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雅致生活,就不得不提到古人,我们日常缺乏忽视的仪式感,古人却融入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当中:煮雨烹茶,临窗听雨,焚香读书,赏荷观竹......每一件寻常小事都能极尽风雅潇洒,以淡泊平和的心态度世为人,以深远独到的智慧启迪后人。
而要说起至善至纯之美,没有能比孩童心灵更为洁净的存在。在眼下快节奏的环境下,慢下脚步,静心感受,孩子们远比我们做得要好。
古琴:诗意的流淌
古琴是我国文化瑰宝,是中国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历来是古人必备文化素养科目之一。受地域和师承渊源的影响,在各个历史阶段涌现出了精彩纷呈的琴乐流派。
在乐次方创意国学,孩子们轻抚古琴这一汉民族最古老的乐器,感知着每一个音符当中流淌的中华文化气质。时光并不能重来,但在音乐的和鸣中,孩子们却可以和古人一同交谈。
围棋:思维的凝结
围棋古称“弈”,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清康熙末到嘉庆初,弈学鼎盛,棋坛尤以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为著,被称为“四大家”,据说施襄夏与范西屏的“当湖十局”乃是流传千古的精妙之作。
对弈重在过程,重在思维策略的运用,乐次方创意国学引导孩子们在对弈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技巧的同时不忘智力开发,这既是培养围棋技艺的最终诉求,也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有机结合,对于孩子,更是一段珍贵的文化体验。
书法:气韵的体现
与其说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倒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美学表达。每个朝代都对书法艺术倍加推崇,涌现出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董其昌等一系列书法名家。
孩子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静心凝神,全神贯注,少了一份跳脱,多了一份沉稳,这对将来人格的塑造大有益处。书法的内涵同一个人的气韵、民族精神是融合在一起的,首先是人格魅力,其次才是书法作品本身的美,在乐次方,我们更在意孩子们在练习书法时,人格气质的养成。
国画:美好的荟萃
古称“丹青”,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与西洋画技法、风格迥异。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等大师的思想,到如今仍具有重要的影响。
绘画对孩子的重要性,毋需赘述。在乐次方智慧国学,孩子们不需要画得多么写实逼真,只需要凭本能想法,描绘出他们想要表达的图案即可,因为这已经弥足珍贵。在创作过程中建立的美学基础和唤醒的想象力,正是培养孩子学习绘画的意义。
太极拳:阴阳的调和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其实孩子们对阴阳可能并无概念,但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相信是每个家长都想看到的。太极拳对少儿身体的协调、灵巧、耐力以及柔韧度都是一种良好的训练,而且要求孩子心无旁骛,对于提升孩子们的专注力也有很大好处。
剑道:文化的互通
“剑道”一词来源《吴越春秋》,也起源于中国,自两汉时期中日交流往来时传入日本,后经不断发展演变,确立了现代体育剑道的雏形。
孩子们在乐次方智慧国学学习剑道,回归中华文化的本源的同时,也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借鉴异国文化精华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的同时,不忘包容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孩子们打开望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其实,在乐次方少儿创意国学课程中,学习技能并不是最终唯一诉求,而是通过学习六种国学技艺,动静结合,让孩子得以综合发展,全面培养少年儿童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情感和体悟。让孩子们从小就选择风雅,实际是选择了丛容静好;让孩子们从小就选择精致,实际是选择了千年来汇集而成的潇洒。
美的事物很多,发现美的灵魂却不多。
何不趁着孩子还小,趁一切都来得及,在古人的智慧风流中,让他们重拾那场思念中都翻着墨香琴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