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教学反思,教师最好的学习路径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是教学之后的一种思考,它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一种教学之后的行为,是一种需要教育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并伴随着思考之后对教学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

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在教学之后善于反思的教师,写教学反思也是新课程改革之后,一个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必备的一个环节。

凡是教育上出台的一项政策,一定有它的实效性、合理性,也一定是奔着为教师长远的专业发展考虑,可是一项好的政策6到一线老师这里,却成为了老师备课环节中的一项负担。

说是负担,就是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抱着这样想法的老师一定为数不少,因为对于不思进取的人来说,确实是负担。

可是负担也可以成为一种促进自己成长的契机,不是吗?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写教学反思实际上对自己备课以及实施后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老师,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是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个走在通往专家路上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说,不做教书匠,此刻我似乎明白了他给自己的专著起这样的名字的原因所在了。教学是常教常新的事业,可是人的惰性决定了教学有时候会让老师的教学成为周而复始的工作,于是教学也就成为了备课一次,重复九十九次,这跟工厂流水线上的工匠还有区别吗?此所谓“教书匠”。

教学是日日新苟日新的事业,想达到这样的境界,犹如罗马非一日建成。太多的老师都是在新教材实施的第一年特别认真,然后就抱着第一年备过的教材,简单的重复,看似省时省力,实则是自己专业教学停滞不前的罪魁祸首。新教材每年都发,可是不思进取的老师总是抱着第一年使用的教材,看似情有独钟,实际上是保守残缺。

《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所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最好的学习,它胜过听专家讲座,那是一种内驱力的自我成长。

有些老师可能会说,我也在备课环节里写教学反思,也坚持写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为何还是没能成年长呢?这就是一些老师不会真正的写教学反思,那么该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呢?

一、做一个独立思考者

有人说,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可以“直立行走”的人,顾名思义就是培养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来自于教师平时就要养成如此习惯。作为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者,教师也必须是一个独立思考者。也有人说,有种痛苦其实是快乐的,而且直抵内心,那就是独立思考的快乐!

首先,课前思考

课前是备课阶段,备课分成无形和有形,课前思考就是无形备课。

备课前,教师要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教什么?这是教师在备课前要反思自己的问题。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历史教学,因为学科特殊的育人功能,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下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教材仅仅只能成为我们教学的载体,在此之上让学生学会学习。

怎样教?这是教育方式的问题,是传统的授课制,还是填鸭式教学?很明显,都不是,立德树人下的教学方式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才是优选路径之一。课堂是学生探究合作展示的舞台,理应该给学生,这才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又上升到一个层次,如果说反思教什么和怎样教是反思的低阶思维阶段,那么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就是反思的高阶思维阶段。

为什么教?为国家未来培养人才教,而不是为高考教,没有分数,应付不了高考,这是刚需,可是只有分数,学生也应付不了未来。相信看过《三傻大闹好莱坞》的人对这部电影都有深深地教育感触。

教到什么程度?这是对教师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到哪个阶段,就可以教到哪个阶段,提前和落后都是不可取,揠苗助长跟伤仲永都是让人痛心的事情!

其次,课中思考

课堂教学带有不可预设性,授课的对象是有灵魂的人,所以课堂上不可以目中无学生,要看着学生的眼睛和面部表情,当看到学生疑惑的皱着眉头时,要反思我们自己,我今天的教学方式和问题设置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吗?学生能适用吗?如果不适应,可否做一些调整,更适合于学生?

学生课上探究不积极,我们要思考我们的问题设置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否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否考虑到学生实际生活?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我们设置的问题,当学生探讨的结果无疾而终时,我们要反思,我们备课是否考虑了学情?我们的备课是否备了学生?

第三、课后反思

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一环之一,每节课上完之后,教学反馈如何?学生课堂反应如何?我们心知肚明,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这节课整体的教学设计符合学情吗?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课堂生成的东西我们随时注意和记录了没有?学生对这节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教学任务和育人目标达成与否?学生满意我的课吗?我满意学生的课堂表现吗?核心素养达成没有,立德树人的目标有没有细化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系列的反思都在告诉我们:得失明了,成败自知!得者成为经验,失者成为教训。

失的环节要即使调整,争取在下一个班级,下一节课中不再出现,此刻矛盾也就开始转化,失也就转化为了得,这或许就是上面有人提及的“直抵内心的快乐”!

二、学会随时记录

思考,反思是意识,存于大脑,随后就会被其它事情冲淡,遗忘,再次想起已经不如当时感触强烈,所以反思之后要学会随时记录。思考之后若想有所得,就要及时记录,记录的同时,认识也就开始不断升华。那么,该如何记录自己的反思这个意识行动呢?

首先,随时记录感触

感触有时候是瞬间的事情记忆只有很短的时间,随时记录就突显其重要性。

无论是教案还是教材,都会留有空白地方,要学会利用教材得空白处和教案的备注处。

上课的时候若是有生成的东西,这种火花一定要在学生探究的空挡随时记录哪怕寥寥几笔,也好,课下花点功夫再整理。

试想下,一节课,两节课,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这样记录下来的反思火花就会如星星之火,这些思考和笔记,犹如散落在沙滩的珍珠,只要在空闲时间用心整理,串联起来,那就是熠熠生辉的教学反思的精华所在!

其次,对记录的反思点进行归类,提炼,形成类别的反思文章。

记录下的反思一定是散落的,犹如珍珠,这就需要后期的加工,既然是加工,就需要老师对反思进行思考,琢磨,提炼,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未知领域,此刻还要进行查阅,加工,这将又是一次比较好的学习的机会,此刻零散的反思点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是学习的升华。

教学反思,真的可以让教师很快成长,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还是论文撰写,这都是对老师成长有益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边教学边研究,边研究边教学,然后再不断规整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更加精进,我们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研究者,才能走在成为名师和教育家的路上!

史册号网友观点:教学是日日新苟日新的事业,举一反三的境界,犹如罗马非一日建成。

太多的老师都是在新教材实施的第一年特别认真,然后就抱着第一年备过的教材,简单的重复,看似省时省力,实则是自己专业教学停滞不前的罪魁祸首。

新教材每年都发,可是不思进取的老师总是抱着第一年使用的教材,看似情有独钟,实际上是保守残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30907192008842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