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冷战,美苏冷战的五大原因?

“冷战”的表现: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

军事上:北约和华约建立。

二战后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了世界霸权的政策,并视苏联为障碍。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曾经同为反法西斯盟友的苏联和美国开始进入到一种全新的敌对状态当中,这种对抗虽然不是以战争的形式,但和战争一样存在明确的敌我双方关系,因此又被称作“冷战”。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很大,它持续了40多年,并直接影响到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从对冷战爆发原因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国政治竞争、美国霸权的战略考虑等因素,这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都非常重要。那么冷战究竟是怎么爆发的呢?

在美国学界,对冷战爆发的成因非常重视,并且大体存在三类看法。主流正统派认为是苏联挑起的;修正派认为是美国挑起的;后修正派则认为冷战是在美苏双方的互动中爆发的。我们无需纠结这三种看法孰对孰错,而是需要从更深的历史背景层面去剖析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苏联方面需要拉开与西方距离

事实上,冷战之所以会出现,和美苏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这两个国家都存在挑动冷战对抗的需求,战时的盟友关系对双方内部都造成了极不舒服的感觉,促使他们迫切需要退一步建立某种对立。

从苏联方面来看,由于他们推行的是着重发展重工业,造成普通民众生活水平较低,但是在严格的封闭环境下,这并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平稳。

但是卫国战争时期,几百万苏军在反攻德国的行动中打出了国门,很快就发现到外部世界的生活水平情况,并且越往西打,这种差异也就越明显,因此许多士兵在寄回家的信件中都提到了这种反差。

苏军政治部门曾拆获大量士兵信件,得悉一些战士对比国内外政治生活后所产生的思想情绪,曾专门给苏联国内写了报告。

1945年2月6日,苏军总政治部在一次会议上,将当时苏军中弥漫的这种情绪类比于“十二月党人思潮”。

所谓“十二月党人”是指当时沙俄击败拿破仑之后,曾在巴黎驻军,结果这批占领军中反而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回国以后想要推翻沙皇统治,这些人就被称作“十二月党人”。

苏军政治部以此来比喻苏军当中的这种苗头,其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当时战争还在进行当中,甚至距离攻克柏林还有3个月的时间,由此就可以理解苏联必将在战后通过一股外部压力来重新整肃内部结构。

当几百万苏军复员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维尔德洛夫等城市破获的大量青年社团“案件”或多或少的反应出当时苏联内部期望改革的愿望和情绪。

不仅如此,随着战事的推进,苏联在战争结束时已经解放和控制住了欧洲大片区域,这些地区大多由苏联主导战后重建,确立了一系列亲苏政权,同美英控制的西欧存在较大的利益和价值观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拉开与美国的距离就不单单是为了稳固自身内部结构,同时也能扩展和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国际体系和秩序,从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美国方面倾向于遏制苏联

苏联方面有拉开与西方、特别是美国距离的需求,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早在二战进行期间,美国就曾尝试与包括英国(前任世界霸主)、苏联(战后主要对手)在内的其他国家共同协商构筑了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内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但在此过程中,美国发现苏联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是一个与西方完全异质的存在,想要将其囊括在内非常艰难。

曾有人认为罗斯福在拉拢苏联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也正是因为他的去世才造成了美苏矛盾的激化。

但事实上,在罗斯福本人去世前几周,他曾说过斯大林基本上违反了对他的所有承诺。

正因如此,到了杜鲁门总统时期干脆将放弃了拉拢苏联的行动。

如果美国想要继续尝试将苏联拉进自己设计的体系秩序中,就必须做出妥协,自己所获得的实惠将要大打折扣;如果想要保证自己推行的战后秩序规则的完整性,必定需要和苏联决裂。

权衡再三,美国最终选择了后者,这里就需要提及一位关键人物,他的名字叫做乔治·凯南,是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的外交官。

由于对苏联社会的了解,他于1946年6月曾给国内写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将苏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认为苏联是具有扩张性的。

为此,乔治·凯南提出了“美国不要和苏联打仗,而是要实行一种遏制战略”,想要以此将苏联的影响力限制在它在二战中拓展出来的势力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美国还要将自己设计构筑的国际体系建设的非常稳固、强大,以此来拖垮苏联。

这里就需要提及一个关键人物,乔治·凯南,这个名字在美国外交史上的地位太重要了。

凯南当时是美国驻苏联使馆的外交官,1946年6月,他给国内写了一封8000字的长电报。

一封电报写8000字,这本身就很特殊了,而长电报的内容更加特殊。

他第一次把意识形态差异放到了一个特别高的位置,说苏联的意识形态和美国完全不一样,它是要不断扩张的。

那么美国应该怎么应对这种扩张,凯南说美国不要和苏联打仗,而是要实行一种遏制战略,把苏联的影响限制在它自己的势力范围里面,同时把美国建立的国际体系建设的非常稳固、非常强大,这样的话苏联迟早会垮。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这份电报可真是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很快美国的选择就清晰化了。

那就是和苏联决裂,然后利用决裂带来的自由度专心整固自己的阵营。

乔治·凯恩的意见在美国快速传播,很快就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

1947年,乔治·凯南以“X”的署名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该文明确提出美国要使用“抵抗力量”,对苏联的扩张倾向进行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遏制”。

文中所提出的“遏制”苏联的主张,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

从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对苏战略,乃至整个大战略都被称为“遏制战略”,凯南本人也因此获得了“遏制之父”的称号。

