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海军的故事简短的?
①
有一个海军士兵,他来自一个小村庄,一心想加入海军,为国家尽一份力。经过严格的训练,他顺利成为一名舰长,并且带领着他的船员参与了多次巡逻和救援行动。
在一次风暴中,船只遇到了巨浪,看似绝境的情况下,船员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最终成功脱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海军的训练和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②
关于这个问题,海军故事:有一天,一艘海军舰艇在远离陆地的海上巡逻。
突然,舰艇接到了一条求救信号。
舰长立即下令把船开到信号源附近。
当舰艇到达目的地时,他们发现一艘小船正在沉没。
舰长下令救援行动立即展开。
海军士兵们迅速跳入水中,救起了小船上的人们。
他们用救生筏将每个人都安全地送上了海军舰艇。
所有的人都非常感激,并向海军士兵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海军舰艇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救援任务,将所有的人安全地送回了陆地。这个故事展示了海军士兵们在海上执行任务时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③
猫抓老鼠(1)
八十年代某一天,我观通站发现在我领海附近有一支快速运动的不明国籍的舰队。
那天正赶上海面有强风暴。
在一阵紧急出航的铃声中我们出发了,军舰一出港口大家就惨了,左右上下前后天旋地转,鼻孔里,嗓子里塞满了面条,吐不出咽不下(海军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出海期间不吃面条和油条)。
不过大家都在战位上准备了三宝之一的油漆罐挂在胸前。
距离目标不远了,几艘军舰变换队型小心接近,打开强光灯一照,哈哈,原来是英国皇家海军驻香港舰队的七八艘巡逻艇,看来他们也怕大风浪。
一组信号打过去,命令它们离开我领海,否则就不客气。
从舷窗探出一个胖胖的脑袋打了一个OK手势。
几艘英舰起锚
转了一圈突然加速向我大陆方向开去。
“撞它们,赶出去“,接到命令后我三艘舰艇直插过去挡住去路。
看着它们小小的舰身(我唯一一次感到自豪)在涌浪里漂浮不定,舰长倒犯难了。
撞太重了它会翻沉,撞太轻了它还跑。
我吨位大,它数量多,一会赶跑了这艘那艘又往里闯。
一夜就这样过去了。
天慢慢放亮,搞得大家精疲力尽。
新鲜事又来了,它有两艘艇派人拿鸡蛋和土豆砸我们。
我们舰务长则组织人用洋葱回敬。
还有一弟兄拿来一个菜筐,里面垫上毛毯专们迎接它们的鸡蛋,当然一完好的也没接着,自己倒成了蛋制品。
老这样也不是办法呀,副长想了一个好办法,我一弟兄内穿全村防化服外套防火服顶着对方打来的棍棒,把缆绳挂在它的揽拄上,在它砍断前可把它们拖好远。
中午传来好消息,我方增派了十艘护卫艇接替我们。对方看站不到便宜,灰溜溜地加速跑远了。
结果:我轻伤三人。损失洋葱六筐。舰身轻微刮伤。竹竿四根。菜刀一把。缆绳一根, 对方轻伤数人。土豆鸡蛋不详
海军故事(专栏)八十年代的台海军事对峙(2)
发生在八十年代的台海军事对峙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对全世界宣布,台湾海峡及其周边海域的海图绘制完毕,结束了长期使用外国人绘制的海图。一纸声明看似平常,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参加海绘和为其护航的我东,南两舰队的官兵心里才清楚。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我海测船一律被漆成白色。当时,东南沿海出现了一支白色的奇怪的舰队。就是这样的一支大规模的舰队(建国以来最大一次海军积结)让台湾当局大为紧张,台湾也出动了所有战斗舰艇与我在台海展开军事对峙。
这次军事对峙历时半年。其间,大小磨擦不断,双方最终没有攘成大规模战斗。
海军故事(专栏)侦察美海军编队行动(3)
一次近乎实战的侦察美海军编队行动(本人亲身经历 )
路线:台湾南部云澳岛--香港
时间:上世纪 我方:八艘猎潜艇
美方: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四艘,护卫舰二艘,补给舰两艘
海情:十级风浪,猎潜艇摇摆40度
过程:双方有互相追逐,有信号联系。武器均装实弹,双方最近100米
结果:我方完成预订任务,录像,像片清晰。美方进入香港
总结:我方所有舰员呕吐,大批舰员吐血。一艘猎潜艇电舵失灵
二、有哪些有故事的著名战舰?
