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关于沙漠的故事100字,关于探险家的探险故事,100字左右急啊!谢谢啊?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

在中国戈壁滩有一群人,他们就是我们最敬爱的人,为了治沙,一代传一代,父亲年轻的时候就立志不让黄沙肆虐,种植了荆棘树,一天一年无时无刻的种植,父亲老了,儿女接过父亲的铁锹,继续努力的种植,时刻在戈壁滩治理黄沙,有效的控制住了沙尘暴的肆虐。他们为我国治沙奉献了青春。

1、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其中一半面积在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陕西省榆林市的石光银是全国农民承包治沙第一人,他已经与沙漠较量三十余年。

2、山西省右玉县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处晋蒙交界风口,王明花是右玉植绿人,她已经和树打了一辈子交道。

3、刘铭庭毕生投身治沙事业,他60年走遍了新疆的沙漠。1957年,从兰州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刘铭庭主动请缨支援边疆建设,投身艰苦的治沙事业至今。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深入到农机调查访问去了。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经常住在农民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

他带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群众中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

他听到许多农民要求“翻身”、要求革命的呼声,看到许多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对“三害”斗争的革命精神,他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

群众的智慧,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更坚定了他战胜灾害的信心。

焦裕禄通过调查,感概万千。他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象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67岁的上海妈妈易解放为了完成儿子杨睿哲的遗愿,从2004年起变卖房产,带头在内蒙古沙漠种下了200多万棵树。在完成了库伦旗科尔沁沙漠1万亩沙地上种植110万棵树的计划后,目前她正计划在阿拉善沙漠再造出1.3万亩树林。

当时,杨睿哲看到电视新闻正在报道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对母亲说:“我大学毕业后要回中国为沙漠种树,种一片森林。 ”两周后,也就是2000年5月的一天,易解放接到儿子学校打来的一个电话,杨睿哲在上学途中出了车祸,等到夫妻俩赶到医院,儿子已经停止了心跳。

之后的两年多,易解放夫妇以泪洗面。后来,儿子说过的关于去沙漠植树的话,浮现在她脑海中,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对于治沙工作,特别是在大沙漠中建设防风固沙生态林,用艾买提·买买提自己的话来说,“当时还是一个门外汉”。

为了打开工作突破口,他通过当年农校的同学、老师,对本地土壤和水进行化验。

结合实地走访、综合分析的情况,形成了“以滴灌设备科学管护为重点、土壤改良为支撑”的工作思路,采取打井抽取地下水、铺设滴灌带等措施,保障苗木用水需求;推广客土回填技术,在树坑底部加垫营养粘土,提高沙土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效防范林区盐渍化生理病害,使林场苗木成活率提升到90%以上。

常年与风沙搏斗使艾买提·买买提悟出了一个道理:治沙造林,光靠苦干是不行的,还得依靠技术,唯有苦干加巧干,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王明花是右玉植绿人,她已经和树打了一辈子交道。

山西省右玉县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处晋蒙交界风口,土地沙化面积曾高达76%。县城往北有一片长40里、宽8里的移动沙丘“黄沙洼”,每年向县城逼进十多米。要防止沙丘移动,就得在这沙丘里种树。

王明花出生在右玉县头水泉村,从九岁开始,还在上小学的王明花就踏上了治理风沙、植树造林的漫漫长路。

风沙肆虐,第一年种下的树,第二年大部分都被大风连根拔起。

“一次不行就再种一次,一年不行就来年再种。”对王明花和右玉的植树人来说,植树就能阻挡风沙,阻挡了风沙就有增收致富的希望。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战,终于换来了右玉改天换地的新景象。现在在右玉看到的每一棵树,至少都是经过五六次补栽才种成的。

现在的“黄沙洼”,已经成为一个青山环抱的公园,还成了风沙治理实践教育基地。右玉林业用地面积从8000亩到169.9万亩,林木绿化率从0.3%到56%。

挡住了风沙,紧接着就要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王明花带着村民走在增收奔小康的大道上:新修排水渠280米;建成1000亩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年总产量达200多万公斤;圈养肉羊达到500只。

生态变好了,右玉也有了充足的“家底”来规划造林:经济林和生态林间种,让绿色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如今,已经年过70的王明花带着孙子们继续植树,依旧在和树着打交道。

韦子杰:流动沙丘是根据沙丘移动性划分的沙丘类型之一,流动沙丘的地表植被稀少,可在风力作用下顺风向移动。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 容易顺风向移动。流动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的高度、风速及其变率、下垫面的状况等有关。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一带。

王泽天:风沙在许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危害,风沙在活动过程中,对地表物质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风沙能埋没农作物、侵蚀土壤、降低土壤肥力等。作物长期遇风沙,会使其根系暴露,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风沙还可以使作物发育延迟。

张素铭:吉林省通榆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环境恶劣,风沙漫天,整日见不到蓝色的天,只有无尽的狂风。在这个地方西面九十公里处,有一片仅存的草场,因为周边农民以种地和放牧为主,这使很小面积草场受到侵蚀,治理区目前的地貌是多处流动沙丘和风蚀槽的混合体。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姜燃:万平,治沙狂人,1969年12月-1975年11月作为知青下乡到吉林省通榆县,2000年6月至今,创建“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示范区”并工作至今。

期间遇到无数困难,第一次种的5000棵杨树和20000棵沙棘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虽然这给了万平当头一棒,但这丝毫没有让万平气馁。

痛定思痛,2002年,万平全家出动,发明了“盖被子育草法”。

成功克服难关…

万平,塞外斜阳下,一位真正的科尔沁卫士!

