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史记幼儿绘本,巧克力森林史记故事?

巧克力森林史记是由作者Marcus Pfister所著,是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故事。

1,故事主要讲述了小狗查理於森林中迷路,他遇到很多好心的小动物,但却因为没有回报他们而被逐出森林。

最后查理吃到了一块美味的巧克力棒,并把这个故事记在巧克力森林的百科全书上,成为了巧克力森林史上的第一篇记录。

2,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即良善的行为应该是自发的,不应该是为了回报而做出的。

此外,这个故事也在向孩子们传递出一个爱护大自然的重要信息。

晚上,我正在看一本有趣的书,突然,一阵紫色的烟雾把我卷进了一个奇怪的地方,我看见了一座豪华的建筑物,想着这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城堡吧?我睁大眼睛看了又看,这就是城堡呀!难道在做梦?我捏了一下脸蛋,呀,好疼啊!看来这是真的!。

这座豪华的城堡前面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面有迎春花、栀子花还有玫瑰花……还飞舞着几只美丽的花蝴蝶,可漂亮啦!我伸手摘了一朵玫瑰花,闻了又闻,总觉得有巧克力的味道,吃一口,真是巧克力的味道!再看向天空,白云似乎是棉花糖做的,突然,我看见城堡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巧克力城堡,五个红色的大字。

我看看城堡右边有一条河,那是王老吉制成的河。

再看左边,是一个可乐瀑布,真想喝一口呀!

城堡后面还有几座绿巧克力制成的大山,山上有巧克力森林。

森林里的那些草,果树,也都是巧克力做的。

突然,一个巧克力士兵跑了出来,对我说:“国王请您过去,请您跟我来。

”我跟着士兵来到城堡里面,几个黄色巧克力宝座上坐着:国王、王后、公主和王子。

我看国王和王后,都是巧克力做的。

国王的脸蛋是皮肤色的巧克力,头发是黑巧克力,绿汪汪的双眼可漂亮啦!

鼻子下还有黑色的胡须,最让人喜欢的是他的小嘴,如樱桃一般鲜红。

王后、王子和公主都是高颜值的巧克力人儿,把人都看呆了。

接下来国王带我去参观了他的王国。

我们去了他们的皇家游乐园,是他特地为公主和王子做的。

国王说:“你想玩吗?我很乐意让你玩。

”我脚上像有风火轮一样跑了过去。

一进去,就看见有旋转木马…

我先玩海盗船。

一坐上巧克力的海盗船,我就系上安全带,开始的时候还很慢,后来快了起来。

我闭上眼睛心在怦怦跳。

我害怕极了,大叫:“啊…

快停下!

”国王见了,让士兵停下海盗船。

我舒了一口气,说:“太可怕了!

”公主说:“你可真勇敢,能坐已经很好了,我们都不敢呢!

”公主说完,把一个娃娃送给了我。

这时,国王走过来,说:“你该回家了。”又一阵紫色的烟雾把我送回了家中。恍然醒来,梦境是这样真实,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巧克力王国吗?

史记适合儿童阅读故事:巫医的把戏

一次,武帝病得很重,巫医们什么法子都用了,却不见好转。

有人又向皇帝推荐了一位巫师,他说:“上郡有个巫师,他生病时鬼神能附在他的身上。

”武帝于是下令把巫师召来,供奉在甘泉宫。

等到巫师生病的时候,武帝派人去问附在巫师身上的神君。

神君说道:“天子不必为病担忧,病不久就会好的,您可以到甘泉宫跟我相会。

”武帝的病果然有些好转,他于是亲自前往甘泉宫,在那里调养一段之后,病果然完全好了。

武帝下令大赦天下,把神君安置在寿宫。

神君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他身边还有大禁、司命之类的神仙辅佐。

但人们看不到神仙的模样,只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跟人的声音一样。

神仙们时去时来,来的时候能听见沙沙的风声。

他们住在室内的帷帐中,有时白天说话,但经常是在晚上。

武帝对他们非常敬重,在宫殿内张挂羽旗,设置祭器,来礼敬神君。

他让巫师关照神君的饮食起居。

众神所说的话,由巫师记录并传送下来。

其实,据说神君所说的话一般世俗人都知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武帝却暗暗高兴,以为真有天神降临。