清末海军第一舰—"海圻"号巡洋舰。
海圻号的来历
清朝自从被西方打开了国门后,也愈发开始重视起海军的建设来。
在其后的几十年中,清政府通过洋务运动,不断的采买、引进外国技术逐步建立了一支号称亚洲最强的海军舰队。
不过,这种虚幻的荣光很快被残酷的事实打破,1883年中法战争,福建水师全军覆没;1894年,北洋水师也在甲午战争中重蹈覆辙。
遭遇沉重打击后,意识到现代海军重要性的清政府顶着割地赔款的巨大经济压力开启了第二轮购舰计划以重整海防。
“海圻”号巡洋舰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向英德两国订购各型军舰43艘。
其中,最大的当属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的两艘穹甲快船(即防护巡洋舰)。
这两艘防护巡洋舰舰长132.3米,宽14.3米,吃水6.1米,标准排水量4300吨,安装有8座锅炉,2台往复式蒸汽主机,总功率1.7万马力,最大航速24节。
武备为8英寸(203毫米)主炮2门,4.7英寸(120毫米)副炮10门,3磅炮(47毫米炮)12门,2磅炮(37毫米炮)4门,鱼雷发射架7具。
全舰官兵共计445人,单艘造价220万两白银(合32.8万英镑)。
这两艘分别被命名为“海圻”和“海天”的防护巡洋舰于1896年开工建造,1898年下水,1899年交付清政府。
至此,诞生于清末的海军第一舰“海圻”号开始了自己传奇而又动荡的一生。
回国即参战
1899年“海圻”号巡洋舰刚回到中国就碰上了三门***。
当年2月意大利王国向清政府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作为军事基地的要求,遭到拒绝后,立即派出数艘军舰在三门湾附近游弋并做出进攻姿态,以此威胁清政府妥协。
而这一次,清政府没有再向往常一样软弱妥协,在摸清了意大利的底牌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态度后,强硬的拒绝了意大利的所有要求。
恰巧这个时候,由英国订购的“海圻”、“海天”号巡洋舰返回中国,海军实力大增的清政府直接将其派往沿海地区。
包括“海圻”号在内的清军水师主力,在浙江沿海与意大利军舰展开对峙。
10月底,占不到任何便宜的意大利终于放弃租借要求,军舰撤离中国。
三门***以罕见的清朝胜利而告终。
本来订购“海圻”号重建海军在清廷内部还颇受质疑,但甫一回国就碰上了这样的外交事件,从事实上证明了海军在国防中的重要性,“海圻”号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当时清朝政府外交中的明星。
避战八国联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军舰云集大沽口。
这时的清政府已出现政权不稳的迹象,重建后的北洋水师不愿再次重蹈覆辙,主力开往山东沿海避战,“海圻”号也在其中。
在山东沿海待命时,“海圻”号还救助了一艘在附近触礁搁浅的美国战舰,为此海圻舰管带***受到了美国国会的感谢。
不久,包括“海圻”在内的北洋水师全部开往东南沿海参与“东南互保”运动。
八国联军撤走后,清政府对北洋水师的避战行为大为不满。
1909年,清朝重整海军,将合并所有水师,并重新分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海圻”号成为巡洋舰队的主力舰之一。
孤舰“海圻”
1904年,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旅顺地区爆发战争。
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为以防万一,急命“海天”号巡洋舰由烟台赶往江阴装运***。
结果“海天”号在长江口外因船速过快直接撞上了礁石,大量海水从被撞出的舰体破口处涌入舰内,数个小时后舰尾部分就沉入了水中。
由于撞击猛烈,“海天”号的沉没速度超出了众人预料,当打捞船到达出事现场时,整舰已基本沉入水中,失去了打捞价值,只得拆除舰上还可使用的机器设备和枪炮弹药等剩余物品。
昔日曾经的主力舰,就此完全报废。