王钒圯:万平的丰功伟绩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环境人前行,也在感动着全体中国人的心。2007年,万平荣获“2007感动吉林年度十大人物”称号。光鲜亮丽的荣誉下,万平没有忘记初心,他今天仍然奋斗在环保教育的第一线,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

郭宗哲:一代代中国环境人不屈不挠,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他们丝毫没有退却,他们总是用自己饱经风霜而坚定不移的脸颊来迎击风风雨雨。中国的大地因他们而五彩斑斓,中国的天空因他们而蔚蓝辽阔!致敬!

答:关于治砂的故事,清晨当全村人还在梦乡的时候,村东头的李老汉一家就吃过了早饭,准备了一天的干粮和水,一捆捆的树苗,工具捆在小平车上向二里地的砂谟走去,一天的辛苦栽植,一平車树苗全部栽完,十年的辛勤十年汗水,3000余亩的荒漠变绿了,

沙漠不断扩大,影响人类的生存,而人类科学而又积极的治沙活动,又会不断创造奇迹,我国有先进的治沙经验和技术,为地球的绿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固沙植林,做草方格固沙,用稻草等桔杆一排排插入沙里,做一成一个个方格,再把耐旱的胡杨木等植物深栽入方格中,定时浇水,这种方法,很有奇效,减缓了沙子的流动,不会掩埋了植下的树木,也使树木可以尽快生根固沙!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腾格里沙漠南端与甘肃省武威市相连,“沙上墙、羊上房”,沙进人退成了这里几代人的噩梦。

阻止沙漠化,首先要把临近城乡的沙漠固化。

在武威,人们固化沙漠的方法是埋设草方格,草方格虽然有效,但人工每天只能埋设一亩,效率太低。

甘肃建投副总经理、装备公司董事长张志明,目睹沙漠侵袭的后果和乡亲们治沙的艰辛,他产生了研制治沙机的想法。

2014年7月,张志明带领团队设计制造出了世界首台“立体固沙车”,机械化治沙效率是人工治沙的50倍到80倍,并且“固沙车”可到达人类无法作业的沙漠腹地运行,还可同步种植沙生植物,实现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

3年里,“立体固沙车”在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及古浪县进行机械作业,4000多亩沙漠已被有效治理,其治沙基地也被评为全国荒漠化防治(机械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基地。

“既然机械治沙效率这么高,能不能把沙漠都治理了?”张志明回答:“不能把沙漠全治理了,做不到,也没这个必要。沙进人退和人进沙退都不是最好的态势,沙漠是地球自然形成的,也是生态的一部分,关键是不能让沙漠无节制地扩大,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生态平衡。”

目前,“一带一路”不少相关国家对“立体固沙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中国制造的高效治沙装备将进入更多的国家,帮助他们抵御沙漠化。

何延忠——

“沙漠都江堰”守护阳关

王维的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如今用“西来阳关无故城”形容更贴切。因为,阳关古城早已毁于洪水和黄沙,只剩下个别烽燧。

许多人难以理解,年降水量只有39毫米的地方怎么会有洪水?因为,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上流下的雨水和雪水,冲出100多条河道,每到雨季,洪水汇聚着冲向阳关,多次冲垮了阳关正面拦截的堤坝设施。直到“沙漠都江堰”工程建成,这一被动局面才发生了转机。

工程负责人是民营企业碧泊产业董事长何延忠。十几年的防洪治沙,让他获得了“沙漠渔夫、洪水导师”的美誉,并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网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称号。

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中的“沙漠都江堰”工程的堤坝总长21公里,蔚为壮观。工程建成后,阳关再也没有被淹过。尤其是2011年,“沙漠都江堰”分流了特大洪水,保护了阳关数千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2万亩农田。

“沙漠都江堰”的关键在于科学分水。它用13道堤坝,把瞬时巨量洪水分流到沙漠,并涵养在沙层中。由此,阳关洪水“一害变三宝”:主河道水量减少孕育出湿地;沙漠地下水位升高造林固沙;经沙层过滤的优质冷水可以养虹鳟鱼和灌溉农林。

如今,何延忠和同事们正忙于完善自己的防洪治沙模式,并准备向国内外推广。

柴在军——

大漠黑番茄治沙治穷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1995年,33岁的退役军人柴在军看到了钱学森的观点: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这让柴在军找到了将沙漠变害为宝的理论依据,由此他决定投身治沙事业。