史记适合儿童阅读故事:盼不到的仙人

公孙卿在全国各地到处游历,以期能遇见神仙。

他曾声称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脚印,还有个像山鸡一样的神物,往来于城上。

武帝于是亲自到缑氏城察看脚印。

由于屡次受骗,武帝并没有轻信,他问道:“你该不是在仿效文成和五利欺骗我吧?”公孙卿敷衍说:“仙人并非有求于皇帝,而是皇帝有求于仙人。

求见仙人,如果不静心等候,神仙是不会来的。

谈起求神这种事,好像是迂腐荒诞的,其实只要积年累月就可以招来神仙。

这之后,公孙卿又谎称在东莱山见到了仙人,那仙人身高数丈,声称要见天子,等靠近去,却不见了。

但他留下了类似禽兽的巨大脚印。

武帝于是赶到了东莱山,在那里留宿了几天,但只看见了巨大的脚印。

群臣中有人说看见一位牵着狗的老人,说“我想要见天子”,一会儿又忽然不见了。

武帝见到那大脚印时,还半信半疑,听到这个消息才对这件事深信不疑。

他越发狂热,留住在海上,秘密派出了数以千计的使者去寻找仙人奇物,采集灵芝仙药。

史记适合儿童阅读故事:邪恶与道义

卫宣公刚开始即位的时候,非常宠爱夫人夷姜。夷姜生下了公子伋,宣公便立伋做了太子,并且让右公子辅导他。太子长大以后,右公子决定为他迎娶齐国的女子做妻子。新娘子刚刚来到卫国,还没过门,宣公就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然后就不顾父子间的伦理道德和众人的反对,将新娘子据为己有。

这个齐国的女子给宣公生下了两个儿子,也就是公子寿和公子朔,为了使他们将来有所作为,于是宣公就让左公子来辅导他们。

太子伋的母亲去世以后,宣公的正室妻子和公子朔便联起手来一同谗毁陷害太子伋。

宣公也因为自己当初夺取了太子的妻子,怕太子怀恨在心,将来报复自己,所以就一直想要废掉他。

宣公听到了谗毁陷害太子的恶言以后大为恼火,对他更加地憎恶,于是便派遣太子出使齐国,想乘机把他除掉。

他命令太子手持着白色的旌旗,然后告诉刺客说:“我派你去完成一项重大的任务,你在过节上等候着,如果见到手持白色旌旗的人就把他杀死,不用问太多。

公子寿是公子朔的哥哥,他是个善良、有道义的君子,他得知了公子朔等人陷害太子而且宣公计划杀死太子的阴谋后就急忙派人告诉太子说:“边境上有刺客,他被命令去杀死手拿白色旌旗的人,这分明就是冲着您来的,您可千万不要去啊!

”而太子是一个极为孝顺、讲究礼法的人,他回答说:“违背父亲的命令而求得自身生存,我不可以这样做。

”虽然他死亡就在前面等着他,但他还是动身出发了。

公子寿看见太子不听劝告,无奈之下,便偷取了白色的旌旗,先太子一步奔驰到了国界上。

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刺客见到手持白色旌旗的人,不由分说,立即把他杀了。

公子寿死后,太子赶到了事发现场,抱着弟弟的尸体,悲痛万分,他对刺客说:“我才是真正的太子,你要杀的人是我!

”于是刺客又杀死了太子,然后回去向宣公复命。

接着,宣公就把公子朔立为了太子。

史记和中国历史绘本一样的,是一样的,是本一样呢。

挺好的,适合6到12岁的孩子,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

1、《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陈卫平

2、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吴涵碧

3、《上下五千年》林汉达

4、《新白话史记》韩兆琦

5、《希利尔讲世界史》(美)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

儿童版史记故事:邯郸之围

鲁仲连,齐国人。幼时的鲁仲连在稷下学宫曾从师徐劫,专攻“势数”之学。因为他勤学善思,博闻强记,所以老师颇为喜爱他。尤其是他思维敏捷,口若悬河,很小即以辩才闻名遐迩,也为时人所青睐。他为人喜欢出一些奇思妙想的计谋,帮助人们排忧解难,而同时又要保持自己高尚的性格,不愿接受报答,不肯出任官职。

赵孝成王的时候,秦昭王派遣白起率军在长平打败了赵国的军队,坑杀赵国降军四十余万人。

此后,秦军乘势东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君臣惊恐万分,而其他的诸侯国却没有谁敢于派出救兵去进攻强大的秦军。