根据《中国海军海上失事全纪录》记载:“‘海天’舰(北洋海军巡洋舰,当时中国最大之军舰)在江苏鼎星岛遇雾触礁失事,舰体整个坐礁,舰首上扬,舰尾没入水中而报废,当时管带为刘冠雄。”
“海天”号沉没后,“海圻”号成为旧中国唯一的一艘大型巡洋舰。
出访南洋
20世纪初的南洋已经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在此定居、经商,因为勤劳肯干、富有头脑,南阳的华人华侨大多居于上层地位。将此作为殖民地的西方国家为了利益,故意扶持当地人打压华人,因此南洋地区的华人华侨的生存地位一度受到很大的挑战。
1907年,为加强同南洋的联系,清政府特组织“海圻”号搭载着农工商侍郎杨士琦前往菲律宾考察。听闻这一消息后,当地华人受到极大鼓舞,自发组织准备迎接“海圻”号的到来。当海圻舰进入靠岸后,各地区的华人倾巢而出,欢迎和参观号称海军第一舰的“海圻”号巡洋舰。马尼拉的华人商会更是兴奋不已,设宴款待全舰官兵。
海圻舰的到访也引起了当地总督重视,杨士琦甚至受到总督的亲自接见,用意不言自明,不过清政府出访南洋目的已然达到。
“海圻”号的这次南洋之行给当地带来了巨大影响,让在外漂泊的华人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关怀,也让当地人意识到了滋生事端的后果。
后来,清政府又多次组织海圻号赴南洋访问,在香港、新加坡、雅加达、西贡等多地停靠,从侧面加深了南洋华人华侨与祖国的联系。
抛弃陋习
清朝末年,中国与西方社会的交流日益加深,西方先进思想的引进在中国社会开始引起讨论,尤以是否剪去辫子只留短发最为激烈。在这之前,清朝内部已经有了要剪去辫子的意见,无奈反对意见太大才一直搁置迟迟没有行动。
1911年,清政府受英国邀请派出“海圻”号参加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
在前往英国的航行途中,没有上峰的管制而又深受西方思想感染的舰队统领程璧光发布命令,将舰上所有官兵头上的长辫剪去,只留短发。
这一大胆而又叛逆的举动当即得到全舰官兵的响应,束缚在中国人头上的陋习第一次以这种公开方式被摒弃并公之于众。
“海圻”号的举动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但这种顺应潮流的做法却很快引起效仿,不少开明人士也纷纷效仿,始于清朝初期这一习俗终于走到了尽头。
剪掉辫子的舰员
环球航行+炮舰外交
1911年6月24日,“海圻”号作为受邀方之一,参加了英国的海上阅舰式,并受到英国国王和王后的接见。
阅舰式结束后,“海圻”号又前往美国进行访问,这是中国军舰首次横跨大西洋的航行。
经过千里跋涉,“海圻”号在纽约受到美国方面的隆重接见,在美访问期间的“海圻”号也同样受到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要知道这也是中国军舰第一次到达美洲大陆,等下车中国军舰停靠美国码头时,已经是86年后的1997年了。
访问美国结束后,“海圻”号又受命前往古巴和墨西哥。
古巴华人的处境十分艰难,虽在古巴独立战争中出力不小,但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和尊重。
“海圻”号到达哈瓦那后统领程璧光与总统会面,要求古巴公平对待当地华人,改善华人的境遇,古巴总统一一应允。
海圻舰的这次强硬展示为古巴当地华人华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发生反华排华暴乱的墨西哥,在听闻“海圻”号已到达古巴哈瓦那后墨西哥政府便立刻向清政府赔款道歉,同时立即逮捕了反华暴乱的凶手并绳之以法,鉴于墨西哥政府态度转变,“海圻”号最终没有驶向墨西哥。
这次清政府展开的“炮舰外交”相当成功,既为当地的华人华侨提供了安全保障,又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承诺和赔款,算是一次成功的外交行动。
访问美国时的海圻舰官兵
回国途中举旗易帜
1911年10月,“海圻”号巡洋舰在回国途中在英国听闻辛亥革命,统领程璧光即在全舰官兵的响应下宣布正式改旗易帜,降下了清政府的青龙旗改为了代表***的五色旗。
