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将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或品质特征,从而更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借物喻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拟人”使我们更容易识别和理解事物。 例如,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将落花拟人化,赋予其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与直接表达“春天逝去令人惋惜,但它们化作春泥滋养新生的花朵”相比,更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我们分析一下“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主语“落红”—— 诗句将落花直接拟人化,“落红”指飘落的桃花瓣。作者并将其称之为“物”。物即代表不同性质的事物。这里是指“自然万物的归属生命”。即作者想要表达,桃花落谢不应当视为无情的现象。
状语“不是无情物”——表达了作者认为对花朵落下表现得不伤感、不在意。用的是委婉否定式反过来说明积极意义。
*核心结论的铺垫与强调(句子的主句)— “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终在比喻的同时表达着乐观、豁达的积极生命主题思想!
再比如,文章里经常用“杨柳依依、寒风凛冽”这样的词,这是通过赋予自然客观属性的人的情景思想来渲染文章需要的重点气氛!
运用借物喻人的好处
-
更生动的表述:“ 通过借用特定的事物特征,更容易描绘景象、表现情感。例如用“雄鹰展翅”表达昂藏的气概,胜于用语言枯燥地解释什么是“昂藏的气概”!
-
更深刻的思想:“ 更能象征意义地引导思考社会、自然的人和哲学命题。很多优秀的文艺创作不是只停留在具象艺术层面上。它们深入到精神和内涵,借物抒情并昇华感情提升思想境界。"
借物喻人与别的修辞的区别
借物喻人需要区分其他的常用修辞对比,注意区别其间的细微差别。最突出生动艺术层面在情感抒发上有着不同作用—— 借助具有特定含义和意义的东西来表达或暗示想要传达的情绪意境,这是借物抒情需要理解的关键词思路。 这是它与其他例如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A比喻为B,重点在表达事物的相似处;而借物喻人则将"物"人格化,重点是表达“物”所象征的思想与含义。两者都是借助修饰进行形象化内容,艺术上展现形象与寓意,提升表达的力度!
-
拟人: 拟人仅是将物赋予人的行为,而借物喻人还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诗歌里的“风儿悄悄的跑过田野”、“雨点叮叮咚咚在歌唱”之类的就是单纯的句子是表现动词活现。 然而单纯只针对事情的描述比对,单纯地进行举例和比较只能呈现事情本身。 而诗词里的句子则带有思想——借助事物描写出想给读者的情感思想印象。从而实现主题深化升华功能和境界提高的目的!
-
比喻: 比喻是基础,重点是找到事物的相似处;而借物喻人是比喻中的升级:借物来比喻人的一种思想、感情又和情感表达紧密相联系的深层次表现手法,要表达的意思更抽象和含义更深邃丰富。 要把握的要比喻更高些,达到比喻之上!
常见问题解答
Q:借物喻人一定要把物完全人格化吗?
A:不需要。可以侧重某个方面与其性质去类比,不一定每一部分是人都需要具,拟态表达即可 。 这和艺术化的拟人相类似.
Q:借物喻人主要运用在什么类型的作品中?
A: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性文字或故事性文字作品等。 例如电影,有丰富的意向表现形式;而文字上通过词语句法的合理运用来实现不同表现力手法从而完成写作风格特点和独特性实现更高阶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