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正德时期的历史名人,廖姓的历史名人?

1、廖扶,字文起,东汉汝南郡平舆((今临泉县)人。他对《韩诗》《欧阳尚书》研究透彻,传授门生上百。

2、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襄阳中卢(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国后期将领,以勇敢果断著称。

3、廖澄,顺昌县人。少年有志气,尝以爱国爱民勉励自己。后梁开平二年(908)中进士。

4、廖道南,字鸣吾,蒲圻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5、廖燕,初名燕生,字柴舟,曲江人。

6、廖廷相,字子亮,又字泽群,广东南海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举进士。

至正十九年(1359),受朱元璋礼聘而至。

上书时务十八策。

参谋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

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

尝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

四年,赐归。

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

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

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

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1375年5月16日,逝世,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瑾(1451年—1510年),兴平(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王堡村)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 

弘治年间,刘瑾犯罪,被赦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照。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命刘瑾执掌钟鼓司,刘瑾正式获得官职。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初,刘瑾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的欢心,得以数次升迁,自此掌握大权,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被时人称为“八虎”之首。

正德五年(1510年),被同为“八虎”之一的张永带头揭发罪行,明武宗朱厚照下令以“反逆”罪凌迟处死。

诸葛瑾(174年-241年),男,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

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赤乌四年(241年)去世,享年68岁,死前嘱咐买棺服,办丧事要简约。

包公 包拯

狄公 狄仁杰

海公 海瑞

施公 施世纶

包拯: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

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施世纶:

施世纶(1659年一1722年),字文贤,[1] 号浔江,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施世纶因父荫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因政绩卓越,康熙皇帝欲把施世纶升迁外地,但因当地居民挽留,遂就地晋授扬州知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及康熙四十三年(1694年),分别调任江宁及安徽。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担任漕运总督。全名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为清朝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是年57岁。施世纶任漕督时,已经体弱多病,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五月病故,终年64岁,施世纶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许田村。

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正确答案是有包青天,于成龙,海瑞

有海青天——海瑞,包青天——包拯

吴讷是明朝一位清廉的官员。洪熙元年,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吴讷以严肃官风法纪为己任,曾严惩贪官董正等44人,威震朝野。

他任监察御史时,主要负责贵州地区的监察工作,他查处了几乎所有陈年积案,并使新案发案率几乎降为零,贵州吏治焕然一新。当地官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

有一次,吴讷巡访贵州准备返回时,地方官员为讨好他,派人携黄金百两追上他予以馈赠。吴讷向来对行贿之举十分反感,但是他并不是简单拒绝。他接过黄金,并未启封,而是在上面题诗一首,让来者带回,这首《题诗拒金》流传至今。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它沉在碧波间。”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才宽(公元?~1509年),字汝栗;北直迁安人(今河北迁安)。著名明朝兵部尚书。才宽,明成化中期进士。明弘治中期任知西安府,时惠民礼下,其治坦阔。遇事裁决如响,不较小过,民思慕之。

明正德初年为河南左布政使,任上器度闳阔,遇事裁答无滞。

后以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后改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后升工部尚书,总制陕西三边军务。

才宽好野战,不拘阵略。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鞑靼亦思马之子小王子犯延绥,值火筛在套,才宽率师由兴武营击之,斩首数十级,乘胜深入时忽中流失,遂战死于花马池。

明武宗朱厚燳闻知后,赐其子为百户,锦衣卫世袭。

姓氏“才”姓:相传是远古帝王颛顼高阳氏的后代,历史上由于特殊的原因而姓才。

才姓杰出人物,以明代兵部尚书才宽最为代表。

当代,才姓是汉、保安、僳僳、藏等民族的共用姓氏,主要分布在江苏、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等省。

姓氏溯源 1、原来不姓才,姓方。

从前为躲避官府的追杀,将方字上的一点抬了一下头,改为姓才。

2、才姓非明方孝儒后代。

但是,却与方孝儒有关,是与方孝儒处在同一时期方姓人——明朝大宁太守方宽,宽是朱棣爱将,随朱棣南征多次救驾有功。

朱棣灭方孝儒十族,气头上还要杀尽天下姓方的,为免误会惜方宽之才特赐姓才。

在明代公文中他的名字被写为房缺一点(上“尸”下“方”),意为出于明成祖对方孝儒等的仇恨,对后来还姓方姓的贬低(意为:方姓的尸体)。

后赐他姓才。

官至兵部尚书。

后代又有才宽官至西安总兵与鞑靼作战时在花马池,现甘肃张掖被太监刘谨的爪牙曹雄出卖,陷入重围战死。

不是抗倭死的,曹雄不仅没被处分反升了官,刘谨还要治才家的罪,于是有族人从河北昌黎逃至辽东,还有一支流落江南改姓施(注意:上“尸”下“方”之谐音)这一支出了个民族的大英雄,即收复台湾的施琅。

