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秦朝南征北战,秦朝迅速奔溃,乃是其南征大军未归?其实却恰恰相反

关於秦朝的迅速灭亡,一直流传这样一则谣言。说秦朝之所以迅速崩溃,在於其有数十万大军远征岭南未归,致使其内部防卫空虚,才得以被山东六国起义军推翻。之所以说这是一则谣言,是因为这只是出乎一些人的臆想,而禁不起任何推敲。

而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说这支滞留岭南的秦军有五十余万之众。

对此在《史记》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而在裴骃的《史记集解》中倒是有““五十万人守五岭”的注解。

许多人就是依次而臆想,这五十万人为精锐秦军。

但是,五十万军队於秦国为何种概念?王翦灭楚时,向秦始皇提出“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极为错愕,更放心不下,这六十万人已经是秦国的空国之师了。

秦统一六国之后,虽能动员的人力更多。

但山东六国与秦国之间有着一两百年的仇恨,而今又要忍受秦人的侵凌与奴役。

所以,山东六国地区的百姓对秦人的仇恨与敌视,很难在短时间内消解。

故而,秦王朝在短时期内只能依靠与信赖秦人去维系其统治。

而岭南地区与秦地相隔万里,不但秦朝很难在岭南建立实效统治,即便一千两三百年以后的宋朝,仍把岭南视为官员的流放之地。

大秦帝国那帮决策者,是要有多愚蠢?才会把整个帝国最值得信赖与倚靠的精锐之师,发配到万里之外,去戍守那瘴气横生、尚未开化之地?对秦人来说,以其有限的人口,就连东方六国的膏腴、繁华之地,都占领不过来,又怎么会抽调精锐之师去戍守岭南?而在当时,就连与秦地相离较近、已得到很大程度开发的巴、蜀之地,都已经被秦人当作了流放之地。

其实,关於戍守岭南这批人的成分,在《史记》中有明确的记载。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逃亡被抓者)、赘婿、贾人(商人)略取陆梁地(岭南),为桂林、象郡、【集解】:韦昭曰:“今日南。”南海,以適遣戍。

可见,戍守岭南的数十万之人,压根就不是秦军精锐,而是东方六国中(秦人很少)那些社会地位最低阶层。在岭南称帝的赵佗,便是赵(真定)人,这些人对秦国的“好感”可想而知。如果这批人回到了北方,不但不会挽救秦朝的灭亡的命运。反而,加入东方六国起义军、加速秦朝的败亡的可能性更大。

据《史记·南越列传》记载:..南海尉任嚣。

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

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赵佗能轻而易举掌握岭南军政大权,尽诛秦所置长吏,可见秦人的比例也应该微乎其微。再从秦末起义,及南越国最终灭亡的情况来看。戍守岭南这五十万人,如果数据确实,应该涵盖了大量的后勤人员,而以南越国的实力,是绝对拿不出五十万大军的。

至於秦军究竟哪去了?实际上,秦军的主力就是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给消灭了。这不仅包括了秦军王离统帅的长城兵团,在章邯的军队中也有大量的秦军补给,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还有许多秦军分驻各地险要,而被各地起义军各个击破,此类记载就更数不胜数了。

如:项梁起东阿,西,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於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战其北,大破之。

乘胜,遂破之等等。

参考史籍:《史记》等等

史册号网友观点: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总有人说五十万大军如何如何的,其实史界基本有公论,这五十万人中秦人所占比例不会超过一半,北上打回去?恐怕走到半路上自己就先乱了,作为主帅的赵佗就是因为明白这个问题,加上他本有异心才不肯北上的,不去看史书,在网上道听途说才会幻想秦朝还有能力翻盘。

好文章。

毕竟国家的实力要靠时间的积累,秦灭六国刚刚十多年,巨大的消耗不可能这么快就补充上。

所以,项羽被称英雄这么久,真的因为他的战绩惊为天人,不是秦国衰,亦非秦军弱,奈何遇项羽,神勇世无双,这五十万人即使不全是精锐,如果留在秦国腹地,不是浪费在开疆拓土上,也能解放同等数目的精锐出来,主要是有赵高在,秦人实在受不了,秦始皇是自作孽不可活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i20221202045004c1f6.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