不久,魏安王得到这个消息后急忙派大将晋鄙火速驰援赵国。

秦昭襄王得知魏国出兵救赵,写信恐吓魏王,扬言谁救赵就攻击谁。

魏王收信后救赵决心发生动摇,命令晋鄙留兵于邺(河北滋县南;另一说是汤阴)。

既摆出救赵的姿态,又不敢贸然采取行动。

同时,魏王派遣外籍新垣衍由小路混入邯郸城,求见平原君,对他说:“秦军之所以包围了邯郸,是因为它有称帝的欲望。

从前,秦昭王与齐闵王同时称帝,但是不久以后,齐闵王取消了帝号,秦昭王无奈,也取消了帝号。

如今,齐国国势衰落,各诸侯国中唯独秦国称雄天下。

此次秦军围攻邯郸,未必就是贪取邯郸城,在下认为它的本意是想再次称帝。

如果赵王能够派遣使臣前往秦国,拥戴秦昭王称帝,秦王一定会十分高兴,秦国便会撤兵。

”平原君在内忧外患灾祸频仍的情况下,早就乱了方寸。

听了这番话,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去劝说赵王这样做。

当时,鲁仲连恰好游历到邯郸。

他听说魏国的想让赵王尊秦王为帝,便去求见平原君。

两人见面以后,鲁仲连开门见山的问道:“秦军包围了邯郸,您打算怎么办啊?”平原君回答说:“我赵胜现在还有什么脸说话啊!

前些日子,赵国四十万大军败亡在长平,我难逃其咎;如今,国都又被秦军重重包围,我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魏王派外籍新垣衍到此,要我劝说赵王尊奉秦王为帝,期望秦王会发慈悲退兵。

现在,他人还在这里。

您说我还能有什么作为!

”鲁仲连说道:“我原来还认为您是天下贤能的公子,现在我才知道您并不是。

魏国新垣衍在哪里?请让我替您会会他,让他老老实实地回去,带兵来解救赵国。

”平原君连连点头。

儿童版史记故事:德才兼备

秦军撤退以后,平原君打算封赏鲁仲连。

鲁仲连再三推辞,始终没有接受。

无奈之下,平原君只得摆设酒宴来款待他。

酒酣兴起的时候,平原君亲自走到鲁仲连的面前,用千金作为谢礼,酬谢鲁仲连。

鲁仲连笑着说:“一个被天下人看重的士人,最重要的是他能够为别人排忧解难,而没有任何的索取。

索取回报,那是商人才做的事情,我鲁仲连是决不会做这种事的。

”鲁仲连始终没有接受黄金,不久就离开了赵国,终生没有再与平原君见面。

二十多年以后,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横扫齐国,半年内就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除莒和即墨两城外,齐国广大地区惨遭沦陷。

但是,在田单的率领下,齐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收复失地。

一位燕国攻取了齐国的聊城,聊城有个人跑到燕国去散播这位的坏话。

这位害怕被燕王问罪、处死,便坚守聊城,不敢回国。

田单率军反击到达聊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围攻它,士卒死伤过半,但是却始终没有攻下来。

齐军的形势再次变得危急,国家命运让人十分担忧。

于是,鲁仲连出山,打算再次为国效力,帮助齐军拿下聊城。

他告诉田单停止进攻,然后将自己的一封亲笔信系在箭上,射进城内,传给了燕将。

鲁仲连抓住了这位的心理,他被围困一年多了,已经是身心疲惫、筋疲力尽了,拼死的抵抗只会招致齐国百姓的憎恨,玩命的坚守也等不到燕国的援军和燕王的褒奖,他不清楚这场战争有什么意义,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什么地方,他越发地迷惑、彷徨了。

信的内容抓准了这一点,加重了这位的忧思与痛苦。

看过信以后,放声大哭了三天,依旧是犹豫不决,顾虑重重。

最后,他长声叹息着说:“与其被别人杀死,还不如自尽。

”说完,他便拔剑自杀了。

他死后,聊城大乱,田单趁机攻破城防,血洗聊城。

田单回朝的时候,向齐王报告了鲁仲连的事迹,于是,齐王准备给他封地和官爵。

鲁仲连闻讯,连忙逃到海滨地区隐居起来。

他说:“与其为了荣华富贵而听从于别人的摆布,那我宁愿选择贫寒的生活。

看淡世俗的荣辱,按照自己的想法过随心所欲的日子,那是多么的快乐和自由。

”鲁仲连不仅仅是聪慧过人、才智非凡的语言大师,不仅仅是善于排患解难、解人缔结的及时雨和热心肠,而且更是一个急公好义、有着强烈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救民于水火的平民爱国者。

我们现在是否就缺乏这样的人呢?

