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郭继承书法100幅,“守正道”的书法家郭志福,跟罐罐茶一样,香自“苦熬”来

郭志福,字粟白,1965年10月生于甘肃会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会员,白银市书协常务理事,会宁书协副主席,甘肃萃墨书画院副院长等。

《书法导报》特聘书法家。

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会宁支行。

结业于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高级班、研修班,并获优秀学员。

在书法创作上,真、草、隶、篆均有涉猎,主攻篆、隶。

篆宗金文、石鼓文、吴昌硕;隶于《石门》、《张迁》《西峡》用功尤勤。

作品入展由中书协主办、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二届、第四届学员结业及教学成果汇报展,六周年教学成果回顾展和十周年优秀学员作品展。

并分别获二、三、一等奖和优秀奖。

入展甘肃省第三、四、五届中青年书法展,新世纪书法大展,首届“敦煌杯”全国书法大展。

入展2006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年展,并获二等奖。

陇地多贫,会宁最甚,久居全国贫困县之列。幸当世国泰民安,已脱贫。

会宁多山区,可文化源远流长,“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几乎是会宁老家书写中堂条幅的首选文句且已流传多年并被县志记录在案。“状元县”的沃土上早前以考上靖远师范为荣,郭志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全乡当时都是“风云人物”,父老乡亲都口口相传,“攒不下苦唠,公家的一碗饭端定唠”(会宁方言)。

郭志福自幼性格内敛,少言稳重,在寨科小学偶见刘汉举老师的教案,极为震撼,“蘸笔字写的周门(会宁方言“这么”的意思)好”!这是几十年之后和刘汉举老师同桌共餐酒酣之际吐露的感恩之言,并说刘汉举才是他真正的书法启蒙老师,因为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字美”!

郭志福的书法基础是在靖远师范时期奠定,在上“写字课”的过程中,慢慢由“写字”向“书法”靠近。

靖远师范毕业之后,分配到掌里中学当语文老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会宁县农行需要一位办板报写宣传标语的人,郭志福的字“好”已经传开,所以工作由乡村中学调动到会宁县农行。

后来参加了中书协主办的培训班,对各种字体均有涉猎。

在培训期间,李刚田对石鼓文和吴昌硕的篆书推崇之极,郭志福深受启发,加之篆书苍茫、凝重、拙朴,线条规整匀称,是他本人非常喜欢的字体,遂主写篆书。

金文、大篆和小篆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书协主办的书法展。

二零一零年全国首届篆书展入展并获奖。

在此不一一列举获奖情况,否则一篇文章成了广告软文。

郭志福的书法离不开中书协主办的研修班和高研班,期间对中国书法史、书法美学和书法创造的学习,对他本身的书法修为起到极大作用。

郭志福现在的小篆书法作品,石鼓味足。

就郭志福老师的书写字体而言,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小篆本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就郭志福老师的笔法而言,几十年的书写功夫,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尤其枯笔的运用,让书法作品更加有书卷气息。

就郭志福老师的书法作品规格而言,中堂、条屏、横幅、扇面、斗方……都是经常书写,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说来:气质这一块,拿捏的很好。

我和郭志福亦师亦友,生活中,在一起多聊书法话题。

我个人认为,书法与文化有关,因为字是文化的载体。

小篆作为秦王朝“书同体”的官方字体,完全符合“始皇”古茂雄秀,冠绝古今的气魄。世界上的文字语言千百种,只有中国人会把自己的“字”挂在墙上,不仅是书法艺术品的展示,更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无言传承。

书法与艺术有关,那是人的牵强附会。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尚美追求。

唐人尚丰满,史上四大楷书家,出其三;清人尚古,碑贴学盛行,成亲王、铁保、翁方纲和刘墉被誉为四大家,馆阁体的产生也在情理之中;今人尚欲望,各种江湖体江湖书法家层出不穷,打着艺术的幌子,丑态百出,就像一位打扮地花枝招展的美女,自认为有几分姿色,在KTV包厢挨个介绍自己:您好,我是处女……人心不好,“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狠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两面三刀,三五成群,学问不高,心眼不少。

文人不如KTV选手“值钱”和“有用”,精神瓦解,道德沦丧。

故各种天灾不断,新冠疫情,让骄傲的人类手忙脚乱甚至不知所措。

近来云贵之地,大象出山,此乃异象,大象是很有灵性的动物,本该远离人群。

歌舞离不开迈克尔·杰克逊,篮球离不开迈克尔·乔丹,甘肃的篆书离不开郭志福,难得还有这么“守正道”的书法家!疫情期间,我建议郭志福老师写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法作品。

咱们是中国人,永远脱离不开儒释道的影响,道家的经典著作以“道德经”为主,已经写成二十米的长卷;儒家经典居多,郭志福老师已经从《诗经》开始着手;民间容易读写的《心经》已经在藏家和爱好者手里居多,金刚经长卷写成两幅长卷,都是二十米。

文化与实体、传承有关。数百年过后,我们都早已不知在“哪里”,书法作品会“永存”,这是我在参观大佛寺时的感受,“他老人家”就在那里躺着,几百年里,千百万人从“他眼里”走过,我根本不知道是“谁”,但看到藏经处历朝历代的书法作品,那才是我看到“我们”从“那里”“走过”的“证据”。

秦腔是土里生的,黄土地尘土飞扬,几千万老乡吼唱秦腔;蒙古长调是草里长的,蓝天白云羊群,马头琴拉出奶茶味;郭志福的篆书是手下写的,白纸黑字红印章,阴文“粟白”阳文“郭志福印”。

陇上书画自古文化气息浓厚,一部书法史,不提甘肃无法落笔,名家辈出,梁鹄、张芝、索靖……敦煌的汉简,躺在滚烫的黄沙里,存留着汉文化的永远的精神活力。

郭志福老师人品书品甚高,我非常尊重,窃认为是当代陇上名家。

(郭志福书写的金刚经和道德经长卷)

(为藏家题写的六尺屏)

(六尺屏里部分笔法特写)

(为藏家题写的对联)

(为藏家题写的六尺屏)

(为鸿峰杂粮食府题写的罐罐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h20221128054008e48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