,是为燕昭王。燕昭王对齐国恨之入骨,立志要复仇,他广纳贤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秦来到了燕国。

王劲松饰演的燕昭王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和苏秦离别的那一幕,燕昭王想起了自己隐忍的一生,只为有生之年复仇灭齐,而自己结识的知己此刻便要离去,此去凶多吉少,泪水不由的溢出,这段戏极具感染力,看过后面的剧组采访,剧组的人在这一刻都被感动了,仿佛化身历史人物,去见证那段悲情的历史。

图-燕昭王

“士为知己者死”。

苏秦离开燕国到齐国做间谍,目的就是为了报答燕昭王的礼遇之情。

在苏秦的游说之下,五国伐齐,齐国被五国联军攻打得只剩下两座城池,险些灭国,齐闵王也被楚国军队杀死。

燕国,终于报了灭国之仇,燕昭王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燕国在他的治理之下,恢复了强盛。

而苏秦,落得了一个车裂的下场。

然而这又有何妨呢?就像苏秦临死前说的那样,“苏秦被天下人抛弃的时候,唯有燕王礼遇我,待我如手足,苏秦踏入齐国的那一天,性命,就不是自己的了。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们熟悉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也是发生在燕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燕昭王之后,燕国的盛世也跟着消失了,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超过八百年历史的燕国正式消失在历史中。

为什么导演把燕国放在了七国的第一篇呢?其实在燕国篇的开篇就能找到答案。战国七雄,各国混战,礼崩乐坏,燕国是血统最纯正的,是周武王弟弟召公的封地,是姬姓国,也是在这乱世之中最恪守周礼的存在。

彼时的蓟城就是今日的北京,时间真是一个轮回,没有一成不变的盛世,也没有永远不会衰落的大国。在燕国篇,最感人的莫过于燕昭王和苏秦之间的戏份,演员极具张力的表演真的能感染观看的所有人,将人带入到历史中,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烈乱之国》

贯穿在本片的就是一个字——。赵国的乱,决定了赵国最终不能一统天下。赵国从立国便是内斗的结果,韩赵魏三家内斗,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史学界也把这次事件当作是战国时代的开启。

图-赵武灵王

赵国十二代君王竟然发生了十一次大规模的兵变和内乱。赵人本和秦人同出一脉,性格方面有相似之处,天赋异禀,剽悍善斗,唯一不同之处在于秦国有了商鞅,商鞅让这种善斗能斗的性格发挥到战场上,培养了秦国虎狼之师,为灭六国打下了基础,而赵国则和自己人内斗,耗尽了国力。

本篇中于荣光饰演的赵武灵王,是战国时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他创立了胡服骑射,大大提高的赵国的军队战斗力,让赵国能有和秦国一争天下的实力。

但赵武灵王老年时他将国家分成两个,分别给自己的儿子,赵国本来就是分晋国而来的,再分,还剩多少,分而治之,导致了王族之间的相互杀戮,赵武灵王也被囚禁在沙丘,活活饿死,一代霸主,落个如此结局,令人唏嘘。

而于荣光的演绎更为这个历史人物加分不少,在宫殿上,他敢为人先,改制服装时的雄武霸气,被囚禁时悲情和绝望,都在他的眉眼之间呈现出来,让历史人物活了起来。

图-赵武灵王暮年时被囚禁

充满戏剧性的是秦国的昭襄王嬴稷早年正是赵武灵王护送回秦国即位的,多年之后,秦赵争夺天下,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40万士兵。

《贵族之殇》

楚国是最令人惋惜的大国,很多人熟悉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但是在亡秦必楚之前也是秦国灭楚国在先。

楚国的短板在于贵族统治,楚国的贵族主要有屈、景、昭三家。

贵族分治导致了楚王变革受到了阻力,贵族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楚悼王命吴起为令尹主持改革,改地方自治为中央集权,可变革触动了贵族的利益,楚王死后,吴起被杀,变革夭折。