不仅如此,由于二战太过惨烈,将这个欧洲变成废墟,这促使工人主义运动和思潮在战后中西欧广泛传播。

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陷入重创之中,当战后苏联驻军抵达中欧之后,对这些国家的局势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因此,拉开和苏联的距离,确保西欧国家向美国靠拢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从这一点考虑,美国也无法与苏联继续保持紧密关系了。

冷战对美国的促进效果

冷战的爆发符合美苏双方的需求,但对美国的好处更大。通常来说对抗意味着消耗,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但与苏联的全方位对抗却为美国提供了一种绝佳的外部压力。当时的苏联国力比美国稍弱,这样的敌人所产生的压力并不会过度消耗美国的底蕴、损害美国的长远发展,反而有利于进一步将潜力激发出来。

比如科技方面,美国就在冷战美苏竞赛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层面用跨学科的方式组织其科技力量,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投入。

诸如载人航天、互联网信息等技术都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研发出来的。

而在国际体系的设计上,美国的规则也要优越于苏联,冷战期间追随美国的国家要远远多于追随苏联的国家。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美国当时所设计的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更有利于自己,但也能让其他国家看到实惠。

地缘政治方面,由于冷战的存在,西欧国家必须与美国保持紧密的关系,以防范苏联的威胁。

当美国和盟国发生利益冲突是,在冷战的压力下迫使他们理性地处理问题,矛盾再大也是次要矛盾了。

实际上,中美之所以成功建交,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冷战的时代背景。

综上所述,冷战爆发的原因在于美苏双方均存在价值观、地缘政治等层面的需求,双方都迫切需要拉开距离,并建立一个对立面以稳固自身社会结构,同时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由于美国实力的优势和主导的体系设计,它所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就好像一个大系统,通过冷战这种低烈度的竞争给它提供源源不断的外在动力,促使内部各个部分在一个明确目标面前保持紧密合作,共同将这个大系统维持下去。

所以冷战对于美国的超级大国演化至关重要。

然而,也正是从冷战开始,美国的发展就一直需要一个外部对手,以为自己指出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抓手,从而将国内社会动员起来,将盟友体系策动起来。如此以来,一旦美国的国家实力在世界上不再占据绝对优势,就必将出现新的隐患。

美苏冷战的原因还是意识形态的区别导致了立场的不同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苏联当时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唯一的执政党最高苏维埃。

二战将欧洲分为两个阵营,东欧都是和苏联一样社会主义,西欧都是资本主义。为了能够又更多的话语权,美苏势不两立

1、意识形态的不同

2、军备力量的比赛

3、美国妄图建立单级世界

社会制度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军事实力相当。竞争激烈。

1、《工业霸主》作者是齐橙。

2、《乌合之众》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

3、《猎杀红十月号》作者是汤姆克兰西。

4、《红色风暴》作者是汤姆克兰西。

5、《克里姆林宫的红衣主教》作者是汤姆克兰西。

6、《抗战之兵魂传说》作者是丑牛1985。

7、《苏联英雄》作者是血蝠。

8、《红色图腾》作者是斧钺忠魂。

9、《太平洋战争》作者是宋宜昌。

10、《大洋上空的鹰》作者是的卢。

有很多,比如《寒风孤谍》《幼狮》《裁缝,铁匠,间谍,士兵》等都等。

 美苏冷战的影响是: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美苏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

1、影响

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2、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5、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2、启示

1、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要坚持和平发展的国策。

2、战争和对抗只能使人类遭受巨大灾难。

扩展资料:

冷战期间重大历史事件:

1、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

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

被学者认为是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二战后的大国主义典型。

2、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3、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

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 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

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

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前苏联的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教训。

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它差点儿酿成热核战争,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对此看法高度一致。

美苏冷战共有两方面影响:

1、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

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

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

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

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

威胁之下。

②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

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

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

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

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

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

起。

冷战的影响:

①世界格局: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主要)

②世界和平: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一定时间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③世界经济:妨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④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持续到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西方政治团结,经济繁荣!加速了对轴心国的政改,使他们迅速溶入西方一体。

日本就得益于冷战朝战!

经济很快恢复,带动了东亚四小龙发展,及中国大陆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和平发展的大好环境!

二战后,美苏做为战胜国又凭借着强大国力成为了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放眼天下,敌人只剩彼此!这就为后来形成的冷战格局埋下了深重的影响和引患!

冷战阶段,包括美苏和他们盟友在内的很多国家,精力都不放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上,而是放在政治博奕、军事对抗上,抛弃了和平发展的理念,使世界陷入了巨大危机中!

直到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冷战结束!

“冷战”的影响:

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个部分。

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客观上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世界总体和平。

③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造成局部紧张与动荡,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

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44年。

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

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

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

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

冷战结束后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影响

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 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 德国、 朝鲜、 中国等的分裂,并引发 局部战争

3、不同 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 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 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5、促进了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1、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 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 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 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的爆发;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 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 起。

战后,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政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实行大国沙文主义。

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冷战的格局是由于二战结束后,由前苏联和美国及西方国家形成的华约对北约国家的冷战状况。

苏联以前东欧国家级。附属加盟共和国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来对抗。北约为主的美国及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北约集团。他们的对抗存在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形成了两个阵营的长期冷战对峙状况。造成了。世界两极的分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冷战就是一种军事控怖平衡。比如当年的美苏两国,各把持一个意识形态阵营,大搞核武和军备竞赛,使世界常年处在高度的戒备状态,说不定那一天就会有战争发生,这就是冷战。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实质是美苏大国强权争夺霸权

冷战,原指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各种敌对活动。现泛指国际上进行的不使用武器的斗争。

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

冷战的实质: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争夺世界霸权。

冷战是指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是两个超级军事大国争夺全球霸权的斗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h20221123211614543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