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五代十国,最乱的年代,一文秒懂整个的来龙去脉

中国古代史细细品来很有意思,从第一个王朝夏朝,到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经历了无数次的分裂融合与统一,再从统一到分裂,周而复始,应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好像中了魔咒一样。纵观整个的朝代史,有这么几次分裂,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再就是五代十国,今天我们聊聊五代十国的来龙去脉。

五代十国是一个最乱的时期,乱到连史学家都不愿去研究,留下的历史文献也相对较少,存在感很低。想搞清楚不易,搞不清楚,对后面的历史可能就有断代的感觉。可以说五代十国是一条线,贯穿了前后,把这线缕清了,便觉恍然大悟,更觉得古代史的趣味性。要想了解它,得从唐朝末年农民起义说起。

公元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关东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官府却增加徭役赋税,民不聊生,激化了社会矛盾。

于是爆发了农民起义,山东菏泽人,黄巢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响应者云集,瞬间起义军有好几万人,声势浩大,势如破竹,鼎盛的时候,占据了唐朝天下一半的江山,唐王朝命各藩镇节度使镇压。

到后来黄巢部下有员大将,叫朱温,投降了唐朝,被唐天子赐名朱全忠,率军反过来镇压黄巢起义军,最终,在朱温与另一位节度使李克用的联合镇压下,黄巢兵败自杀。

李克用

因朱温镇压起义有功,最后被封为梁王,李克用被封为晋王。到后来朱温逼迫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宗禅位,他代唐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这便是五代十国的第一个国家。

朱温

朱温称帝后,刚开始还是大有作为的,求贤若渴,重视人才,奖励农耕,减轻赋税,国家也蒸蒸日上。

后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景象,他便逐渐的荒淫起来,他的荒淫是出了名的,连儿媳都不放过,最终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其中一个儿子把他杀死了,自己即位,可能也是遗传基因问题,继承了他老爸的荒淫无度,于是国家出现危机。

前文说过,有一位李克用,他是能与朱温抗争的一位诸侯,一直与朱温不和,晋和梁一直互相征战。

都想除掉对方而后快。

后来李克用病逝,他的儿子李存勖即位,继续攻打梁,最终梁被灭。

于是李存勖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李存勖打仗很猛,周边的几个小国都被他打服,可是治理国家很差,他宠信伶官,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戏子,伶官祸乱朝纲。

之前的一篇文章写的一位皇帝宠信伶官,最终被伶官杀死,说的就是这位庄宗李存勖。

他死后,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平乱,继承皇位,这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后来在病中,听闻他的儿子李从荣想夺皇位,结果事情败露被杀,结果李嗣源惊吓过渡死了。

于是他的儿子们互相攻伐,从此朝政混乱。

李存勖

到后来,李从厚取得了斗争的胜利,争夺了皇位,眼看自家的兄弟们内斗的所剩无几,于是便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他的姐夫,石敬瑭。

经常怀疑石敬瑭造反,最终石敬瑭在这种高压下,实在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一怒之下,跑到北边一个叫做契丹的少数民族那里求救,对契丹的国王,耶律阿保机承诺,只要契丹派兵帮自己灭了后唐,取得后唐天下,便尊耶律阿保机为父王,自称儿国,另外再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

于是石敬瑭在契丹的帮助下,灭了后唐,建立了下一个朝代,晋,史称后晋,这便是史上有名的儿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

后晋一建立,便向契丹年年进贡,岁岁称臣。

这还不算,周边的几个国家也不安分。

在南边有个吴国,国王本来姓陈,后来听说后唐被灭,于是改姓李,把吴改成唐,史称南唐。

一开始征战四方,宏图大略,还经常联合契丹骚扰后晋。

最终石敬瑭在这种忧郁下病故。

他的儿子即位,断绝与契丹的关系,契丹一怒之下,发兵灭了后晋,自己联立了一个国家,叫做辽。

契丹本是游牧民族,适应不了中原的生活,再加上全国各地都抵抗他,其中最厉害的一个叫刘知远,最终把辽赶回了北方,自己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因为他姓刘,所以改国号为汉,这便是后汉。

刘知远死后,他的儿子刘承佑即位,对当初跟随刘知远打天下的一帮哥们很是忌惮,其中最为猜忌的有一个人叫做郭威,皇帝猜忌大臣,大臣准没好,郭威后来干脆一恒心,发动兵变,进攻都城,把刘承佑推翻,灭了后汉,自己建立一个国家叫做后周。

到后来郭威驾崩,他的养子柴荣即位,这便是有名的后周世宗,一代英主,可惜英年早逝,当了六年皇帝便死了,终年39岁,他的儿子又太小,才7岁,登基即位,母亲垂帘听政,这叫主少国疑。

赵匡胤

结果一个大将,谎称契丹入侵,要率军抵抗,于是装模做样的率领大军到了陈桥,黄袍加身,摇身一变,自立为帝,夺了后周的政权,建立大宋,这个人叫赵匡胤,史称宋太祖,最后派兵灭了最后一个国家,便是前面提到的南唐,当时的皇帝叫李煜,史称南唐后主,这是一个不擅长当皇帝的皇帝,最擅长的是写词,一代著名的词人,最终写下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至此,赵匡胤统一全国,彻底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开启了后面的两宋风云。

史册号网友观点:文风很好,一看就懂,极为受益,大为感谢。

请继续写之。

太棒了,最好把中国五千年的来龙去脉如这篇文章一样奉献给读者,万分感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f202311121900056316.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