此时的“海圻”号尚在国外,由于不清楚国内状况,一直没有动身回国。
直到1912年3月末,滞留在国外的“海圻”号响应民国政府号召,终于在1912年夏回国,漂流在外400余天的“海圻”号终于回到祖国。
“海圻”号的这次出行,算是旧中国时期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但在这次航行中的传奇经历却是任何其他军舰所无法比拟的。
青龙旗和五色旗
频繁易主
进入民国后,“海圻”号虽归属民国海军,但各派系的轮流登场却让这艘巨舰不断地转换角色。最早隶属于袁世凯旗下海军,袁世凯病死后归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有,护法战争失败后海圻舰又倒向桂系军阀,接着又被粤系军阀陈炯明所得。
1922年4月,返回广州的***授命温树德等将领以突袭的方式夺取“海圻”号等多艘军舰,制造了“夺船事件”,但不久温树德背叛***,率领以“海圻”号为首的舰队转投直系军阀吴佩孚。
直奉战争失败后,“海圻”号又归奉系军阀所有。
接着趁1932年奉系内部“崂山事变”海军大乱,“海圻”“海琛”“肇和”三舰又逃回广东,投奔***而去。
在***处又待了没有多久,“海圻”号上官兵又打算去往他处,遭遇到***拦截后,最终海圻舰冲破阻挡来到香港。
1935年,在***政府的接应下,“海圻”号巡洋舰驶往南京,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头号主力舰。
二十年来六易其主,“海圻”号的遭遇也将那个时代军阀混战政权更迭的光景展现的淋漓尽致。
程璧光时民国首任海军总司令,1918年死于暗杀,这是他率海圻舰出访美国时的合影
自沉江阴
1937年9月25日,已经年老失修无法对抗日本海军的“海圻”号巡洋舰为阻止日军溯江而上,奉命自沉于江阴。与海圻舰同沉的还有清政府时期购买的“海琛”“海容”“海筹”三艘老式巡洋舰。至此,风雨飘摇了三十多年的“海圻”号巡洋舰终于走往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德国战舰——俾斯麦号
成名原因:二战时体积最大速度最快的战舰,最顽强的战舰也许没有哪一艘战舰像它一样,攻入英国皇家海军的腹地,让其为之胆战心惊。
这艘高达823英尺的德国无敌战舰最高航速为30节,是二战中纳粹德国海军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之一,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也是当时海上体积最大速度最快的战舰。
第一次出海作战,“俾斯麦号”就在1941年5月24日的丹麦海峡海战中击沉了被称为英国皇家海军著名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因此,英国皇家海军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拦截“俾斯麦号”。
3日后,以“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战列舰为首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围攻,使其沉没。
1989年人们发现了海底的“俾斯麦号”。
令世人震惊的是,尽管在最后的一次战役中惨遭重创,他仍然保存相当完整。
也就是说,事实上很有可能“俾斯麦号”是自己凿沉而并非被英国海军击毁。
这首傲视群雄的德国战舰以他自己顽强的方式笑到了最后。
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是纳粹德国在二次大战初期就投入使用的大型军舰。
参加了在大西洋上对盟国运输船只的袭击战和入侵挪威的登陆战役,以及与入侵挪威战役有关的海上战斗,为纳粹初期的海上作战主力之一,也是最后一艘在战斗中被击沉的帝国战舰
墨尔本号***就是一艘有故事的著名战舰。
1、诞生
墨尔本号***本为英国造尊严级尊贵号***,舷号R77,属于英国在二战中应急设计的巨人级护航***。由阿姆斯特朗船厂于1943年4月13日开工建造,于1945年2月28日下水,而在其海试的时候,第二次***就已经结束了。