“治沙不治穷,到头一场空。”柴在军在防沙治沙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种植出人体稀缺而普通田地又生长不出的营养作物。柴在军成立了甘肃大漠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依靠技术创新,培育出了超旱生极耐炎热干燥的农林作物品种——黑番茄。

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发,一条黑番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线建成。培育的黑番茄、黑桑葚、黑加仑被选定为神九、神十航天食品的合格原料。

10公里与苗圃林带相连接的防风固沙林带、3.02万亩荒漠变绿洲,柴在军倾其所有,用人生最黄金的20年换来了这一切。“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甘肃省优秀全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各种荣誉见证了他的治沙历程。

现在,张掖市沙漠边缘的数十万农民已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农民工人化、产业标准化的路子,每亩地收入从2300元提高到7600元,耗水降低了45%,走出了一条治沙与治穷结合、生态文明与农民增收结合的新路子。

沙漠的精灵、未来的沙漠、沙漠植物、沙漠中的英雄、撒哈拉沙漠吻、勇者之旅、两人结伴横跨沙漠、雕与沙漠的故事、沙漠里的水声民间传说故事、沙漠里的鸟儿的小故事、沙漠里的骆驼故事、到沙漠里养鱼的故事、我要和沙漠较量民间故事、穿越沙漠、沙漠公主…

有一天,他与自己的一位同乡阿尔布佐夫拜谒了阿普金沙漠修道院。

出发前,他们做了一番化装。

他们脚穿树皮鞋,肩挂背囊,在招待朝圣香客的下房和肮脏的小酒馆用餐,接待人员像军官对待士兵那样粗暴:“过来!

在这儿坐下!

”托尔斯泰不露声色地听凭他们摆布。

但阿尔布佐夫终于忍受不了他所崇拜的人受这样粗暴的待遇,无意中露出了真情。

于是,接待人员顿时换了一副笑脸:“大人,请进旅馆歇息。

”“阁下,您要用点什么?”他们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这种“变色龙”般的丑恶嘴脸,给托尔斯泰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若托尔斯泰刚开始就表明自己的身份,小旅店的接待人员就表演得不那么充分,他们就了解不到世态炎凉的真实情况了。

1、童话王国城外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在这一片沙漠里住着一个凶狠的巫婆。她为了能够让自己变得年轻一点,总是会去童话王国城堡里面抓漂亮的小女孩。

2、慢慢的王国里面的女孩子变得越来越少,国王也慢慢的发现了这件事情,同时也知道了是沙漠外面的女巫所为,所以他让王子带着炸药带领着勇士们去攻打女巫。

3、王子和勇士们一起通力合作,将女巫给打败了。同时他们的英雄事迹也受到了百姓们的赞赏。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有一座壮观的城堡,里面住着一位凶狠的风沙怪。他有很多的本领,最厉害的是他可以操控风沙,他能够卷起漫天黄沙,把他不喜欢的东西都吞没。

他总是嫌自己的领地不够大,所以他想方设法的占领人们的地盘。人们想过用火药炸他用,水淹他,可是都没有成功。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座阴森森的城堡,里面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他抢走了美丽的公主。公主的卫士知道后,他们背着炸药包,拿着神刀,去解救公主。


他们用神刀杀死了守卫魔兽,走进去一看里面有扇石门,于是卫士们用炸药包把石门炸开了,进去一看,他们惊讶的发现,有三排魔兽,卫士们鼓起勇气与魔兽战斗,最终魔兽全部被消灭,卫士们无一人伤亡。


卫士们松了一口气,继续往里走又出现了一道石门,相同办法拿炸药包炸掉石门。

终于到了魔兽的老巢,魔兽正在给公主身上绑定时炸弹,并对卫士们说:再过三分钟你们一起死!

卫士们非常生气,一起冲向国王,国王招架不住,赶紧跑了。

卫士们分成两队,一队追杀国王,另一队解救公主。

公主一队用神刀把定时炸弹拆卸下来交给另一队。

对付魔王那一队,用定时炸弹把魔王炸死。

随后,卫士们联系上空军,把这个城堡炸成粉末!


沙漠里的动物和植物们都非常感谢这群卫士!

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编写故事范文四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座城堡,里面住着王子和公主。

城堡附近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独眼巨人。他抢走了公主。于是,王子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挖了一个地道,一直通往独眼巨人的庙。王子把炸药装在庙的底下,独眼巨人被炸死了。王子救出了美丽的公主。

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城堡里。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堡,城堡里面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

一天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想进攻城堡抢救公主。

你们快听,你们快听,公主正在魔王的堡垒里伤心的哭呢。

这个消息传到了战士们那的耳朵里,他们一起合作,想出了办法。

先把火药装进堡垒的下水道里,然后一按机关,魔王被他们打败了。

成功的救出了公主,把她带进城堡里,国王和大臣们开心的又蹦又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f2022110100400880a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