1、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2、鸿鹄之志

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3、毛遂自荐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借指自己推荐自己。

4、破釜沉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

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

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

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涵盖了上至上古黄帝,下至西汉汉武帝的3000年的历史。

《史记》已被教育部列入新课标小学生必读书目。

儿童版本的《你好啊史记》能够让孩子更轻松地、更愉快的了解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开阔视野,以史为鉴。

历史启蒙建议从小学生开始,太早了孩子也不太能理解。

6岁以上推荐(6到8岁建议家长亲子代读)《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薛岗历史故事集》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完这两套以后再读《少年读史记》和《柏杨说史•少年读<资治通鉴>》。

这几套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5、韦编三绝

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6、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7、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8、一字千金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

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9、约法三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像西路和北路出发。

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顺利进了关中。不过,刘邦一进入咸阳城后,显现原本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宫里不肯出来,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张良去劝他,他才恍然大悟,赶快召集关中父老、英雄们开会,和他们做了三个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废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百姓们得知也都很高兴,四处宣传:“如果刘沛公可以回到关东,那么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刘邦很顺利地收买了关中的人心。

10、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卧薪尝胆——史记中的经典故事

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军攻打赵国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楚王不肯答应。

最后平原君手下一向被人瞧不起的门客毛遂仗剑上殿,开诚布公地为楚王分析时局,说明利害之所在,终于说服了楚王。

毛遂因此立了汗马功劳。

平原君开诚相见地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段话的意思是:“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我们赵国的地位提高到像九鼎大吕般的重要。

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比百万军队的力量还要强大。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2

釜底游鱼

东汉顺帝时期,有一个小官吏名叫张纲,此人为人忠诚,刚直不阿。

当时的大将军梁冀独断专行,张纲看不惯梁冀贪污腐化、残害忠良的行为,便上奏皇上揭露梁冀。

满朝的文武百宫为之举动震惊,但因为梁冀的势力实在太大,最终皇帝对他也无可奈何。

此后梁冀对张纲恨之入骨。

于后来,广陵张婴造反,梁冀想要借刀杀人,派张纲去广陵当太守。

张纲胸有成竹,上任后便前去说服张婴归顺朝廷,并表示要坚决惩办贪官污吏。

张婴被说服了,他开诚布公的说:“为了生计我们才聚在一起起事,就好像鱼儿游在锅里,很快就会死亡,我们心甘情愿的归顺朝廷。

”从此广陵太平无事。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3

恩怨分明

战国晚期,张仪赴楚国宰相家喝酒,结果被怀疑偷了楚相的一块玉璧,他抵死不认,被拘起来掠笞数百。

张 仪当发秦国宰相后,他开诚布公的写信警告楚国宰相:“那一日我陪你喝酒,你却找个理由鞭打我。

你守护好你 的国家,我要攻打你的城池了!

”疑神疑鬼是个坏毛病,自个儿苦恼活该。

为官狐疑很麻烦,小不忍则误国。

国 事、家事、私人恩怨,杂七杂八分不清楚,做不到恩怨分明最终都会有因果报应,前有楚相乱施家法,后有张仪 公报私仇,楚国因此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境地,丢城失地。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4

胆大如斗

三国时期,蜀国的姜维是个不可多得的要才,他对蜀国忠心耿耿,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尽全力地培植他,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

姜维的胆量极大,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九伐中原,可是都没有取胜。

后来魏国派遣钟会、邓艾征伐蜀国。

蜀国寡不敌众,惨败得一塌糊涂。

姜维带着兵马在剑阁坚守,但是后主刘禅已经投降,他也只好被迫投降。

不久,魏国的钟会背地里谋划叛变魏王,姜维认为机不可失,使假意与钟会勾结,想乘机恢复蜀国。

可是东窗事发,他被魏兵杀害。

传说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囊大得像斗一般,感到惊慌失措。

这件事情渐渐传开,后来便形成了“胆大如斗”的成语。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5

不屈不挠

汉成帝时期,丞相王商为人实事求是,刚正不阿,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后人用“不屈不挠”评价他。

有一年京城长安传出谣言说大水要冲进城了。

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听到风声信以为真,劝汉成帝躲到船上去。

大臣们随声附和,只有王商极力反对。

他认为大水进城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如果皇上带头上船,百姓们更是像惊弓之鸟一样,会惹出麻烦。