在剧中看到吴起身上插满了箭死在楚王身边,这一幕感触很深,变革失败了,也预示着楚国的命运,再有力的变革也触不动楚国强悍的贵族统治基石。

图-楚国吴起变法失败

还有一部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推荐一看。

我对楚国印象最深的是音乐,楚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巫”贯穿在音乐舞蹈的风格之中,既有神秘感,又极具大气厚重感,编钟是楚地的代表,而屈原的诗词则让楚国的音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效果。

在战国最后的岁月里,楚国是六国中最铮铮铁骨的一个,楚国保持了一个大国的尊严,没有投降秦国,而是选择了激烈反抗,但它无法避免灭国的命运。

本篇中,楚怀王被秦王欺骗到武关会盟被囚禁,而楚国却另立楚王,破了秦国的计谋,但秦国和楚国都抛弃了楚怀王,那个让屈原都心仪的君王,此刻俨然一个乞丐,“楚人叛我,秦人欺我”这不仅是楚王的结局,也是楚国的结局。林永健老师饰演的楚怀王看起来的确很心酸凄惨,令人同情。

图-楚怀王

《权术的代价》

三家分晋,韩国分到的领土最小,地理位置最差。西面有秦国虎视眈眈,南面有强楚、北面是魏国和赵国,东面有齐国,而韩国所在之地正是交通要道,韩国首都新郑是今日的郑州,中原要地,谁都想要,若是一个大国拿到这块地就是优势,但小国在这片土地上就是挨打的对象。

韩国也深知自己国小,于是就一个字治国——苟活是韩国的秉性,在大国博弈之间左右摇摆是韩国的国策。

图-申不害

韩国有申不害变法,变法刚有了点成果就在魏国的攻打之下夭折了。列国合纵,韩国加入合纵的阵营,被秦国打,打不过秦国就投靠秦国。韩国把术治体现的淋漓尽致,秦国攻打上党,韩国就把上党献给赵国,把祸水引向赵国,导致了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40万士卒。

后期的韩国只有靠秦国的庇护才能存活下去,但韩国也是第一个被秦灭国的。韩国有韩非这样的大才,但大才无用武之地。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这是韩非的名言,韩国人深知这其中的存亡之道,活得谨慎,权术治国,最终也免不了被灭国的命运,由此可见,只有强大的实力才是真理。

《士人的魔咒》

有一个有趣的说法,“魏国是秦国的人才制造基地”。秦国的人才都是魏国人,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这些人都是秦国强大的关键人才,也是秦灭六国的关键。

魏国是七国中最先称霸的,也是最先衰落的,从商鞅来到秦国的那一刻起,秦国和魏国的命运就决定了。魏国人才济济,但人才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人才多但没有职位能提供,加之魏国国君自大多疑,于是人才外流,这些人才去的国家竟然是秦国,秦国和魏国是世仇,魏国人去了秦国回过头来打魏国,魏国被灭了。

图-魏文侯

本篇中有一个关键人物,魏惠文王,他在位时是魏国最强大的时候,也是魏国衰落的开始,魏惠文王活得太久,所以他亲眼见证了国家在自己手中从强盛走向衰落。

《绥靖之谜》

我们熟知的绥靖政策是二战时英法对德国的政策,没想到吧,最早把绥靖政策发挥到极致的是齐国。

图-齐国

齐国在战国初期是与秦国并肩的大国,秦昭襄王时期,秦王和齐王互封为西帝东帝,但正是这个名号将齐国的前程葬送了。

在燕国篇介绍过齐国入侵燕国,导致燕国和齐国有灭国之仇,燕昭王派苏秦间齐,五国伐齐,齐国差别灭国,后来田单复国。

从此之后,齐国便不再积极参与六国的战争,仿佛活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之地,合纵伐秦他不参与,秦国灭韩灭赵灭魏灭楚他不参与,最后五国都灭了,只有齐国一个国家了,他急了。

好战者必亡,忘战者必危,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相。

《史记》中记载了齐国遗民悲伤的回忆,“五国灭亡,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国破家亡在即,但齐人已无勇气抗争,昔日的雄武之风消失殆尽。齐国的灭亡,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又一注脚。

