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厦门红楼的女明星有哪些?红楼戏是由什么改编过来的?

红楼梦不是改变而来,不然也不可能成为传世经典

l、清代——由案头走向舞台阶段 我们把与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有关的戏曲都叫做红楼戏。

其实严格意义上的红楼戏,仅指那些直接依据曹、高《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改编而来的戏曲作品,其形式主要是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清代红楼戏在程伟元、高鹗活字版《红楼梦》刚一出现,跟着就出现了。

目前能确认的最早的一出红楼戏是1792年仲振奎的《葬花》,算起来,红楼戏的改 编历史已长达200余年。

这200余年间,红楼戏可谓层出不穷。

清代根据《红楼梦》小说改编的戏曲有记载的就有20多种。

(1)阿英《红楼梦戏曲集》著录的有10种:孔绍虔《葬花》、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万恩荣《潇湘怨传奇》、吴兰征《绛蘅秋》、许鸿磐《三钗梦北曲》、朱凤森《十二钗传奇》、吴镐《红楼梦散套》、石韫玉《红楼梦》、陈钟麟《红楼梦传奇》、周宜《红楼佳话》。

(2)一栗《红楼梦书录》中著录不同剧目,昆曲类录有谭光祜《红楼梦曲》、林亦构《画蔷》、佚名《扫红》《乞梅》二折、严保庸《红楼梦新曲》、封吉士《(红楼梦南曲》;桂剧类录有唐景崧《芙蓉诔》;“皮簧京剧”类录有无名氏《林黛玉自叹》。

合计8种。

(3)胡文彬《红楼梦叙录》著录的不同剧目有:谭光祜《风月宝鉴》、褚龙祥《红楼梦传奇》,共2种。

(4)徐扶明《<红楼梦>与<红楼>》一文提到无名氏的《十福全》,也是红楼戏。

统计上述剧目,所得存目共计21种。

清代红楼戏存目虽有21种,但是今天还能见到剧本的只有11种,它们是收在阿英所编《红楼梦戏曲集》中的10种,以及褚龙祥《红楼梦传奇》。

这11种红楼戏的实际改编情况可概括为两种。

一种是意图再现原著全貌或部分情节故事的 改编类型;一种是对原著内容的二度传达。

即既有侧重于展现原著丰富内容的,最典型的是陈钟麟《红楼梦传奇》;也有着力于传达原著精神内涵的,比较典型的是许鸿磐《三钗梦北曲》。

尚未出现对原著精神内涵进行重新阐释的改编模式。

其实改编者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艺术上的摸索,不自觉地采用了第二种改编模式,而并非有意识地以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涵为最高目标。

这一现象,是初期改编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面对原著纷繁复杂的素材,如何选取适合舞台表演的情节,挖掘提炼其戏剧性,形成一个独立的、能够演之场上的戏剧结构,也就是如何用戏曲语言完整地表达这个题材,才是当务之急。

至于尊重原著,准确传达其深层内涵,尚不是清代红楼戏改编者最关心的问题。

经过民国,到了当代,随着改编的一步步深入,改编者才逐渐将传达原著精神内涵当作最重要的目标。

清代红楼戏大部分为昆曲,昆曲的细腻、柔美在表现温婉的爱情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所以大多是爱情戏或黛玉葬花之类表现内心情感的戏。

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越剧是继清传奇之后改编及演出《越剧红楼梦》最多的剧种,从民国时期至今,越剧“红楼戏”约有三十种,其中1958年的一部《红楼梦》成为了戏曲改编这部名著的经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

越剧在改编《红楼梦》的实践中,于剧本创作及舞台演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红楼梦》的越剧改编史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意味浓厚的文化史意义。

本论文研究按历史阶段划分章节,梳理剧目资料,分析《红楼梦》越剧改编在不同时期的叙事策略、文本结构、旨趣倾向、价值取舍及其折射出的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建构。

当代红楼戏曲分两个阶段。解放后至1977年前,演出最成功的红楼戏是徐进改编的越剧《红楼梦》

《红楼梦》的戏剧改编 戏剧改编是《红楼梦》传播的重要方式。当《红楼梦》被改编成戏剧后,其固有的小说文本符号发生变化,受众范围必然扩大。

都是由原著《红楼梦》改编过来的

红楼戏是根据厦门懒昌星的红楼改编过来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f20221119045616018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