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建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现如今,我们能够参观到的故宫,它始建于明朝,先后曾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居住过,距今已有将近六百年的历史。
帝制消失后,虽然,时间过去了百年,但是,故宫内大部分的宫殿都保存的较为完好,甚至,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和皇室的御用之物,成为了后人再现昔日宫中的繁华的历史资料。故宫占地上千亩,其周围是十米高的城墙,城墙的外面还有五十二米宽的护城河,以抵御外敌入侵。
就连城门也足足有四座,分别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里面殿宇之多可想而知。外朝的中心有三大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专门举行大典的地方。内廷的中心为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为:后三宫,是皇帝与皇后的殿宇。
就是这样的一个庄严大气的宫殿,在古代的封建时期,是寻常的老百姓死都不敢近前一步的地方。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之所以如此称呼,那是因为:紫禁城中的“紫”是“紫垣正中”。古人认为:北极星所处的位置正在天的正中间,是所有星宿的中心,所以,它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威严,也象征着皇家的权威。
这么看来,紫禁城不论在政治还是文化上,无不体现着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并且,皇帝和他的嫔妃们,以及下人们住的地方,都十分讲究地理位置和高低贵贱。
那么,就是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宫墙之内,清朝皇帝的一天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据相关史书的记载,清朝的皇帝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首要之事就是要学习读书。通常情况就是:早上天还刚刚亮的时候就起床,晨读之前要先练习拉弓,接着,会去到宏德殿开始读书,不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都照常不误。
并且,在学习中,清朝皇帝要学满、汉、蒙三种语言,以便于在自己之后的统治中,能够更加妥善的处理好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清朝历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视学习,甚至,会请学识较好的大臣们每天陪伴皇上学习讲解,并且,会有专人将皇帝的一言一行明明白白的记录下来。
康熙皇帝,在当时知识面就十分广泛:医学、天文和数学等诸多方面他都颇有造诣。
接着,一日之中颇为有意思的就是皇帝的用膳了。
与常人不同的是,皇帝每日的餐食只有两次,分别是在上午的七点到九点,以及下午的一点到三点,到了晚上就是用一些点心而已。每次在用膳之时,在皇帝周边服侍的太监们,都会先将桌椅和饭菜按照一定的规矩摆好,在皇上用膳之前,太监们都会仔细查看装菜的银碟是否变色再尝饭菜,证明了一切都是安全之后,皇上才开始正式用膳。
在用餐这件事上,为了彰显皇帝的尊贵,其所用的一些器具都是顶级匠人精心制作的,就连为皇上烹饪的食物地方,也是非常庞大的,单单厨房里就有三百七十人,茶房里就有一百二十个人。从这个人数上,就足以看出其尊贵奢华的异常了。
在用过膳食之后,皇上就会上朝同文武百官商议国事。刚开始的时候,皇上往往都是严格的遵守每日上朝的好习惯,但是,日子久了人就开始松懈了,皇帝上朝理政逐渐由一日一次变成每周两三次的样子。
但在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情况只在元旦、万寿和冬至这三个节日之时,才会有所改变。虽说,这样的日子略显单调和繁忙,但是,还是时常会有一定的娱乐项目以供皇帝在“枯燥”的生活中稍作调节的,比如说:听听戏、养养花和弹弹琴等,都是皇帝们所喜爱的。
不过,这其中最热门的宫廷娱乐还是看戏。宫内每月初一、十五演戏,过年过节,皇帝、皇后生日也要演戏,往往一演就是十几天。皇帝平日里想看戏,还可以随时传唤演小戏。在紫禁城中,淑芳斋后面的庭院里还保留着一个小小的戏台,这些都是皇帝平日消遣娱乐的历史见证。
在宗教的信仰这方面,满族人早期就信奉萨满教,那时候的皇帝十分注重这一信仰。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甚至,萨满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
可以说,萨满教对早期满族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习俗等各个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且,在清朝时期萨满这个职位是所有人都非常忌惮的,因为,皇室所有的祭祀都需要萨满参与主持。可见,当时的皇家对其是有多么的重视。
自雍正之后,皇帝就开始独自夜宿养心殿,即使贵为皇后,在大婚三天后,也要搬到自己的寝宫里居住。至于翻牌子侍寝的那些嫔妃们,虽然,她们暂时能够住进养心殿,但是,到了晚间十二点左右,嫔妃们依旧得回到自己的寝宫里去。
对于历朝皇帝来说,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登基。那一天,对于皇帝来说尤为重要意义非凡。登基大典隆重至极,在清朝的时候,一共有九位皇帝在太和殿登基,当日,对于礼拜、祭祀等事极为严格,过程繁复之程度令人咂舌。
其次,就是皇帝的大婚,在清朝,皇帝登基之后,举行大婚仪式的有四位皇帝:顺治、康熙、光绪、同治。典礼隆重且奢华,据说,当年孝庄的典礼整整两天两夜才将整个仪式举行完毕。估计,到时候还没等到洞房,人都已经差不多累趴下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