而战后的英国百废待兴,根本无力维持其庞大的皇家海军舰队,遂大量缩减海军力量,只保留吨位大、船况较好并且有较大改进余地的航母。并且在世界各地寻求买家,准备把自家有点卖相的船都出手。而尊严号作为护航***,战斗力过于低下,长期无人问津当时烂在了英国人的手里。
碰巧的是1949年英澳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而当时的澳大利亚对尊严号比较感兴趣,于是英国便顺水推舟,以10英镑的价格把国内无人问津的尊贵号卖给澳大利亚,但条件是澳大利亚必须购买英国设备使其形成战斗力(这套路熟悉吗?)。
在加装了当时极为先进的蒸汽弹射装置和改装了先进的雷达系统后,1955年10月28日该航母正式完工并配置了4架美制A-4天鹰攻击机,并于次年4月23日到达澳大利亚悉尼港完成交付。1956年5月14日举行改名暨授旗仪式,尊贵号改名为墨尔本号,舷号变为R21,成为澳大利亚舰队的旗舰。
而这一切,也就刚刚开始.......
2、传奇开始
1957年10月28日,也就是墨尔本号航母抵达澳大利亚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这艘航母就开始闯祸了。当日,它在阿德莱德港行驶时,突然与蓝卡号战舰相撞,开创了碰撞历史的先河。所幸的是,这次撞击是在港口里,因此,墨尔本号只受了点小伤。不过既然开了斩舰的先河,自然是把持不住了。
1964年2月10日,墨尔本号航母干掉了自己编队的护驾战舰航海者号驱逐舰。
这次撞击可是悲剧性的,偌大的航母从驱逐舰腰部直插进去将其拦腰切断。
不过,澳大利亚海军的调查结果是,"航海者"驱逐舰的舰长严重失职,偏航进入了航母航道的水域,此事件共造成82名士兵死亡。
而墨尔本号航母只是舰首受损+平衡仓漏水,进维修厂呆了4个月。
1969年6月3日,在南海的海妖演习中,墨尔本号航母再次“犯病”将美军的伊文思号驱逐舰拦腰撞断,并直接让其半截沉入海底。
调查发现,战舰相撞时美军伊文思的舰长在铺位上正呼呼大睡,而两名负责观察的年轻军官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发现自家战舰驶进了墨尔本号航母的航道,由此导致了这个悲剧,此事件共造成73名士兵死亡。
而墨尔本号这次依旧只是轻伤,不久之后就返回澳大利亚悉尼港修正。
而其刚回港没几天,当年的6月10日,它又与一艘名叫马鲁的船只发生相撞,差点将对方撞翻。
1970年9月3日,墨尔本号航母在悉尼港又与一艘渡船发生相撞。幸运的是,双方在港口里相撞,因此,只是表面受了一些小伤。经过一番修理,航母又恢复了原貌。
之后安静了两年,可能是比较寂寞,于是1972年10月15日,墨尔本号航母又玩了一次自焚。
而又过了两年,可能是上次没玩爽,于是1974年7月11日,墨尔本号航母在悉尼港内直接撞上了一艘客轮。
然后又过了两年,可能是怕大家忘了它,于是1976年7月24日,墨尔本号航母又在悉尼港内撞了一艘日本货船。
至此,墨尔本号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大满贯。
3、永垂不朽
1985年在拆除了舰上武器、电子、动力等所有先进设备后,墨尔本号航母壳体以3000万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我国拆船公司,成为我国购买的第一艘航母,次年被托运到我国广州。
但是让人惊喜的是当时墨尔本号航母上依旧保留着完整的蒸汽弹射装置和助降镜等装置,我国相关专家为此在船上进行了长达30天的测绘和分析,可以说墨尔本号航母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航母理念。
墨尔本号航母的一生都在为与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事业而努力着,即使死后仍将革命的种子播洒到了我国。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世界航母历史上的典范。
三、世界上第一个把船和机场跑道结合的军舰?
