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②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③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蛇山黄鹤矶上。相传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又传仙人费祎曾在此驾鹤登仙。(2)汉阳,武汉三镇之一。鹦鹉洲:位于武昌城西南的长江中。③乡关:故乡。
【译文注释】
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去。此地只留下一座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再也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上空飘游。晴明里可清楚地看见汉阳的绿树、芳草茂盛遮盖了鹦鹉洲。天已傍晚。哪里是我的故乡?望着这烟雾迷茫的江面,真叫人发愁。
【背景故事】
崔颢、汴州人(今河南开封)。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期任司助员外郎。
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王维等人诗名相当。
早期诗浮艳轻薄,后曾在河东军幕中任职,诗风变得雄浑奔放。
关于这首诗,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李白42岁的时候,曾经奉召入长安,并被封为翰林学士。
在长安当了三年狂放的御用文人之后,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年初离开长安,开始了十年漫游生活。
这年四月,他来到武昌。他早知道武昌有一座楼,雄伟壮观,而且,关于这座楼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个叫费祎的人曾经骑着黄鹤从这里飞走,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李白原本就对神仙道士之类的事情感兴趣。他来到武昌,当然一定要见见这座传说里很神奇的建筑了,而且他还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写一首诗歌咏黄鹤楼呢!
这里的文人墨客及地方官员,早就听说过李白的大名,商量好请李白到黄鹤楼一聚。
这黄鹤楼在蛇山的黄鹤矶上,是江南的名楼,为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孙权所建。凡是到江汉一带的文人,没有不登黄鹤楼看壮丽的长江景色的。
这宴会开得热闹非凡,诗人墨客因为有李白在场也格外兴奋。
痛饮一番之后,朋友们请李白赋诗,李白也毫不推辞。
等到亲眼看见气势恢宏的黄鹤楼,李白的心顿时激动了起来。
他登上楼的最高层,眼望浩瀚的长江,不禁诗兴大发,来回踱着步子,一面构思着,正当好句子就要出现的时候,他看到了墙上的诗,那就是汴州人崔颢前不久题写的那首七律《黄鹤楼》
黄鹤楼是登临游览的胜地,崔颗题诗表达了吊古怀乡之情。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
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此地只空余这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
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吟唱,似脱口道出,语言俗白,却一气呵成,文势贯通。
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白云千载,遐心悠悠。
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眼前美景如画,内心乡愁难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而直观地描绘: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
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缥缈的烟波中。
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
李白看了,连连称赞:“好诗!好诗!”接着,长叹一声,把笔放下了,向大家吟了两句诗: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意思是:因为崔颢把黄鹤楼的景色写得绝好,已经让我无法再写了。
有了大诗人李白的这句话,崔颢的《黄鹤楼》就更加有名了。连李白都承认这是首好诗,那么,歌咏“黄鹤楼”的作品里,自然就数它最出色了。
崔颢的《黄鹤楼》先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乘骑着黄鹤,本来就是虚无,现在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了岁月不再,古人难寻的遗憾。
仙人走了,剩下一座空楼,更加上天际白云悠悠,正能表现世事苍茫的感慨。
诗人几笔就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诗歌气概苍茫,感情真挚。
在艺术手法上也出神入化,因而取得了极大成功。
这样一来,武昌的黄鹤楼也就更加有名了,直到今天,它也还是一处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呢!
李白在黄鹤楼上因看到崔颢题的诗而放弃了题咏黄鹤楼后,顺江而下,到了著名的城市金陵(现在江苏省南京市)。
早就听朋友们说,金陵有许多古迹名胜、而最有名的是凤凰台。
所以李白直奔凤凰台而去。
当时李白也正是失意的时候、心中抑郁悲愤。
身在旧朝古都,登台远眺,那繁华尽随长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而去了。
他不禁想起了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色和崔颢题的诗。
于是,兴之所至,便仿照崔颢《黄鹤楼》的体式韵律,又题写了一首七律,名为《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便和崔颞的《黄鹤楼》成了呼应的作品。
不但受崔诗影响,而且特意用了崔诗的韵脚。
不过李白在因袭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
即使只对比诗歌的尾联,我们也可以发现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崔颢的《黄鹤楼》抒发了诗人深感世事茫茫,家乡遥通的伤感情怀,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则抒发了自己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深觉“浮云蔽日”、报国无门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