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宁津保店驴肉哪家正宗?隋文帝与保店驴肉的故事

翻开宁津县厚重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宁津县自公元534年(东魏天平元年)始建胡苏县以来,或因天灾,或因人祸,几经废立。至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隋文帝复置胡苏县,才真正迎来数百年的安定繁荣。今天让我们探究一下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背后的故事。

话说东魏初始,十一岁的元善见继承帝统史称魏孝静帝,因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掌权。

东魏地域广﹑人口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在此基础上,胡苏县应运而生。

但随着高欢吞并西魏野心的增大,很快这一片土地上又燃起了烽烟。

期间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战火连连,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公元553年(北齐天保四年)在短短的二十年后胡苏县被高欢的儿子高洋废掉,归入重平县。

之后默默无闻,几近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位于杨坚,隋朝建立。公元589年杨坚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执政期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与此同时,由于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生产压力,胡苏故城周边难民返乡、人口聚集,这里又开始恢复起不少村庄。

隋文帝多次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初得江山的隋文帝自己也常携独孤皇后轻车简从混在巡视人员之中微服出巡。

这一日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随巡视人员到达胡苏地界,见此处河水绕村、杨柳葱绿、景色宜人,就决定在此稍事休息。

两辆马车停在附近的一棵大槐树下,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由赶车的年轻人搀扶着走下车来,后面车上跟着三人,看样子一个是随行的官员还有两个虎背熊腰的定是贴身护卫。

车驾刚刚停稳,只见有一位书生模样行人翩翩而来,随行的官员于是上前搭话:“敢问这位兄台,此为何处?”

来者见这六人装束富贵隐隐透着威严,暗暗思忖定不是一般人家,便回话道:“此地原为秦时胡苏亭,前朝之胡苏县,因常年战乱此处百姓流离失所,幸当今圣上一统江山,开创太平盛世,才又有失地百姓重新返乡聚集而来。不知几位客官到此有何贵干?”

“赶路之人在此歇脚。”

那书生用手指着前方说:“如果几位先生不嫌寒舍简陋,就请家中一坐。”几人相顾一笑,寒暄着随着书生向指引的方向而去。

这是一户书香门第,家中整洁而不奢华,淡雅却又露着富庶。见有人来,一位年轻女子走出房门,赶紧施礼。

客厅落座后,你一言我一语的双方攀谈起来。

当问及此地的渊源,书生详细的把胡苏的历史讲了一遍,从齐赵之交的孙膑、庞涓斗兵之地,到刘秀、曹操在此的传说,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当讲到此地虽历经战火、天灾,但百姓依然坚韧不拔、生生不息之时,不由心下怆然道:“乱世草民如同蝼蚁,虽自强不息,亦难逃天命。

百姓所盼者国泰民安也,但愿我朝太平之世长久。

隋文帝抬首看了一眼书生,问道:“以在下之见,如何可保永世太平?”

“招贤纳士,广募人才,人才乃兴国之本。”

“招贤纳士谈何容易,芸芸众生中如何分辨贤士达人?”

“朝廷可出题,使人来答,论断精彩且可行之人,便可用之。”

听此言隋文帝不由重新审视起这个书生,问道:“还没请教先生高姓大名,是何家传?”

“本不愿提及家传,恐有辱先祖之名。先生既然问起,敢不言明。我祖上乃汉室宗亲刘光,我姓刘名聿临。自东汉末年便家道中落,赖祖父留下的些许田产,才得以修习诗书在此安然度日。”

“原来刘先生家传渊源如此厚重。”

几人来言去语之间不觉已到正午,只见刘聿临的娘子已经为他们准备了午餐。桌上的食物有一盘色泽酱红、片片饱满、二分皮八分肉、醇香四溢的肉食,格外引人注目。书生盛情邀请几位在此用午饭,四面落座后,隋文帝便品尝起那让人垂涎的肉食,只一口咬下去,真是肉皮弹牙、肉质鲜嫩、入喉绵滑。禁不住问道:“这是何肉?”

刘聿临回道:“此乃驴肉。”

“此地有杀驴吃的习俗吗?”

“并非有此习俗,此中缘故容我道来。

”刘聿临放下筷子说道:“前朝时此地多有战事,军队经常在此驻防,有一次鬲津河南岸的一支军队粮草供给不上,眼看就要断粮,士卒先是把战场上死去的战马拿来煮熟吃掉,后来又把周边村庄百姓家养的驴骡,买来杀掉以充军粮。

他们在煮制驴肉的过程中,发现驴肉要比马肉更加细腻可口,也逐渐摸索出来一套烹制驴肉的方法,被附近百姓学会,因此便慢慢流传下来,成为一道当地美味。

现在天下太平老百姓一般是舍不得杀驴吃的,只是前几天我家的驴被倒塌的棚子砸死了,因此我才得以用此方法制作驴肉。

隋文帝恍然道:“原来如此,这天上有鹅肉,地下有驴肉,都是美味之极啊。”后来隋文帝的这句话被演绎成了“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午饭吃罢,几人便要赶路。书生又送到门口,手中拿了包好的驴肉,交于一随从手中道:“既然几位有缘来到此地,又不便留宿,不妨带些驴肉,路上吃”。

这时随行的那位官员说:“感谢先生厚爱,我们几人实为朝廷官员,奉当今圣上旨意,来此地巡视民情,今日一见,此地民风淳朴、百姓勤劳、又有如此美味,果不一般。”

刘聿临也连忙作揖道:“恕小生怠慢了。”

隋文帝和另一位随从耳语两句,那位随从说:“先生如果有意,一个月后可去京城寻我。我带你入朝面圣,言明此地淳朴民风,以为教化,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刘聿临感怀得遇良人,急忙道:“小生定当前去拜访大人。”

随后双方约定好一月后的见面之地,就此告别。

一个月之后刘聿临来到京城,随那位官员进殿面圣。行过大礼之后,书生抬头一看顿时吓了一跳。上面皇帝不是别人正是那天在他家中坐吃驴肉之人,书生赶忙再次叩头连声说恕罪,当日不知皇上驾临,多有怠慢。隋文帝微微一笑,让书生站起来说话。

隋文帝当堂以时事政务为题让刘聿临作答,刘聿临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让当朝大臣无不叹服。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由此萌芽。

隋文帝又着户部详细核查胡苏人口、田粮等信息,决定复置胡苏县,并任命刘聿临为这一方土地的父母官。

数年后,隋炀帝修成大运河,自恃建立了秦皇汉武一样的功勋,常带妃嫔、官员等大队人马乘船沿运河而下,一览天下大美景色,百姓富庶情景。因听闻先皇复置胡苏县的故事,便也想品一品驴肉美味,故此他也曾驻跸胡苏县。

光绪二十六年版的《宁津县志》中有云:“开皇十六年,复置胡苏县,属平原郡,隶兖州。

”《方舆纪要》中记载“宁津北三十里有隋堤,相传炀帝曾驻跸于此。

”复置胡苏县,对以后近一千五百年宁津地域内风土人情的形成和人民世代稳定繁衍生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美食驴肉并没有因为隋朝两个皇帝的青睐而广为流传,相反随着隋朝的灭亡,驴肉也沉寂了上千年。

清朝康熙年间李登山兄弟重新挖掘出驴肉的制作工艺,并加以改进完善,经武林人士之口广为流传,嘉庆年间再次成为了进献皇上的贡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g20221214000005af71.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