施琅后去北京作官,留在台湾澎湖的一支为怕报复又改回姓才。

现仍有后人查明清史及澎湖县志。

自明朝朱棣灭方孝儒十族后,普遍认为方孝儒已没后代,那是其后裔避祸自保纷改他姓的原故。

当代,为出现方孝儒后人改姓的有:江苏扬州的“旋”姓;江苏江阴的“六”姓;安徽庐江的“何”姓;上海南汇的方氏曾改姓余,后复姓方;还有改姓“施”的(即方人也)等等。

而才姓则为明朝大宁太守方宽的后裔。

〔历史典故〕 才宽断朱英 《西安府志》有民失金于食店,急白宽,宽仰见鹰飞,又有蜘蛛坠案曰:店中必有姓朱名英者得其金,诘得其人果出金,以给失者 。

至今民谣曰:才宽断朱英。

〔历史名人〕 (1)才姓杰出人物,以明代兵部尚书才宽最为代表。

有关才宽的事迹,史书有几处记载:《明史》:兵部尚书才宽,字汝栗,迁安人,天顺进士。

正德初为河南左布政使,器度闳阔,遇事裁答无滞。

后升工部尚书、总制 陕西军务。

小王子犯延绥,战死花马池。

《贾氏陕西志》:才宽字汝栗,北直迁安人,成化中进士,初任西安知府,后以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改兵部寻兼副都御史,总制三边。

好野战,不拘阵略。

值火筛在套,率师由兴武营击之,斩首数十级,狃胜深入,忽中流失,卒于阵。

事闻,荫子百户,锦衣卫世袭。

(2)才俊:昌黎人,宣德中任高邮判官。

《雍大记》:宽,弘治中知西安府。

惠民礼下,其治坦阔。

遇事裁决如响,不较小过,民思慕之。

才姓起源(选才南留言) 才姓绝非方孝儒后代.但是,我们的祖先明朝大宁太守方宽是朱棣爱将,随朱棣南征多次救驾有功.朱棣灭方孝儒十族,气头上还要杀尽天下姓方的,为免误会惜方宽之才特赐姓才.在明代公文中他的名字被写为房缺一点,意为出于明成祖对方孝儒等的仇恨,对后来还姓方姓的贬低(方姓的尸体).后他赐姓才.官至兵部尚书.后代又有才宽官至西安总兵与鞑靼作战时在花马池,现甘肃张掖被太监刘谨的爪牙曹雄出卖,陷入重围战死.不是抗倭死的,曹雄不仅没被处分反升了官,刘谨还要治才家的罪,于是有族人从河北昌黎逃至辽东,还有一支流落江南改姓施(注意:尸方谐音)这一支出了我们民族的大英雄,收复台湾的施琅.施琅后去北京作官,留在台湾澎湖的一支为怕报复又改回姓才.现仍有后人查明清史及澎湖县志. 【西文】Cai,Tsair,Tsai.【源出】相传为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之后,见《万姓统谱》(15,60)。

【少数民族】满(639)、僳僳、藏(561)、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

【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人口0.0037。

尤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四省区多此姓,约占全国才姓人口77。

【人物】才宽,明时河北迁安人,成化进士,正德中任兵部左侍郎,后升工部尚书,总制陕西三边军务(21,61)。

西门豹。

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

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历史治水名人。

曾立下赫赫功勋。

初到邺城 (今河北临漳县一带)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

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

教育了广大的百姓。

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聂豹(1487年——1563年),字文慰,号双江。

晚年号白水老农,东皋居士。

江西省永丰县(今江西永丰)人。

明朝著名廉吏,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授华亭县令,升御史,历官苏州、平阳知府、陕西副使、福建道监察御吏、后又巡按福建、进兵部右侍郎、改左侍郎。

嘉靖三十一年任兵部尚书,后加太子太保,赐祭九坛,入豫章理学祠、吉安鹭洲忠节和青原五贤之一。

曹豹(?—196年),东汉末年徐州牧陶谦的部将,其女曹氏为吕布次妻。

兴平元年(194),曹操征陶谦,曹豹与刘备屯郯东,邀击之,为操所破。刘备领徐州牧后,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曹豹与张飞守下邳。豹反刘备,间迎吕布,致使吕布得以反客为主自称徐州刺史。曹操伐徐州时,曹豹与刘备一同在郯县以东迎击曹操,却被曹操击破。

后仕刘备为下邳相,于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守下邳,反迎吕布入城,后被张飞所杀

战国时期的魏国大臣西门豹,三国时代的吕布下属将领曹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304111054137b23sg.html

为您推荐