齐国有当时的学术中心和商业中心,齐人善于赚钱,齐国经济发达,但长期奉行的绥靖政策让这些资产最后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齐国初期军事实力也很强大,有孙膑这样的军事奇才,围魏救赵,围魏救韩都是齐国军事实力强大的象征。

但一念之差导致了齐国和秦国不同的命运,如果说五国伐齐是压垮齐国的一根稻草,那自封东帝就是错误的开始。

本来秦国是五国妒忌害怕的对象,齐国这时转移了五国的仇恨,加之齐国灭宋让其他国家不爽,齐国又没有自己的盟友,没有学会秦国的远交近攻政策,一步错导致步步错。

齐国的地理位置让自己远离中原大地的战争,西方的秦国举国皆兵,偏安东方的齐国安逸享乐。忘记了战争,那么,当战争真正来临的那一刻,便是举国投降的时候了。

《为什么是秦》

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并非是天命,而是秦人的“奋六世之余烈”的结果,从秦孝公开始,秦国的国君没有一个庸懦之君,每个君主都对秦国一统天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人游牧出身,财富匮乏,文化简单。白纸好作画,法家的霸道文化似乎专门为秦国而设计。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秦孝公和商鞅完成了空前绝后的改革壮举。从此,一统天下的种子在秦国开始生根发芽。

图-商鞅

也许,是秦孝公早就制定了秦国的长远战略目标——灭六国,统一天下

所以在以后的列位国君中,都把这个目标当作国家战略,一步一步去实现。

秦惠文王时期灭义渠,稳定大后方,灭巴蜀,得到大粮仓,打通巴蜀和关中的通道,免除楚国对秦国的本土威胁。

秦昭襄王时期,削弱齐国、楚国和赵国,让六国之中再也没有国家有实力能和秦国争天下,路都铺平了,到了嬴政继位后,灭六国就成了顺势而为。

有趣的是,喻恩泰在《大秦帝国之纵横》电视剧里面饰演能言善辩的秦相国张仪,在《风云战国之列国》里面饰演的是却是商鞅,冷酷无私,刻薄寡恩,商鞅的人品不好评说,毕竟得罪了那么多人,但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以后的秦灭六国。

喻恩泰的表演也是极具张力,不苟言笑,光站着就能让人感到恐惧,能从张仪转移到商鞅身上,可见其表演功力深厚。

这篇中,商鞅和魏国公子卬打仗的那场戏份很有考究,在《大秦帝国之裂变》里面有些美化商鞅,在这里是商鞅诱骗公子卬,历史上的确是这样的。

图-商鞅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这是杜牧《阿房宫赋》里面的评价。

燕国之亡,亡于传统。恪守周礼不思变革,各国都在争相变法的时候,只有燕国依旧在学周礼,退位让贤,招来灭国之祸。

赵国之亡,亡于内斗。无休无止的内斗,从立国开始,直到灭国前夕,赵国的王室还在为了王位的继承争斗不止。

楚国之亡,亡于贵族。贵族把握权力之下,中央大权旁落,当秦国军队如洪水般涌来的时候,各家联合早已太晚。项燕在被秦军围困、临死之前发下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的战斗力并不弱于秦国,然而在亡秦必楚之前还是先被秦灭了,惋惜的同时值得深思。

韩国之亡,亡于权术。韩非子的著作流传千古,法、术、势的集大成者,然而却拯救不了韩国,小国在大国之间反复横跳,左右恒源也无济于事。大国争霸,小国遭殃,成了历史洪流的第一个牺牲者。

魏国之亡,亡于人才。源源不断的制造人才,源源不断的向秦国输送人才,最后这些人才帮助秦国灭亡魏国,可悲可叹。

齐国之亡,亡于绥靖。地理位置是优势,偏安东方,生活幸福的齐人一副世外安好的模样,奉行绥靖政策,五国都被灭了,秦国还能留下你一个吗?

纵然秦国不是完美无缺,后世负面评价不断,但灭六国的是秦国,让后世记住封建王朝的开创者是秦国,大一统的是秦国,这就够了。

如今这个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在这么一部纪录片中,似乎总能看到某些相似之处,读史让人明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我们能看到更多这样优秀的纪录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i20230425110049c335.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