1909年,法国人克雷曼.阿德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迷人创想,并第一个提出了‘***’这个词.这是人类第一次产生***概念的设想.
世界第一个从停泊的舰船上起飞的飞行员是美国人尤金·伊利(Eugene Ely),他于1910年11月14日驾驶一驾“柯蒂斯”双翼机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巡洋舰(USS Birmingham CS-2)上起飞。
1911年1月18日,他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USS Pennsylvania ACR-4)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成为第一个在一艘停泊的舰船上——(“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降落的飞行员。
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是第一个从一艘航行的舰船上起飞的飞行员,1912年5月2日他驾驶飞机从一艘行驶的战舰上起飞。
第一艘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提供跑道的船只是英国“暴怒”号巡洋舰,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
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前半部铺设70米长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加装了87米长的飞行甲板,安装简单的降落拦阻装置用于飞机降落,这是世界上第一艘***。
四、撞沉战舰的情节概括50字
在一次海战中,战舰被敌方舰队围攻,舰长果断下令撞击敌舰以脱困。
舰长和船员奋勇作战,舰船如利剑般刺入敌舰,造成巨大破坏。
然而,战舰也在这次撞击中受损严重,最终沉入海底。
舰长和船员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成功摆脱困境,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个情节充满了战斗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现了舰长和船员的顽强与勇气。
一支敌对势力的军舰偷袭并击沉了我方的战舰。在激烈的海战中,我方战舰遭到重创,最终沉入海底。敌方军舰迅速逃离现场,留下我方舰员在茫茫大海中挣扎求生。
这起事件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和谴责,双方关系险恶,紧张局势愈演愈烈。
我方军方立即展开调查,以追究责任并寻求合适的回击方式,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撞沉战舰的情节是指在战争中,一艘战舰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敌舰进行搏斗,最终用自己的船身撞击敌舰,以达到摧毁敌舰的目的。
这种情节常出现于战争电影和小说中,既表现了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忠诚国家的精神,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同时,撞沉战舰的情节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影视作品中经典的情节之一。
④
撞沉战舰的情节是指在战争中,一艘战舰因遭受攻击或者意外而沉没。这种情节经常出现在海战场景中,其目的是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和增加故事的戏剧性。
在现实中,撞沉战舰可能会导致士兵和平民的死亡、损失巨大的财产以及战争势力的变化。
在小说和电影中,这种情节经常被用来表现战争中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勇气。
⑤
撞沉战舰的情节概括:在一场海战中,一艘敌方战舰突然冲向我方战舰,双方激烈交火,最终敌方战舰猛烈撞击我方战舰,导致我方战舰直接沉没。溺水的士兵奋力求生,些许幸存者被抢救上敌方战舰。
⑥
撞沉战舰:一艘战舰在夜间航行时与另一艘船只相撞,造成严重损坏并迅速沉没。船员们奋力逃生,经历生死考验,最终有幸获救。
⑦
撞沉战舰的情节是指在战争中,一艘战舰主动或被动地与敌方战舰相撞,造成其中一方或双方的战舰沉没的情况。
这种情节在战争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它展示了战争残酷的一面,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英勇顽强的精神。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就有这样一幕,巨轮与冰山相撞,最终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强调了人类的脆弱和自然环境的强大。
⑧
撞沉战舰的情节通常是指在战争中,一方的舰艇被对方的舰艇撞击而沉没。这种情节在战争小说、电影等作品中经常出现,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在实际战争中,撞击战术也曾被使用,如二战中日本海军的“特型潜艇”就采用了撞击战术。这种战术的成功率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取得惊人的效果。
撞沉战舰的情节不仅是战争小说和电影的常见元素,也反映了战争中残酷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⑨
战舰在看到敌舰不远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启动,尽管帽子枪林弹雨和水上的鱼雷,但是还是全速撞向吉野,据讲以后双方战舰燃起了熊熊大火,然后一同沉入海底。
⑩
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尼莫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
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五、保船避战的故事?