汉成帝派人调查,果然根本没有大水。

皇帝很赞赏王商力排众议的胆识,对王凤惊慌失措的表现十分不满,王凤对王商怀恨在心。

后来王凤的亲戚琅呀太守杨彤玩忽职守,王商坚持罢免了杨彤的官职。

王凤更加怨恨王商,卑鄙地诬谄王商,汉成帝最终听信谗言,将王商革职为民。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6

出类拔萃

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和孟子谈论孔子。

公孙丑问孟子:“孔子与伯夷、伊尹相比怎么样?”孟子说:“伯夷的态度是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他不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他不役使;天下太平他做官,不太平就隐居;伊尹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君主他都侍奉,什么样的老百姓他都役使、天下太不太平都做官;孔子的态度是可以做官就做官,可以隐居就隐居,可以干就干下去,可以走就马上离开。

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圣人,我要学习孔子。

公孙丑又问:“他们不是一样的吗?”孟子推心置腹地说:“从来没有像孔子那样伟大的人物。”公孙丑又问:“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吗?”孟子说:“假如让他们做君王他们都能够使诸侯口服心服。但要他们去做一件不合道理的事情而得到天下,他们都不会干的。”

公孙丑又问:“他们不同又在什么地方呢?”孟子实事求是地说:“孔子的学生是这样评论孔子的。

宰我说:‘我的先生比尧舜高明。

’子贡说:‘一百代以后的君王也不会背离孔子之道。

’有若说:‘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孔子远远超过了他的同类,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哪一个能像孔子那样伟大的。

’”成语“出类拔萃”就来源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7

近朱者赤

晋代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曾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这四句话,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能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能受到坏的影响。

后两句更以形和声为比喻,进一步作了说明:形体端正的,“影”一定直而不歪;声调和谐的,“响”一定清而不乱。

这是说,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在一起,一定能受到良好的影响。

这两句,不但比喻得巧妙,而且还分别用上了“影”、“响”二字,是很有意思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两句,后来流传而成为成语,或简称“近朱近墨”。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8

各如其意

西汉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叫贾谊。

孝文帝知道他学富五车,口齿伶俐,便封他为博士。

博士在汉初是掌管古今史事及典籍的学官。

皇帝每次下诏令让博士考证古今曲籍的时侯,那些老博士们说不出的问题,贾谊却引经据典,对答如流,把老博士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从此孝文帝更加器重他,提升他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应该制定新的法律,重新确定官名,重兴礼乐,又建议重农抑商,加强边防,禁止匈奴掠夺。

孝文帝很重视贾谊的意见,想再提拔他为公卿之位,却遭到达官贵人们的反对。

他们开诚布公地说:“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理。

”于是孝文帝让他离开京城,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9

才疏意广

东汉末年,孔融小时侯就被称为才气无双的奇才,成年后志向虽然远大但缺乏实际才干。

《汉书.孔融传》中称他“才疏意广”。

当时黄巾军起义声势浩大,占领好几个州。

孔融触犯董卓被派到黄巾军要攻击的北海郡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一边表彰儒家,一边集合民众,迎击黄巾将领张饶,但很快被张饶打败,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退保朱虚县。

黄巾再次攻打北海时孔融溃不成军,移兵都昌县,又被义军包围,无可奈何只好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刘备派出三千人马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后来袁绍、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孔融揣摩两人野心勃勃,立志平定这两股势力,但最终毫无成效。

建安元年,袁谭攻打孔融,孔融最后仅剩几百人,孔融却依旧凭桌读书,谈笑风生,直到夜间城被攻破,才惊慌失措地逃到东山,后来孔融死于曹操之手。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0

一顾之荣

春秋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相马专家名叫孙阳,神话说天上有管天马的星,叫做“伯乐”,所以人们称他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路过虞坂(现山西平陆县东北)看见一匹拉着盐车的马。

这马是一匹良骥,可惜老了,被盐车主人折磨得不成样子。

伯乐觉得它太委屈下车迎上去。

那马见了伯乐长啸悲鸣,好像向知音诉苦一般。

伯乐脱下衣服盖在它的身上,一边抚摩它,一边掉下泪来。

又有一次,有一个卖马的人牵了他的马三次出现在市上,没有一个人理他。

伯乐经过见到这匹马,走回来看了一看,又回头望了望。

于是这匹马立刻被重视起来,售价一下子破天荒地涨了十倍。

这就叫做“伯乐一顾而马价增”。

后来人们都借它来比喻因被名人赏识而地位骤然提高,因贵客光临而引以为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g202307220944111aa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