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把弓箭待发是什么成语?
①
应该是“箭在弦上”。箭在弦上(汉语拼音:jiàn zài xián shàng)是一个成语,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成语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箭在弦上”。运用示例,现代·鲁迅《致杨霁云》:“我觉得以文字结怨于小人,是不值得的。至于我,其实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②
【词语】箭在弦上(也说如箭在弦)【拼音】jiànzàixiánshàng【释义】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
【语出】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示例】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中央和西南似乎~的内战危机得以消除了。
”【正音】弦;不能读作“xuán”。
【辨形】箭;不能写作“剑”。
【近义】不得不发 如箭在弦。
【用法】比喻情况危急;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一般作宾语。
【结构】主谓式。
【例句】这次行动酝酿了很久;到今天已是~;不得不发。
【英译】apointofnoreturn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二、一箭之仇问鼎中原故事?
春秋时期,齐襄公荒淫无道,其长子公子纠与其师父管仲去鲁国去避难,次子公子小白与其师父鲍叔牙逃往莒国;不久,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均想继位。两人回国途中,管仲射了小白一箭,从此结下深仇。
后来,公子小白继位,号称齐桓公,鲍叔牙向他举荐管仲。齐桓公以社稷为重,重用管仲,从而使齐国成为春秋霸主。
三、含射字的三国故事?
有辕门射
吕布命门候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说:“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诸君当立即停止进攻,离开这里,如射不中,那你们就留下与刘备决一死战。”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诸将大为震惊,夸赞说:“将军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
四、射箭的故事?
春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古时候,有一个叫后羿的人,他的箭术天下无双。有一次,夏王让后羿表演箭术,夏王命令他射由一尺见方的兽皮制成的箭靶,而且还要正中直径只有一寸的把心才行。并且对他说:“如果你射中了,我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可要是射不中的话,不但没有半点奖励,还要剥夺分封给你的千里土地。”
后羿听了之后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呼吸也变得很急促,想要镇定可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就这样,他拉开了弓,射出第一支箭,结果没有射中;射出第二支箭,又没有射中。
夏王感到很奇怪,就问大臣弥仁:“这个后羿平时射箭总是百发百中的,今天本王提出了赏罚之后却反而射不中了,这是为什么呢?”弥仁答道:“后羿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大王定下的赏罚让他患得患失。如果人们能够保持平常的心态,把厚赏和重罚都置之度外,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的本领差。”
五、诸葛亮借箭的故事?
诸葛亮为了联联吴抗魏,出使东吴。周瑜深知其材招揽不成。便故意刁难他说军中缺箭,限他三日之内打10万只箭。于是便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故事,其中诸葛亮的胆识与才智是让人赞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