1895年1月,在清军防守薄弱,一触即溃的情况下,日军先后在荣成湾登陆和攻占威海南北两岸炮台。至此,威海陆上据点尽失,威海港内的北洋舰队和刘公岛上的守军陷入敌军的重围。旅顺口失守后,威海卫便成为北洋海军的唯一基地。
当时,停泊在威海军港的有定远、镇远、来远、靖远、济远、平远、广丙、威远,康济、镇边。
镇中等15艘军舰和12艘水雷艇,1艘宝筏号水雷布设船及1艘飞霆号附属汽船。
1月30日,一直停泊荣成湾的日本联合舰队出动17艘军舰,趁南帮炮台两军激战之时,于凌晨2时启航开向威海,7时抵达百尺崖南,先后配合其陆军轰击杨峰岭、所前岭炮台。
南帮炮台陷落后,北洋舰队因威海港东口暴露在日军陆路炮火之下,便移至西口。
因此,日鱼雷艇得以破坏东口障碍物,入港袭击北洋舰队的舰只。在此不利的势态下,清廷曾电谕北洋舰队乘间出击,或退往烟台。海军提督丁汝昌认为:“海军如败,万无退烟之理,惟有船没人尽而已”。
北洋大臣李鸿章于1月30日电告丁汝昌:北洋舰队应冲出威海,设法保船。但丁汝昌决心株守港内,既不出战,又不转移。
2月3日,日舰及占据南帮炮台的日军以大炮水陆合击刘公岛及北洋舰队,刘公岛清军有很多伤亡。当夜,日鱼雷艇队闯入港内袭击,定远号中雷重伤,不久自毁。日军有5艘鱼雷艇被击沉。定远舰毁后,丁汝昌移督旗于镇远舰。
5日,日军又水陆一起发炮轰击,清军发炮还击,击伤两艘日舰。
6日凌晨,日鱼雷艇又入港袭沉来远,威远及宝筏号。此时,刘公岛电讯已中断,形势岌岌可危。
至9日,北洋舰队尚有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中等大小舰船10艘,但弹药将尽。
11日,丁汝昌获悉陆路增援已无希望,于是召开会议,研究突围。当即遭到舰队中的洋员瑞乃尔、马格禄以及一小撮民族败类营务处道员中昶炳等人的坚决反对,迫使丁汝昌等人相继自杀。
12日晨,一群贪生怕死之徒盗用丁汝昌名义,向日本舰队投降,北洋舰队至此覆没。
北洋舰队覆没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李鸿章死守其保船避战的错误方针。李鸿章既规定北洋海军“不得出大洋浪战”,又不准陆路各军半渡而击。
他认为只要“固守大小炮台”,依仗“能击四面”的新式大炮,便可使日军“断不敢近”,这等于将战场主动权拱手授之于敌,而使自己立于未战先败之地,加上丁汝昌消极地等待陆路增援,不肯出口作战和突围退却,又无与洋员及一小撮民族败类斗争到底的勇气,终于酿成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可悲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